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有哪些

时间:2021-08-13 03:39:29 华夏高考网

有志者事竟成。对于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提出的“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政治生态遭破坏等突出问题,我们既要看到风气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看到整改的难度和复杂性,更要对整改工作充满信心,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攻克,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以下是小编搜集的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快来看看吧。

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一

提起好人,人皆赞之。但如果在好人后面加上主义二字,味道和性质就变了。*同志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力戒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之风。

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实效性,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提高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必须拿下好人主义这一“拦路虎”。好人主义表现很多。一是不说话。问题面前不表态,即使发言也先看领导说了什么,然后说几句云里雾里、无关痛痒的话。二是说好话。擅长于“吹喇叭”,热衷于“抬轿子”,无原则地逢迎讨好。三是好说话。不论是否符合原则,都是“行行行”“好好好”,只点头、不摇头。四是不理政。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四平八稳当“太平官”。

好人主义危害很大。一是误党害国。好人主义从庸俗关系学出发,批评上级谈期望、批评自己谈愿望、批评下级谈希望,奉行“多栽花、少种刺”“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种风气只会使党内正气不彰、邪气上升,侵蚀党的肌体,影响国家长治久安。二是误政害民。好人主义以损害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讨个人或少数人的好,打自己的“小九九”,该禁的不禁、该止的不止,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不为群众好。这种风气只会破坏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不利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三是误人害己。好人主义奉行你犯规我不追究,我违纪你不过问;你说我做得不错,我说你干得很好。发现同志有了缺点

、错误而不指出,只会让有缺点的同志越走越远,滑入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误人害己。

祛除好人主义,须坚定政治立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人主义的思想根源是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群众立场不稳。祛除好人主义,最根本的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事业为重,敢于担当。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的是非态度;面对软弱涣散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面对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制、绝不退让。

祛除好人主义,须拿起批评的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改进作风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好人主义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变成“钝器”,将批评别人看成“不给面子”,将别人批评当作“结下梁子”,从而导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药性失效。应营造讨论、辩论、争论的氛围,增强坚持原则的正气、不怕得罪人的勇气、直面矛盾的胆气。

祛除好人主义,须细化组织制度。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正道则水直流,渠失范则水泛滥。祛除好人主义,既要靠思想觉悟,也要靠制度保障。关键是要让愿意批评、敢于批评者得到褒奖,让压制批评甚至打击报复者受到处理,让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好好先生受到惩戒,用刚性要求规范党员行为,用制度约束纯洁党内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与实效性。

祛除好人主义,须净化思想和环境。好人主义与“四风”等不良作风同根而生,“四风”不除,好人主义也会相随相伴。应从思想和行动上净化不良风气,敢于向歪风邪气亮剑。净化思想,养成干事创业的良好作风;净化行为,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鼓励和支持下级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营造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争说真话的良好氛围;净化环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科学考核的“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不让处世圆滑、不讲原则的老好人得利。

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二

有些干部的小圈子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寄生、利益输送关系,把公共权力当成私人物品,其违法违纪触目惊心,其后果危害祸国殃民

有人说,现在干啥都讲究圈子。你看,娱乐界有娱乐圈,学术界有学术圈,商界有商圈。其实,正常的圈子交往无可厚非。问题是,一旦形成一种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就变味了。

事实上,“圈子文化”由来已久。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明末的东林党争、清末的帝后党争,最终都在党争内耗中丧失了发展机遇,加深了统治危机。

从文化学意义上说,圈子是由旨趣相投、利益相近、价值相似的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团体和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形式,圈子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运行规则和文化价值观念。从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不同的人通过兴趣爱好、利益价值聚集在一起,构建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使人们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标,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圈子具有封闭性、排他性特点,极易产生拉关系、走后门、徇私枉法、营私舞弊等不良倾向,演变成乌烟瘴气的小帮派、小山头、小团体,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时还会危害社会,形成金钱至上、关系为王的不良风气,使得社会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等交织而成的不正当关系网。

虽然现代政治已经走上了良性的民主法治之路,但“圈子文化”的遗毒流弊至今仍未肃清。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我们党历来反对搞小圈子,这种现象必须清除。岁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就重申,“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应当看到,有些干部的小圈子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寄生、利益输送关系,甚至是由一群掌权的腐败分子组成的小团伙、一群依靠滥用权力牟取私利的利益共同体。从一些腐败分子情况看,“老虎”锒铛入狱,寄生在他们身边的“狐狸”“苍蝇”也随之落网。他们结党营私,相互勾结,编织一个以权力与利益为纽带的关系网,把公共权力当成私人物品,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沆瀣一气,其违法违纪触目惊心,其后果危害祸国殃民。

“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曾深刻指出了“圈子文化”的危害性,强调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要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就必须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极影响,清除政治山头主义、派别主义的遗毒危害。

一方面,我们应继续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严惩贪腐圈子,加大对窝案串案的惩治力度,不管涉及谁,不论职位高低,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另一方面,应始终坚持公道正派的官场风气,坚决纠正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真正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制度机制,让拉帮结伙、投机取巧者丧失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可能,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远离“圈子文化”的定力和信心,从根本上整饬官场整顿吏治,重塑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和政治文化。

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三

圈子文化由来已久,是破坏政治生态的顽症。直至今天,圈子文化仍以一种历史的惯性影响着少数从政者。

为什么小圈子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小圈子缔结的本质就是因利而聚、利益捆绑。一些人羡慕向往小圈子、千方百计加入小圈子,都是人生观、利益观出了问题,看中的是小圈子的利益增值功能,愚昧地以为加入小圈子就能以最小成本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小圈子真的会带来那么多的好处吗?的确,小圈子有时确实能给跟班的小弟带来圈外人得不到的短暂利益。但实际上,这种利益虚假而不真实、暂时而不长远。第一,小圈子的非正义性,注定了进圈子就要行走于违纪违法的边缘。从政者加入某个小圈子后,势必要以圈子的意志为意志,慢慢就会远离正义良知的精神高地、逾越党纪国法的行为底线,渐渐走上结党营私、利益输送、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的不归路。所以,党内决不允许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第二,小圈子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同盟关系终究是虚幻的。古人常说,以势相交,势倾则绝;以利相交,利穷则散。从近几年查处的石油帮、山西帮等案例看,都是一咬一大串、拔出萝卜带出泥。建立在利益交易基础上的小圈子终究是靠不住的,一旦出现问题,急于自保,避之不及,原本看似坚不可摧的同盟关系会瞬间崩塌。第三,小圈子的对抗性,增加了从政风险。之所以称之为小圈子是相对于圈外人而言。如果圈子文化盛行,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必然会出现若干个利益共同体。进入圈子后,就要共同承担整个圈子和其他成员的行为风险,个人的安全性其实并没有真正增加,反而危险性加大了。

必须看到,进小圈子,表面得利隐藏的是危险,眼前风光埋下的是祸根。所以,对于从政者而言,对待小圈子问题,必须做到:一是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干部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干部,决不是哪个人的家臣,决不能无原则地顺从。二是必须要有理性的认知。透过虚妄看到本真,小圈子违反党纪党规,害人害己,败坏党风政风,破坏政治生态。三是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始终坚信党组织才是最值得信赖的力量,人民才是最稳固的靠山。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付出辛勤的智慧和汗水,就一定能得到组织上的信任和人民的认可。

从政者只有认清了小圈子的本来面目、认识到了小圈子的严重危害,才能远离这个“美丽的陷阱”,才能在从政道路上循正理、守正义、不逾矩、行致远。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