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四中全会“耐人寻味”?

时间:2021-08-16 03:28:10 华夏高考网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何“耐人寻味”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大幕将启。“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据10月20日人民日报)

  据报道,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开会时间最晚的一次四中全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既关乎改革全局,也关系到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让法治中国践行于行。自依法治国理念提出多年以来,我国法律体系逐渐完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构成。在解决有法可依的基础上,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四中全会最主要的中心议题是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将是一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稳步推进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法治中国”的顶层设计将整体托出,“法治中国”的远景将清晰构想,“法治中国”的实践将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各环节。

  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改革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就要树立法治观念,规范经营行为和标准,运用法治思维建立利益分配秩序。改革深化到哪一步,立法工作就跟进到哪一步。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四中全会将启动新一轮立法改革,更新立法理念,提高立法质量和实效,把法治权威置于改革之上,凡属重大改革都做到于法有据,从而保证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证。

  使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实施八项规定、形成高压反腐态势、查办大要案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一批“老虎”纷纷落马。要把反腐败工作进行到底,就要纳入法治化轨道,既保持高压的反腐败态势,也要加快推进治本之策,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四中全会将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中一条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其核心就是要实现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法律手段制约官员腐败,通过建立现代反腐败制度来约束官员从“不敢腐”走向“不能腐”,实现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和常态化。

  没有法治的护航,改革进展就不会顺利,反腐成果就难以稳固。四中全会将打造依法治国“升级版”,把法治与改革、反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推进、良性互动的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提供坚强保障。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