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校美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发言摘登

时间:2021-08-25 01:42:25 华夏高考网

围绕发言的题目,我谈两点。

我们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培养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要求我们培养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富有创造力的巨人。*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一段很有名的话。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能产生巨人的时代,我想,这正是大学的历史使命。这里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要通过人文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培养大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热情和性格方面、才艺和学识方面优良的素质。另一个层面,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层面。我们要看到,人文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正是为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巨人提供土壤,提供精神、性格、胸襟、学养等方面支持的基础条件。

我们这个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时代要求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媒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我们的美育和艺术教育也应该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我们现在正在策划和制作一个系列的“人文艺术网络共享课”,计划2017年2月上线,这种新型的人文艺术通识课有几个特点:一、在互联网上面向全国高校开课,覆盖面大。二、在高等院校中营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浓厚氛围。三、课程内容要求有普及性和趣味性,讲课力求清晰、生动,传播基础性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学术性、思想性。四、在传播人文艺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播健康、高雅、纯正的趣味和格调,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远的精神追求。五、除了聘请北大等国内高等院校的著名教授授课,也聘请文化艺术界的著名学者专家。利用互联网媒介在大学生中加强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我们贯彻中央精神的一种尝试,也是回应时代呼唤的一种尝试。

春风化雨以美育英才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

*国务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清华大学历来有重视美育的传统。目前清华大学美育工作全面发展,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美育体系。

以素质教育为要,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美育教学。清华始终重视美育工作,并通过机构建设保证美育工作实施。1993年,我校成立艺术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全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部门合力形成了集课程教学、学生艺术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美丽校园环境于一体的综合美育资源。

以课堂教学为先,全面丰富美育课程资源。清华大学秉持通识教育理念,以丰富课程资源和艺术门类多样化为建设目标,开设了分层次、多类型、阶梯式、学科化的多种类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摄影、影视等多个艺术门类。目前,全校每年相关院系开设美育类选修课程总数超过180门次,选修艺术课程的学生超过万人。

以学生艺术社团为导,有效带动全校美育普及与提高。艺术社团是我校育人的一支代表队,代表着校园文化的先进方向,是清华育人的一张靓丽名片。清华学生艺术团目前有13支队伍,队员近1300人。这支队伍是学校学生文化活动的带动者,是学生践行美育、塑造价值的多彩舞台。

以师资和设施为基,切实落实美育工作各项任务。清华着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美育师资队伍,保证美育课程的质量与水平。在硬件设施上,校内有总计超过10万平方米的美育场所,全面保障美育实施。

以落实美育精神为重,开创美育新篇章。第一,加强课程建设规划。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第二,丰富课程资源。利用“学堂在线”平台,综合利用校内外多种美育资源,目前已开设30余门“慕课”课程,在线选课超过12万人次。第三,完善全方位美育体系。统筹建设第一课堂、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海外研修、在线课程、成长社区等6类课堂,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全方位打造美育校园。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

中央戏剧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戏剧影视艺术人才作为改革目标,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质量。

建设特色专业,树立戏剧影视艺术教育品牌。学院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持续提升传统专业优势地位为重点,适度扩大关联紧密专业覆盖面,拓展新兴学科和专业方向的特色发展格局。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建设一流戏剧影视艺术师资队伍。坚持从入职培训做起,创造有利条件,多渠道促进青年教师发展,全力造就一支梯次完备、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戏剧影视艺术人才。一是积极参与北京高参小、高参高项目。二是开创国内先河成立戏剧教育系。三是加大学生艺术创作实践力度,检验教学成果。四是落实教学实习演出工作计划,使教学实习一体化覆盖全体在校生。五是组织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索开展联合创业实践训练。六是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国家话剧院等机构或团体合作,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本科人才选拔机制。一是在优化完善本科专业结构基础上,配置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力量办好本科教育。二是科学制定本科专业招生考试大纲,体现一流艺术院校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三是进一步加强招生考试信息化建设,确保招生考试各环节的公平、公正、公开。

统筹谋划,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一是梳理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确立行之有效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二是巩固和加强传统学科建设,扩大和提高各专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不断推进和保障新建立学科教育教学有效实施,注重全面夯实基础,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深化交流合作,提升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合理吸收借鉴国际一流戏剧艺术院校的教学和艺术创作理念,着力巩固学院在国际戏剧与影视艺术教育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传播中国戏剧文化。

夯实美育基础培养卓越教师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冯江

东北师范大学一直高度重视美育,形成了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第二课堂为阵地,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美育体系。

