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和阳光招生网公布的信息,2020年高考人数将回到过去的1000万以下。
也就是说,在扩招的前提条件下,2020年高考录取的比例将上升,考试会变得相对轻松一点。
我国高考人数和录取比例每年都不一样,高考总人数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大致情况如下:
高考人数历年数据图
高考总人数在2007年突破1000万,后来的总人数显得起伏不定。
2019年,高考总人数又突破1000万,达到了1030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是河南省。
除了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和高考改革政策,高考公平是社会大众极为关心的问题,而高考公平也是一种有着特殊意义的公平。
由于中国高考制度承载着社会分层功能,许多家庭把高考作为子女改变未来命运的唯一寄托,所以,高考的公平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
如何处理好科学选人与公平选人的矛盾,这是我国高考政策的焦点,坚持机会公平与择优录取是处理好这一矛盾的基本原则。
高考为不同地区、不同出身的人提供了一个平等发展的机会,使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向所有人开放,使大家能够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公平竞争,重新回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明轨道。积极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根据个人志愿,按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已经成为考试招生工作最为基本的原则和方针。
这一原则的坚持为高考制度赢得了“公平净土”的美誉。
但是,任何公平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简单地用一把尺子??考试分数衡量所有人,就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还相对不发达,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远远不如城市。
如果简单地以同一个分数线录取全国的学生,那么,高考不但不能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而且会加剧地区间、城乡间的不平等。
所以,高考制度恢复之后,国家首要做的就是确立一条招生原则,即按省划线,这保证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相对公平。
“十二五”期间,国家开始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计划总增量中安排1万名左右的本科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实行定向招生,生源范围为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市自治区的680个贫困县。
相关专家提出,展望未来,高考制度必须通过新一轮综合改革做到三个相适应:
一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相适应,进一步推进招考分离,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考试机构实施考试、考生诚信高考、高校自主招生、社会依法监督的高校招生机制。
二是与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普及化人才选拔格局相适应,进一步推进多元入学,完善因校制宜、分类考试、综合评价、个性化招生的高校招生模式,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入学需求。
三是与*教育制度基本性质相适应,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完善加分政策和弱势群体入学政策,加强教育考试法制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考利益。
总之,高考制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频密变革,尤其是随着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总体任务的完成,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高考制度体系的建立,高考制度将由频密的、大规模改革阶段转入微观的、动态调整阶段,进而趋于相对稳定。
冷丝相信,随着今后一段时期之内高考人数的下降,高考录取率将进一步提升。
而且,未来的高考,学子们将会得到更为公平的待遇,也更为容易地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