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制圈子文化及整改措施

时间:2021-08-13 03:35:53 华夏高考网

如何抵制圈子文化一

有一则寓言说:一群人去草原看狮子,导游告诉大家狮子很凶猛,一定要注意安全,并用车子拉上一个大的铁笼子。游客们感到好笑,一个笼子怎么能把所有的狮子都装进去。导游回答说,不能把所有的狮子装进去,但可以把游客装进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环境改变不了,风险不能防范,就防范自己、约束自己,扎紧思想的笼子。

在公安管理中,队伍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效的管理,民警工作辛苦、压力大、内心不乏抵触情绪,队伍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即便是局里组织各种会议将相关纪律条令、例行规定层层落实、逐一学习的环境下,队伍问题还是屡次发生。身为民警,身肩任务与使命,在无法改变公安环境下,应该静其心、善其身。

首先,自省吾身,要坚定立场,不能随波逐流。在思想上进行武装,要有自己的思想守则,坚定信念,坚守底线。不被外界灯红酒绿、纸醉迷津的社会所迷惑,面对诱惑,要坚守自我,不能迷失了方向,误入歧途。将各项规章制度融入内心,以此为思想准则规范自身行为,查找不足,及时改正,端正行为。

其次,明辨良莠,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分辨良莠。在复杂的社会中,擦亮双眼,要学会慧眼识人,不被阴暗面蒙蔽。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不利用圈子里的人际关系,被利益驱使,使得圈子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

最后,对自身的圈子进行“消消毒”,避免滋生裙带关系。古语有云:君子群而不党。日常应当建立讨论业务、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的清风正气、积极向上的圈子,让圈子暴露在阳光制度下“消消毒”。不应宗族、宗教、宗派等因素看亲疏,混淆了是非对错,将圈子恶变成“圈子文化”,影响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纪律。

如何抵制圈子文化二

要彻底铲除“圈子文化”,必须强化党内纪律的刚性约束,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利用“圈子”拉山头、结帮派、搞腐败的情况,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将“圈子文化”的病灶遏止于萌芽之中。

“圈子文化”是一种封建主义的腐朽文化

我们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头。*强调:“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的讲话值得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和警惕。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消除“圈子文化”的影响。

在党内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决不是我们的党建文化,它具有依附性、帮派性、迷惑性、投机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腐朽文化。首先,“圈子文化”讲究的是“老大”,推崇的是家长制。“老大”掌控着圈子内外部资源的获取、分配及运作,圈子其他成员只能唯“家长”是瞻,老老实实服从指示。圈子实行的是等级制,圈内谁是老大,谁是心腹,谁是马仔,不能搞混,所谓“上下有等、尊卑有序、贵贱有别”。其次,注重拉帮结派,搞利益输送。反腐败过程中多次出现的串案窝案,重要原因就是搞帮派。“圈子”注重分清亲疏远近,行事单凭“潜规则”,以人划线,而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搞利益输送,在圈子内进行权力寻租和利益互换。再次,拉帮结盟,搞宗派活动。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学缘等,以“感情”为纽带,以同学会、老乡会、校友会、商会等为名,编织关系网,拜兄弟,排座次,甚至与社会邪恶势力勾肩搭背,欺压百姓,称霸一方。对党的方针政策奉行实用主义、机会主义,选择性执行,一心一意为小圈子谋私利,有的甚至公然对抗党的政策和国家法令。最后,处事的非原则性,在排他、划界时导致争斗。圈子看似松散,实则刀枪不入,圈内有不成文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圈规,圈内人一切好商量,否则就“另眼相看”,导致整个政治生态的破坏。比如,选拔任用干部时,任人唯“圈”,无视能力道德如何,圈内全力支持,圈外一律反对,这对我们党的政治规范造成极大消解。

“圈子文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绊脚石”

“圈子文化”下官场难以清正。“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这样的状况使党委政府的决策被“圈子”要挟,选贤任能变得无法落实。我国历史上的“朋党”作为一大顽疾,成了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比如,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新党与旧党间的“新旧之争”,明、清的“党争”之祸更是愈演愈烈。圈子中的“潜规则”替代党纪国法,使组织原则成为空谈。

“圈子文化”会使党员干部违反政治原则、政治纪律和政治程序。每个“小圈子”恰似一个利益共同体,把党组织视为某个领导人,把忠于党视为人身依附,把团结视为抱团取暖,党同伐异,不顾是非曲直。公权力被“圈子”异化,用人际关系绑架了党内法规。

“圈子文化”已成为各种不良风气如贪污腐败、及时享乐、同流合污的温床,成为干部违纪违法、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一种途径,腐蚀性与危害性极大。它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其危害不仅仅在于滋生腐败,而在于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同时,“圈子”的存在也为其成员进行联系交流、利益分配、风险应对提供了途径和便利。

“圈子文化”搞宗派、结团伙,造成党内民主生活受损,使中央政治权威弱化,严重影响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圈子文化”致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应有的政治素质和清醒的政治判断,增加了产生腐败的几率。在“圈子文化”下,家长制、一言堂盛行,山头主义林立,地方保护主义大行其道,这必然成为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使党内难以形成共振,降低战斗力。

