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进教材的《淞沪支队第一中队朱家店伏击战斗》

时间:2021-05-15 00:42:26 华夏高考网

在如今上海市浦东地区南汇县六灶镇的南六公路旁边,有一个高耸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所纪念的作战并不为公众所熟知。

敌后抗战 浴血坚持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路人和当地居民,有些人能说出这“是纪念抗战的”,却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则只知道“这是一座碑”……这座默默伫立在公路边上的纪念碑,纪念的是一场发生在抗战时、后来写进军事教科书的胜利之战。

在复旦大学校园里,记者采访了著名抗战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子道。年过8旬的余老,身体依然硬朗,谈起抗战史神采奕奕。他介绍,1937年淞沪会战以后,上海及周边地区沦陷,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作战逐渐结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敌后游击战则逐渐活跃。

据《南汇县志》记载,1937年上海沦陷后,浦东地区一直是龙蛇混杂,国军的散兵游勇、团练把头的地方武装、帮会的“别动队”……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仅坚持下来,而且从只有12个人的“短枪队”,发展成为一支上千人的独立支队。这就是新四军浙东纵队浦东支队(后改称淞沪支队)。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介绍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就像下棋一样,一步一步、一个点一个点地在敌占区钉下一个个钉子,日军始终不能对占领区进行有效控制。而浦东位于日伪控制的核心区,新四军的存在令日军如芒在背。因此,日伪军对浦东支队的清剿从未停止。“朱家店抗日之战纪念碑”所纪念的那场胜利,史称朱家店伏击战,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197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与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在编写《步兵连战例选编》时,将此战选为“进攻部分”第一个战例,题为《淞沪支队第一中队朱家店伏击战斗》,供全军学习。那么,这场胜利是怎么取得的呢?

周密部署 巧妙伏击

1944年8月21日(另有22日和16日两种说法,当地研究者多采用21日的说法),新四军侦察员得到情报:周浦据点的日军派出近一个小队(47人,装备轻机枪、掷弹筒等),将从周浦进至六灶镇,再转向新场。

得到情报后,时任浦东支队支队长的朱亚民,与队副兼参谋长张席珍商议后判断,日军极有可能穿过南汇县六灶镇朱家店以南的小路。当时,支队主力正分散在朱家店以南几个村里休整,共有200多人,战斗力较强。朱亚民他们决定抓住机会,在朱家店打一场伏击战。

据《南汇县志》等记载,抗战时的浦东地区,不像现在这样道路纵横,交通便利,而是河汊纵横,芦苇丛生,既限制了敌方机动,也便于己方隐蔽,在朱家店附近,地形堪称理想的伏击场。

记者看到,在今天的朱家店纪念碑附近,南六公路五灶港桥、宣秋路洪三港桥、申嘉湖高速路等环绕四周。看着这样的立体交通网,记者很难想象当年的环境。

当时,朱亚民依据地形,将三个中队巧妙配置,还设置了4组“诡雷”;浦东支队在12时前全部进入伏击阵地隐蔽。下午1时许,支队观察哨发现日军;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朱亚民下令开火;战斗持续仅一个多小时,新四军共击毙日军34人、汉奸1人,缴获轻机枪2挺、掷弹筒1具、长短枪40多支,子弹400多发;仅有13名日军携6支步枪逃回周浦据点。

经典战例 胜利之道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朱家店之战规模不大,战果却是真实的。

此战中,新四军各部队“攻、守、追、堵”分工明确,同时充分利用情报系统和当地群众,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记者在采访、查阅史料时发现,关于朱家店伏击战中,浦东支队的损失,有不同说法。当地资料称,此次伏击战“我方无一伤亡”;不少军事资料则显示:浦东支队牺牲1人。那么,哪个更确切呢?

记者采访了多位历史、战史、军事专家,大多数观点认为,“牺牲1人”的说法较为可信。《淞沪支队第一中队朱家店伏击战斗》一文中提到:战士毛林生被一名隐藏在池塘芦苇中的日军士兵打了黑枪而牺牲,该日军士兵随即被乱枪击毙。

其实,战果无论是“34:1”还是“34:0”,朱家店伏击战都足以入选军事科学院的教材。因为,伏击战虽是敌后抗日武装消灭日军的主要方式,但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并不容易。多位战史专家介绍,当时日本军人接受过专业军事训练,作战素质明显高于中国军队,尤其高于游击队。遇到伏击,日军会利用阵地间隙穿插迂回,组织反击。

因此,朱亚民为了对付不到50个鬼子,要动用支队全部主力,还要周密部署。浦东支队作战时,机枪至少有5挺,还专门埋伏了一个机枪班“堵口”。然而,依然有13个鬼子漏网。

朱家店伏击战消灭日军确实不多,但正是敌后战场一个个小规模歼灭战,不断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使其逐渐走向灭亡。南京大学张生教授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就是“有四五十个人,就发挥四五十个人力量”,坚持抗战的意志坚定。

军事专家、评论员陈虎表示,中国抗日战场是日本法西斯“一个流血的溃疡”,日本侵略者最终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所湮灭。(参与采写记者:缪异星、潘旭、方?、林凯、孙晓铮、陈曦)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