2017年宜春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系数点评)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今年中考试卷基本概况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形式,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90分钟,试卷的总分100分,试题个数24个.覆盖39个知识点,试题的易中难水平分值比例以6?2.5?1.5,难题的分值比例不超过总分的20%.全卷的难度系数为0.59.各知识点分值分布(表一):
表一知识板块分值分布
知识板块 | 力与运动 | 热 | 声 | 光 | 电与磁 |
分值 | 42分 | 16分 | 2分 | 7分 | 33分 |
试卷注重对基础物理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考查,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突出了“重点知识重点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的思想;紧扣课标,特别是将新课标中作出变化的知识点及要求,特别是新增知识点,在本次试卷中有较好的体现。考卷中的试题既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要求,难度适中偏难;物理知识的呈现多以生活中提供的情境或素材作为载体,要求考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科学探究能力的考题,主要引导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探究过程的落实与开展,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动手动脑能力,有力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可从2012、2013和试卷的结构及难度系数对比分析表(表二)展开比较分析:
表二2012、2013、2014试卷的结构及难度系数对比表
试 卷 结 构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全卷 | |
题型 | 填空题 | 选择题 | 计算题 | 实验题 | 探究题 | |||
试题个数 | 2012年 | 8 | 6 | 3 | 23 | 22 | ||
2013年 | 8 | 6 | 3 | 2 | 3 | 22 | ||
10 | 6 | 3 | 2 | 3 | 24 | |||
满分值 | 2012年 | 16 | 20 | 24 | 1624 | 100 | ||
2013年 | 16 | 20 | 24 | 16 | 24 | 100 | ||
20 | 20 | 20 | 16 | 24 | 100 | |||
难度系数 | 2012年 | 0.73 | 0.70 | 0.55 | 0.690.63 | 0.65 | ||
2013年 | 0.79 | 0.66 | 0.32 | 0.54 | 0.65 | 0.58 | ||
0.76 | 0.586 | 0.44 | 0.52 | 0.54 | 0.597 |
依据表二的统计数据分析:从试题结构上来看,14年的试题结构与12、13年的试题结构相比,题型未变但具体试题个数有变化;填空题个数增加,相应分值也增了4分,计算题分值减少了4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例进一步加大。计算题和实验题的考查难度较大;从总体上说,试卷基本上达到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格的要求,试卷的选择题、与计算题、探究题的区分度把握较好,能把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材。
2、今年试题的新变化
变化一:紧扣课标,主干突出
2011版课标的颁布至今已有3年了,今年中考物理试卷与往年相比较是真正意义按最新课标来命制试题的。对于新课标中有些标准和要求降低了,也有些要求与标准提高了,也新增加了部分内容。这些变化都在今年试卷中有所体现。如T16物质的物理属性、T21测量水平运动物体的滑动摩擦力、T23探究磁生电的条件、T23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等。另外试题还牢牢把握了初中物理知识学习中的重点内容,突出知识结构中的主体,试卷命题方向明确、细化,能站在整个初中物理知识总体框架的知识高度来科学调配考查方式。整张试卷力学与电学占70%以上。对于以往考查较少的内容也有所涉及,如T10、T11等。
变化二:返朴归真,落实基础
新课标考试实行几年来,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生产、科技的情境中,已被广大教师、学生熟悉并接受。今年的试题却与往年有所不同,命题者在没有任何情境下直接将课标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主要体现在填空题:T1物理量的单位符号、T3物态名称、T4质量与密度的理解、T5能量守恒定律等;且在试题个数上增加了两道填空题,减少了计算题的分值,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变化三:学以致用,重视能力
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每个规律的建立过程都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每个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因此对逻辑推理能力、观察、分析阅读等能力的考查也在中考中逐渐体现;如其中的T10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T13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T14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T18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题T21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能力和设计表格的能力。为今后的教与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