对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必须零容忍

要彻底铲除“圈子文化”,必须强化党内纪律的刚性约束,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利用“圈子”拉山头、结帮派、搞腐败的情况,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第一,以“三严三实”专项教育为契机,展开宣传教育,清除封建主义残余。孔子曰:“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圈子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抵制和反对源于封建主义的“圈子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掉以轻心。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将“圈子文化”的病灶遏止于萌芽之中。

第二,要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为依托,以各执行部门为基础,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敢于拿“核心人物”开刀,敲山震虎。只要核心人物讲政治规矩了,“圈子文化”就容易慢慢消解。

第三,要弘扬党内民主,以民主机制来防范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看到在民主发展的今天,“小圈子”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一言堂”、“一支笔”的做法,使党员领导干部权力很容易失控,并催生“圈子文化”。要培育“法治文化”,形成法治思维。

第四,领导干部要做改善政治生态的促进者。每个领导干部都是政治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身处其中,领导干部必须成为社会风气的先导者,“有正心必有正德,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因此,要以“严”字当头,保持浩然正气,秉公用权,必会产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还要“实”字当头,老实做人,做老实人,积极营造“大气谋事、精细做事、循章办事、高效成事”氛围,以实干求实效,以实干促发展,以实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如何抵制圈子文化三

福建连城县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点,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县。近日,这个闽西小县名声大噪,源于一起腐败窝案。该县四套班子中,有三套班子的一把手落马,涉案人员16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要数“贪官七兄弟”,林负功在担任县公安局政委期间,与连城县政协*林家龙及个别县领导、科级干部结拜为“七兄弟”,形成相互包庇的命运共同体,被坊间戏称为“葫芦娃组合”。(据新华网)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官场“圈子文化”盛行,一些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结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极大地损坏党的战斗力和公信力,让人痛心疾首,连城腐败窝案堪称典型样本。

“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在官场,一些人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看能抱上谁的粗大腿,对下颐指气使,对上阿谀奉承,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了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有的人错把官场当成江湖,同事之间习惯于称兄道弟,动辄“哥呀”,“姐呀”,“弟”呀,“妹”呀,年岁大点、走得近点,干脆认“干父母”,以“爸呀”、“妈呀”相称。有的“一把手”动辄以江湖“老大”或“帮主”自居,权倾一时,独霸一方,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变成个人专制,俨然一方“土皇帝”。他们做工作不是靠正确思想引导人、理想信念感召人、高尚人格熏陶人,而是拿烟酒“联络”感情,用“小恩小惠”收买人,用“哥们义气”拉拢人,用“封官许愿”取信人。比如,在连城塌方式腐败案中,公安系统问题尤为突出,林负功在连城公安系统说一不二,把个人凌驾于公安局党委之上,甚至出现了“公安局政委说了算”的怪象。在公安局内部,林负功和原副局长邓梅花、原纪委书记罗传炎以及一些派出所长“结盟”,跟他走得近的民警在提拔、工作安排等方面能得到特殊照顾;不听话的、不在一个圈子的民警受到冷落,甚至被穿“小鞋”。

还有一些官员热衷参加那些变味儿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等,大肆编织关系网。个别主政官员“任人唯圈”,小圈子里选人,对“一起下过乡的,一起同过窗的,一起扛过枪的,同是一个乡的”,包括身边秘书、司机之类的近臣,优先提拔,使干部任用显失公平。更有甚者,一些染指腐败的主政官员,对“结党营私同是一个帮的;吃喝玩乐一起嫖过娼的;贪污受贿一起分过脏的”,视为“死党”,委以重任,导致一些官员边腐边升,边升边腐。在他们的“治下”,“要招降纳叛,不要广泛团结;要阴谋诡计,不要光明正大;要团团伙伙,不要五湖四海”,义气等于原则,感情代替政策,利益代替规矩,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共同体”。纵观近年来一些落马贪官的背后,多有盘根错节的“帮派团伙”,“有的案件一查处就是一串人,拔出萝卜带出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比如,《新京报》曾刊文称,“周永康大搞权钱、权色交易,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带坏了一批干部”。在调查周永康案两年的过程中,从石油帮、秘书帮,四川系到政法系,至少有35人被调查,这其中,省部级官员多达8人。

实际情况,犹如*1月14日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严肃指出的那样,“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都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而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他强调,“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他在不同场合多次严词表示,“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有专家认为,地方官场的江湖味由来已久,这是官场庸俗化的一个表现。主要原因是有些领导干部把官场当成了私人领地,这与当地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种“团团伙伙”。“虽然他们不是那种有正式组织的团体,但是已经对党内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构成了一种破坏。”

“圈子文化”是附着在党肌体上的毒瘤,害莫大焉。在当下,全面从严治党首要从瓦解官场江湖、驱散“圈子文化”开始,要加强对权力全方位的监督和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特别是要强化异体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萌”,回归本真,建立同志式的上下级关系及工作关系,着力构建清正廉明的政治氛围,“圈子文化”也就没了生存土壤。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