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课辅成绩不升反降引发教育反思

时间:2021-06-24 00:47:44 华夏高考网

最近,家住湖南长沙的周女士为正在读初三的儿子小游报了个“一对一”辅导班,仅一周时间,就花费了1万元学费。不过,孩子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却考了个班级倒数第三,成绩不升反降。这让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的周女士很是失望。

无独有偶,据报道,陕西的王女士给正上初二的孩子在小寨的一家培训机构报名参加了所谓的名师一对一辅导。“总共花了8.5万元,600个课时的基础课一对一授课。”王女士说,“谁知道这一年半下来,孩子的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倒是下降了不少,从没报辅导班的班级20多名下滑到了班级40多名。”学生家长针对高价补习之后,孩子成绩不升反降的结果,提出赔付诉求不失为基于情感考量,然而从法理角度看,如果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承诺目标协议,那么索赔的理由就不充分,培训机构也没有赔付的义务。家长花了大价钱,孩子也付出了休息时间,可学习成绩却没有得到提升,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的结果,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上辅导班的必要性。

其实,是否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这不仅是道法律题,更重要的是属于教育题。上不上辅导班,去不去培训机构,这其实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意愿,又愿意积极配合,那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弥补其之前基础不牢的短板,让其在短期迅速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孩子心中存在抵触情绪对此不配合,那么事态的走向就会背离预期,孩子的成绩也会日益下降,不但补课于事无补,甚至正常的上课效果也会打折。

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其实是把双刃剑,但培训机构宣传和大家看到的,往往是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不利的因素,从而使得所有人在潜意识中都以为,凡是上课外辅导班都必然有效果。问题在于,要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就必须在意愿的引导和行为的选择上,进行有效的规范,否则就可能放大“越补越降”的负效应。一方面,补课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其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也没有机会与其他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孩子自身不愿意,那么如何强迫都无法达到预期;另一方面,补课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依赖思想,反倒让其更加回避自身问题。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打好基础,其就会想到自己反正还有补课这个替补。更重要的是,由此其又找到了一个开脱责任的理由,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辅导班没有尽到责任。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仅参与补课的孩子会如此想,就连家长也有类似的思维定式。交钱了并补了课,那么学习成绩就必须上去,但最终往往事与愿违。关键其未能正确认识到,再强大的辅导班都只是一个教育机构,其与学校教育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运作体系上也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其在方法上更加精细化而已。孩子在学校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辅导班也未必就能迎刃而解。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自己才是决定因素,而其他外力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因而,只有先解决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动力问题,那么辅导才能成为强大的助推器。

假若在一个辅导班中,绝大多数孩子的成绩呈下降态势,那么说明辅导班的方法存在问题;反之,若大部分人的成绩是上升的,那么说明其方法具有有效性,问题出在家长与孩子身上。补课有没有必要,应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条件,作为家长应解决两个问题,既不能以“为你好”名义去强迫,也不能以同样的理由而拒绝。根据孩子的意愿与状况,作出尝试性的选择并有效验证,才能达到“且行且试”的效果,也才能降低越补越降的风险。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