促进学科融合,形成美育教学科研合力。学校依托本校艺术专业齐全的特点,积极整合资源,以文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的相关专业为主体,整合全校和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才,成立了中国学校美育研究中心、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的美育研究基地,构建起了美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大类平台。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学校美育教学科研的合力,打造了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构建美育特色教学体系。学校通过修订培养计划,致力于构建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交叉融合的美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的美育功能。一是强化课程资源建设。学校充分利用艺术学科优势,打通专业与学科分界,在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共同设置大类平台课程。二是凸显师范专业美育特色。学校将美育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结合,特别是对理工专业,积极倡导教育科学化与教育艺术化融合。三是强化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学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彰显学生青春个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积极开展内涵丰富、品味高雅、形式时尚的美育实践。

加强艺术师资培养,打造美育实践育人基地。一是探索“U?G?S”(高校?政府?中小学)教师教育新模式,与实验区合作开展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研修等系统性工作,不仅促进了中小学及大学艺术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切实提升了艺术相关专业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二是推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方式。由校内学业导师和校外基础教学实践导师共同负责师范生的专业培养及职业辅导。

多举措保护和弘扬川剧文化

重庆大学副校长廖瑞金

重庆大学一贯重视美育与艺术教育,特别是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教育和熏陶。重庆大学开展了川剧文化传承与保护项目,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全校性川剧艺术文化通识课精品课程。我校依托美视电影学院、艺术学院等平台,首先,开设出全校性通识课,从理论角度系统介绍川剧知识,努力使其成为全校性精品公共人文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其次,我们还开设了川剧实践性基础课程,包括形体训练与身段表演等教学课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川剧精髓。

以实践工作坊为载体,形成川剧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长效机制。重庆大学川剧艺术工作坊采用专家、教师、学生三结合方式,展开传承和普及工作。一方面,工作坊选取一些简单利于传唱的曲牌在学生中教授。另一方面,计划新增沈铁梅川剧艺术工作坊,由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亲自担纲,努力培养川剧文化后备人才。

以社团建设为平台,营造学生学习体验川剧艺术文化的良好氛围。文化社团作为川剧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今后,重庆大学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社团的支持力度,让以重庆大学虎溪新校区的幽兰剧社为代表的川剧学生社团提升水平。

以保护性研究中心为支撑,搭建川剧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科研智库。重庆大学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研究中心在传承与保护川剧文化方面已经作出很多成绩。未来,重庆大学将以基地为平台,全面提升该中心在理论研究、遗产保护、文化传承方面的整体水平,让该中心成为国内传承与保护川剧文化的核心科研机构。

以成果展示为途径,为川剧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不竭动力。我们通过开设讲座和课程等方式,提升重庆大学对中小学校的辐射作用。我们还在制作《川剧入门》普及教育动漫光盘,将川剧文化的精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中小学生和全社会进行普及。

精心培养美育师资倾心助力中小学美育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

针对当前美育工作中存在的美育师资短缺、缺乏协同机制、轻素养轻全体轻普及等现实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美育师资培养,依托北京市教委“高参小”项目,探索建立美育协同推进新机制,帮助中小学全方位、多样化、深层次开展美育工作。

注重促进未来教师培养质与量的双提升。首先,培养全面领悟美育、善于实施美育的未来卓越教师。采取艺术熏陶、美育普及、艺术实践、多元选择、学分认证等举措,全方位培育师范生美育自觉,特别是促进艺术类师范生人文艺术素养和“主教+兼教”能力的提升,为基础教育输送大量“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美育师资。其次,尝试多元、多样化充实基础教育美育师资队伍。我校组建了由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小老师”团队,服务小学艺术特色社团教学,在实践中提升了师范生美育能力素质。

注重探索美育工作协同推进的新机制。第一,凝聚力量,加强顶层设计。帮助中小学规划美育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选派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进驻小学挂职副校长,对小学美育工作持续进行直接深入指导。第二,联动多赢,促进协同发展。密切与基础教育的沟通联系,共同探索长效互动多赢的合作模式,促进美育协同发展。

服务中小学生美育养成,促进全面发展。第一,强化普及,让艺术惠及每个孩子。上学期,我校师生在白云路小学参与教学的社团活动达到19个,覆盖全校所有年级,每周惠及学生近2000人次;我校书法院师生在海淀民族小学以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方式进行全员书法普及。第二,提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我校音乐学院师生的努力下,在展览路一小探索乐器进课堂,将知识学习、乐器演奏、兴趣培养、素养提升相融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服务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美育自觉。第一,做实校本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小学进行校本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二,加强美育研究,提升教师美育能力。我校成立了美育研究中心,已开发7门美育“慕课”课程。以师资培训、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在岗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构建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

