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情感与立意,此外,它需要艺术和表情达意的各种表现技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散文创作的几个问题,如何立意、选择意象并创设意境。我们往往在诗歌写作中讲到意象与意境,其实散文写作同样也需要合理地选择意象与创设意境。
一、散文的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意见、明确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本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与写作意图。散文的立意具有以下特点:丰厚的审美意蕴、人性的真善美、立意的多样性、现时性价值。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四点:现时性价值,即时代性。散文写作讲究开与合。“开”即写开,可以把笔触延伸至古今中外,如余秋雨《废墟》从眼前的废墟写到文化的废墟、文学的废墟,文中共出现废墟60次,这60个废墟中却包涵着不同的审美意蕴,但最终作者将立意点落在了当下,阐明了现代人对待废墟的态度应是宽容、辽阔、气度与浩瀚。应该要“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这里即是散文写作的“合”。做到了开合有度,也就做到了我们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如何立意
写作者应注重立意意识的强化:想写、要写、要发现、要寻求寄托物.
写作者应注重写作对象的选择:
1.考察客体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也就是你选择的对象是否能够具有美的特质。如在中文的语境中人们对柳与离别、月与乡愁、月桂与相思、梅兰竹菊与君子气节等都有共同的审美认知,选择这样的意象,容易让文章产生丰富的审美意蕴。
2.考察客体的新颖度、可接受度、普遍性意义
选择散文写作对象时还需要考虑到它的新颖度。如闽北作家张建光散文《江淹之花》中就选取了丹桂来写江淹的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用丹桂两头苦,根苦花苦,将丹桂的特点与江淹的身世命运和贬居浦城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使丹桂这一意象产生了新的审美意蕴。
3.主客体的反复撞击、持久思考、深入开掘
这里需要的是写作者对写作对象甚至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做长久持续深入地思考,从普通的自然之景、生活之事、平凡之人中感受真、善、美,即炼意。冰心在《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一文中说,她的散文《一只木屐》的构思长达十五年之久。原因就在于找不到中心思想,即立不好意。但那只飘荡在海面上的木屐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中,直到十五年后的一天,她突然想到了这只木屐与日本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质朴的关联时,写作才突然打开了窗口。足见写作立意多么地重要。冰心的写作过程诠释了什么叫炼意。
炼意
即将自己的情感融合于触发性物象中,孕育能感动人的意象。然后去粗取精,反复锤炼,由表及里,层层开掘。发现其具有代表性层面的、普遍性意义层面的和哲理层面的各种深刻内涵,升华立意的品味。
因此,要写好散文,不单要立意,更要炼意。
我们往往在诗歌写作中讲到意象与意境,其实散文写作同样也需要合理地选择意象与创设意境。
二、散文的意象: 描述+组合
散文和诗歌一样,也是借助意象来传达感情、暗示思想的,所以描述意象、组合意象就成了散文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方式。
试着作以下练习:
武夷的山、水
请各写一段话描述以上意象,每则字数100字以上
故乡的山、水
请各写一段话描述以上意象,每则字数100字以上
意象是由现有的知觉形象或记忆表现改造成的新形象。以上我们已经完成了描述意象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进行意象的组合。请以“山水情思”为题将之前写作的片段进行拼接,并加入与此相关的古诗词,注意组合时的逻辑性。
上述练习的意象可以随意变换,但适用于意象描述与组合的训练。
关于再现性意象与表现性意象
在散文意象描绘中,我们要注意到散文意象又可分为再现性意象与表现性意象两种.
散文的再现性意象主要是一种写实性意象。特点:逼真。
表现性意象则以再现性意象为基础,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意象曲折地暗示和表现出来。特点:艺术的真实 。
在散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合理地使用再现性意象与表现性意象,将散文写得真实又不乏朦胧地美感。
三、散文的意境创设:写境+造境
散文的意境要求:清新、深远、独特
途径一:真挚而深孕于心的情意偶然被特定的物、景、境触发而产生悸动,发生强烈感应,产生一种奇妙的激变。
途径二:触境而生意生情,再经过孕育、感悟而使物境变为意境。
途径三:因情因境而寻景寻物,甚至虚设物境来寓情寓境。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途径三,因情因境而寻景寻物,甚至虚设物境来寓情寓境。即我们所说的造境。冰心在《一只木屐》的写作过程中为了营造“空虚”“沉重”“暗淡”的意境,将原本女儿先看到的木屐写成自己一人看到。把女儿看到木屐的细节舍去了。这是为了符合意境创设的需要所来自莫然seo作的修改,并不影响散文的真实。
在大量的学生散文作业当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立意与选材的不对等,即文题不符。因此在散文写作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立好意,选择一个最佳的承载物即意象,营造出符合立意要求的意境。果断删除那些与立意无关的细节与段落,中心突出,详略得当,方为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