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益阳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3-07-07 12:10:16 华夏高考网

按照湖南益阳的习俗,过年和过春节,从过小年(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一直延至元宵节(正月十五)才结束,共计20余天。

实际上,益阳的年味早在进入腊月的时候就已开始了。家家户户都会张罗着置办年货,乡下更是早早的就开始“杀年猪”,“处鸡鸭”,自行熏制干鱼腊肉、干鸡腊兔、腊鸭土鹅等农家特色土菜,还要做年糕,碾糌粑,蒸糯米泡甜酒;炒好花生、瓜子、炸好巧果、地瓜片等。

年货添置十分丰富,腊味、时兴水果、糖果、糕点、春联、灯笼等一个都不能少。

年前的大清扫是家家户户的大事,很多家庭会在小年前后停止一切生产劳力,专门安排几天时间,把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楼上楼下搞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扫除。扫净屋内灰尘,擦亮门窗玻璃,房前屋后的枯草落叶,统统都不放过。被套床单、窗帘蚊帐要来一次全面清洗。“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男人剪头发剃胡子,女人也要整发美容,小孩也兴理个发,另外还要添置新衣服,鞋帽等,全家人打扮一新。

小年夜当晚,益阳还有“祭灶神”的习俗。据说,灶神爷(又称“司命菩萨”)是天皇玉帝派到人间来监督和奖惩人们的善恶之神。是日,家家户户在灶前贴两匹灶君升天时骑的“纸马”,用果酒、糕饼、纸帛作祭,并敬以麦芽糖或用酒糟涂抹灶门上,以期望灶神爷在玉帝面前为人间美言。祭礼完毕,将灶君旧像揭下烧毁,换上灶君新像,并贴“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之类的对联以及横幅“一家之主”。宋朝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这样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祭。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耳圆。男儿酌献女儿避,敬酒烧钱灶君喜。”

大年三十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挂年画,用来表达除旧迎新的喜悦和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有些还会挂上喜庆的大红灯笼,并贴上大大的“福”或“春”。春联多有迎春添福、财源广进等寓意,年画则有五谷、春牛、财神、观音等传统内容,或精美的伟人图画、财神爷、自然风景画等。

到了大年三十,每户人家都会张罗一桌特别丰盛的年夜饭,鸡鸭鱼肉、各式酒水饮料,满满一大桌。席间,家人们相互敬酒敬菜,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但桌上大盘里盛的大鲤鱼是只看不动筷子的“看碟”,要待正月初一那天到了才可以吃的。这意味着全家喜庆,年年有鱼(余)。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饭,家家户户便在堂屋里或烤火房内堆起丁块柴烧起大火,把屋内外所有的灯都点亮。益阳农家流行俗语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没有大火是不成气氛的。无论天气如何,大家围炉烤火守岁。边磕瓜子、花生,吃水果,边“扯谈”。

当零点钟声敲响时,家家户户燃放长长的鞭炮--“千子鞭”,放起花炮,以示庆贺辞去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随后将门户关好,谓之“关财门”。待到正月初一清晨时,再燃放鞭炮,大开门户,接纳新年的喜气和财富,称为“开财门”。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走四方。”到了初一,人们便开始带上烟酒鱼肉等特色礼品走访亲戚朋友,互致新年祝贺。初一这天,一般不走访远门亲戚,只给已分家(居)的父母,祖父母,叔伯等长辈们拜年;初二这天,要出门拜访岳父母大人及岳家亲人;待初三、初四及以后的几天里,就可以去拜访外祖父母,舅父母及其它远门亲戚或朋友了。

此外,益阳还有耍龙舞狮打花鼓的习俗,每当腊月到来之时,各村各镇的人民群众自行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年一度的春节欢庆活动前的热身活动。有舞狮的,耍龙的,打地花鼓的,各个踊跃积极,主动报名参与。到了正月初三初四,开始走家串门,挨家挨户玩耍。有些乡间道路上,正月初一开始就有人耍草龙“拦路”,凡过往的车辆都要留下“买路的发财钱”才能通行。

元宵节可以说是春节最后的狂欢,期间人们制作各种精美的花灯,如龙灯、凤灯、鱼灯、走马灯、神话传说灯、历史故事灯等,悬挂街头院落。另有猜谜灯、踩高跷、赏冰灯、舞龙灯、扭秧歌、跑旱船、耍狮子、打花鼓等各种娱乐活动。

在益阳,元宵节这天要吃元宵(汤圆)、放焰火、挂彩灯,用龙灯花鼓游行演出,庆祝这一喜庆的节日。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