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师德征文篇【一】
握一支粉笔,传孔孟老庄学问;站三尺讲台,授李杜韩柳诗文。如果说,我们我伟大祖国的教育事业,是那壮阔美丽的大海,而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就是那无数的涓涓溪流;正是有了那么多教师不辞辛苦、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孩子们的笑脸,才像早晨的太阳那样灿烂。我要感谢我所有的老师,是他们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劳动,才让我成长,才使我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
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我有许多许多的梦想。
在闲暇的时候,我写过一些类似于诗的文字,但我没能成为诗人;我努力的学习过英语,幻想着有一天能遍游世界,但事到如今,我蹩脚的英语,即使真让我出国,我想我要么是迷路,要么是会饿死在国外。学生时代的我,也和要好的朋友,学流浪歌手拿着吉他,在长沙热闹的街口唱歌,然而我却没有成为歌手;我更喜欢为篮球挥洒汗水,我的身形却告诉我,我做不了篮球运动员。
我的这些五花八门的梦想:诗人、旅行家、歌手、篮球运动员、拳击手、海员等等,通通成了泡影,大家是不是想问我,你难过吗?你失落吗?我的答案是,我从未感到丝毫的失落和难过。
因为,我现在是一名教师,一名虽然普通却承载着许多孩子梦想的教师。曾经我为自己做梦,我是快乐的,现在,为孩子们做梦,我是幸福的。
因此我想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很幸福。现在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尺就是他的收入,从这一点来考虑,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但没有人能剥夺我们幸福的权利。大学毕业后,我就直接回到了家乡,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平淡而艰辛的教书育人之旅。有人问我,作为男孩子,应该出去闯荡,就这样呆在一个地方,你甘心吗?不想有点更大的出息吗?
我想,做了一名人民教师,虽不能去体验外面世界的精彩,却也少去了许多辛酸和无奈。每年岁末看到朋友、同学感叹回家的苦恼时,自己至少能感受一份家的温馨,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虽然每天在家和学校之间辗转,一周或者更久一点才来总场打打篮球,参加培训的时候,才去市里走走;毕业一年多了,再没回过省城;大家是否会问:你还在做梦吗?
当然,我会一直做梦!我现在经常梦到孩子们,梦到和他们在一起的课堂和操场。我至今清楚的记得,班上的夏帆同学,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觉得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就是接力棒了…“接力棒是游戏”这个有点小语病的句子,让我感到一种酸酸的幸福。学校的条件一般,上体育课连一条正式的跑道都没有,更不用说高低杠、单双杠,球类或者其他的体育器材了,但我庆幸,我给孩子们带去了欢乐。那一天,更坚定了我要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快乐学习的决心。
很多父母总把自己未完成的希望和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那是孩子成长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然而我是幸福的,孩子们也是幸福的。他们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确切的说是我的弟弟妹妹,我不会强迫他们去完成我的梦想,我也无需强迫他们。因为,那么多的孩子,我的那几个梦,只怕还不够他们分的。
未来的教育之路,我将更加努力,为孩子们做更多美丽的梦!如果梦有颜色,我愿用汗水和着青春酿成油彩,为孩子们的梦增添五彩;如果梦有翅膀,我愿化作轻风,助孩子们飞翔;如果梦是风帆,我愿是那舵手,护送孩子们远航!我确信,他们当中,一定会有诗人、一定会有学者、一定会有歌手,一定会有拳手…孩子们的梦,就是未来的中国梦!无限可能、无限美好!
让我们为孩子的梦努力,为未来的中国梦加油!
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师德征文篇【二】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来华模中学,登上三尺讲台,圆我的教师梦。工作不满两年,在我们的华模,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像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21世纪,*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现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像蜡烛,一生半明半暗。这种平淡与膨胀私欲的碰撞使污浊之风吹进了这方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地蛮横处理。这怎与 “教师”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的词语所承受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