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都属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直接影响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的收入。那么2019年青海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最新信息有哪些呢?青海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解读如何呢?本文为你解读。
近日,青海省人社厅报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根据事业单位不同的分类,依法妥善做好相关人员的过渡安置,合同转换、社会保险接续等重要工作。
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的,实行公务员制度;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实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
其中,对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探索完善不同的管理办法。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人事政策妥善做好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事业单位与企业转制过程中人员的过渡安置工作,妥善做好合同转换、社会保险接续等重要工作,确保分类转制工作与现行人事社保政策紧密对接,维护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促进事业单位各类人才规范有序流动
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全覆盖,坚持规范程序、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省和市(州)两级招聘机制。
鼓励采用统一组织招聘、自主招聘和考核聘用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制定面向基层招聘特殊倾斜政策,促进本省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藏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规范人员流动政策,畅通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渠道,设立流动岗位,吸引人才兼职,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人才在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规范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
一是全面实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加强聘用合同的日常管理,着重规范聘用合同订立、变更、续订、解除等重要环节。
二是加强岗位设置管理。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严格执行岗位管理政策,严格控制岗位结构比例,优化重点领域及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建立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在县域内统筹设置、统筹使用的动态管理机制,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三是推行竞聘上岗制度。根据岗位不同特点,灵活运用聘期考核、能力测试、民主测评、专家评议等多种方法,实行竞聘上岗。通过竞聘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岗位能上能下。
四是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督促各类事业单位狠抓考核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式、健全考核程序、兑现考核结果,充分激发事业单位内部活力。
五是完善奖励处分制度,规范解聘辞聘工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规范事业单位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的条件、程序,畅通人员正常退出渠道。
在“不增加机构、不增加编制、不增加领导职数”的前提下,将纳入改革范围的所有事业单位“就地卧倒、重新洗牌”,重构了事业单位组织架构,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面达100%??海东市自2014年实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以来,最大程度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6县区共撤销188个职能消亡萎缩、功能作用弱化的单位,新建了168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需要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按照中共中央5号文件及《青海省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意见》精神,我省将清理规范作为事业单位分类的一项前置性工作进行部署,相关地区和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确保了分类结果与推进改革“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我省改革的“自选动作”??海东市各县区和省直部分具备条件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开展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海东市县两级事业机构多为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从未进行过全面、系统和有深度的改革,大部分单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彻底解决事业单位服务功能弱、行政化倾向过重等问题,海东市探索区域内布局结构调整、资源有效整合的路径和方法,通过两年多的改革,全市撤销了职能消失的单位,整合了职能弱化、工作量较小的单位,设立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跟时代发展合拍的事业单位。对承担的特定任务已完成、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消失、长期不运行,以及批准两年以上未正式组建或开展工作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设置分散、规模过小或职责相同相近、重复设置的172家事业单位整合重组为84家;对六县区302个事业单位规范了机构名称,26个事业单位理顺了隶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