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博物馆与十堰市博物馆联合开展了“情暖特殊教育学校”暨第九期“让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关爱视障朋友教育服务活动。而这仅仅只是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系列活动中的普通一例。
传播礼乐文化当仁不让
《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又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作为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为数众多的青铜礼器。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北省博物馆还拥有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文物。
在大众呼吁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办“礼乐学堂”,对于收藏有众多礼乐文物的湖北省博物馆来说,是“当仁不让,水到渠成”,著名青铜文化专家、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万全文如是说。
由讲解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社教团队,不仅将“礼乐学堂”的课程带进了武汉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福利院、部队、社区,而且送到了湖北的黄冈、随州、十堰、襄阳、荆州、宜昌等县市,还在新疆吐鲁番、博尔塔拉州以及台湾等地巡讲。社教团队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广泛关注,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与极高的赞誉。
“礼乐学堂”教育服务项目,既充分利用了湖北省博物馆的自身资源,也认真研究了不同人群的认知能力。目前,“礼乐学堂”已研发出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校、盲校、成人等不同人群的分类课程,充分满足了社教所需。为了满足社会特殊群体对博物馆文化的需要,“礼乐学堂”还专门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盲人、希望小学、福利院等弱势群体和机构送去了博物馆的关爱。
最近一年多来,“礼乐学堂”的相关活动已经举办了152场,成为湖北省博物馆乃至全国文博系统社教活动的品牌栏目。
利用馆藏资源因材施教
今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博物馆条例》,把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提升到了首位,并倡导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湖北省博物馆的“礼乐学堂”可谓是率先实践者。
《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明德于天下”一样,出发点在于“格物”“致知”。
博物馆的“格物”“致知”,强调的是探析与研究,即通过学术讨论揭橥真相,解决问题,为社会提供材料,以求达到对历史文化的明确认知。
近一年多来,湖北省博物馆先后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以及各兄弟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每次“礼乐学堂”新的主题课程开班前,都会请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给社教人员授课,力求对主题涉及的内容准确把握、详尽了解。《礼乐中国》《楚国青铜冶铸成就》《古文字发展历史》《传统节日》等课程,都是在社教团队与专家学者之间反复琢磨、仔细酝酿的过程中逐步成型的。
在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角色的基础上,湖北省博物馆强调对藏品的开发与对观众的引导。利用馆藏资源让博物馆活起来,利用社教手段潜移默化地实现期望的愿景,这是馆方的最终目的。考虑到“民”的多样性,博物馆也需要开发各种剧目,扮演不同角色,设计多种台词。
“礼乐学堂”系列活动,针对不同人群设计课程,采用PPT教学、动漫演示、触摸文物、角色扮演、体验互动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湖北省博物馆阶段性地实现了因材施教宣扬礼乐文化的初衷。(作者单位: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