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作军

苏州大学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将美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校始终把培育和践行*融入美育全过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面向人人的美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美育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美育课程建设富有成效。一是和谐的工作机制推动了美育课程建设。由教务部结合人才培养总体方案提出美育课程规划。艺术教育中心负责美育课程设置、内容遴选以及组织师资申报。课程的实施统一由教务部管理。最后由教务部和艺术教育中心共同对课程进行评估。二是一流的师资队伍保障了美育课程质量。聘请校内艺术学科教师担任理论类和鉴赏类师资。校内外知名艺术专家担任实践类师资。地方艺术专家担任特色课程类师资。同时选拔业务骨干担任网络教学师资。三是多维的教学模块完善了美育课程体系。美育课程分别在本科生通识课程、全英文教学示范课程、微课程(群)项目、新生研讨课、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任意选修课等教学模块中开设,总计120余门,涵盖教育部规定的八大门类。

美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一是将弘扬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美育实践活动重点。二是将美育实践活动的精品项目培育作为美育实践活动亮点。三是将建设一支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作为美育实践活动着力点。四是将建设一支学生管理队伍作为美育实践活动支撑点。

未来美育改革发展举措。一是抓好美育的教学课堂。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完善美育课程模块,将美育课程打造成全方位、立体多维的课程体系。二是抓好美育的实践课堂。重点做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课程实践课堂,组建相关社团进行重点指导。三是抓好美育的社会课堂。我校和苏州市教育局牵头筹建苏州美育协同创新中心,搭建共享平台,共同推进美育工作。四是抓好美育的网络课堂。积极探索“互联网+”美育新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学校美育深度融合。

在高起点上打造高校美育特色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

江苏高校美育在高起点上定位,在高水平上推进,在高品位上展示,打造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优势和特色。

全面普及公共艺术教育,以内涵促提升。一是加快机构与场馆建设。高校设置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快新校区学生艺术活动场馆建设。二是加快课程建设。在完成了对全部本科院校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逐校考核基础上,建设一批公共艺术精品课程。三是重视教师培养。要求高校公共艺术专职教师比例不低于50%。依托江苏省高校公共艺术师资培训基地,每年组织各类专题研修。四是普及艺术活动。以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主要抓手,推进学生第二课堂的公共艺术实践活动对接第一课堂的课程学习。五是创建非遗基地。南京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首批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江苏将以两校基地建设为龙头,带动若干所省属高校启动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做强做精专业艺术教育,以创新求发展。江苏专业艺术教育有良好的基础、优秀的教师队伍、丰富的美育资源。南京艺术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艺术学下设五个一级学科的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拥有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们正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培植新型专业。让学科建设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有时代特征。二是培育领先学科。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学科专业。三是培养多样人才。坚持多样化、专业化、特色化,整合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满足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深化改革高师艺术教育,以质量创品牌。一是重视实践能力。加强师范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定期开展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二是夯实“三基”功力。从培养“双基”拓展至“三基”,即基础专业理论、基本专业技巧加基本文化素养的结构模式。三是提升办学层次。进一步建设好“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卓越教师培训基地”,大力发展教师教育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教育。

强化高校美育工作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河南省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朱清孟

近年来,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多项措施,加强高校美育工作。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提高广大学生审美素养。我省每3年举办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已连续举办5届。每两年举办一届学生合唱节、舞蹈节、管乐节、戏剧节等专项艺术活动。10年来,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540余场,持续开展了美术精品展、诗歌朗诵会等系列活动,在河南高校师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形成了一些美育工作品牌。今年我省面向全省高校启动了“经典戏曲进校园”活动,出台了《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3年内实现每个在校学生每年观看一场经典戏曲演出的目标。

以检查评估为抓手,推动高校美育工作规范发展。为推动普通高校美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我省建立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检查评估制度。自2001年起坚持每3年一次,15年来共进行了5轮评估,每轮评估提前一年安排部署,实行自评与省评相结合,通过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整改、提交自评报告、专家进校评估等几个环节,形成评估结果,通报全省。目前,全省所有本科院校均设立了公共艺术教育二级机构,投入专项经费,建设美育师资队伍,开设优质的美育课程,举办丰富的美育活动,全省高校美育工作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完善美育教育体系为保障,促进高校美育工作持续提升。大学生的美育素养与中小学阶段美育课程教学、学生课外艺术实践等密切相关,我省努力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教学体系,开齐开足美育课,广泛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提高中小学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今年9月我省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逐步扩大中招艺术考试试点范围,建立完善全省中招艺术考试制度”。抓住中招考试这个杠杆,撬动基础教育阶段美育这个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中小学美育工作基础。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