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文综难不难,今年重庆高考文综试卷难度系数点评

时间:2021-05-23 01:07:24 华夏高考网

重庆高考文综难不难2017年,今年重庆高考文综试卷难度系数点评

地理

对于地理来说,2017高考大纲的变动不是很大,在选修部分删除了自然灾害部分,留下了环境保护与旅游地理部分。根据历年高考的平均分状况来看,旅游地理部分得分相对偏低,环境保护部分和灾害部分较高,因此,这次改革不但没有增加难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选择而带来的时间浪费。在一般情况下,环境保护会成为主要选择。

相对于原来的灾害而言,环境保护部分出题类型更具变化,更需要发挥理性思维与想象力。但是,它也是有许多共通性的。将20个环境保护的题与答案放到一起,你会发现,许多题目选取的案例是十分类似的,比如很多题目会有以污染为中心的案例。你还会发现,这些题的设问与答案是十分类似的,设问许多为原因、危害、解决措施等,而答案也有很多共同的思路和具体的要点,比如措施分为技术措施和社会措施等。

总之,选修类题目重在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历史

此次高考历史的大纲修订其实无关痛痒,不过是删掉了三道历届既不学也不做的选做题。所以只重点梳理一下历史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选择题?

1.审题

历史的选择题尤其是高考题,特别注重对文本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有很高的阅读能力。审题一定要慢,做到“稳、准、狠”。

一般来说,做题的时候应严格要求自己审一遍题得出“谁,什么时间,什么背景,出于什么目的,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这几条信息。读懂材料是历史这门文科性很强的学科的核心,在此奉劝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读不懂题干就看选项,不然云里雾里还要回过头来读题,不仅浪费时间更是打乱做题节奏。

另外说一句当年做题得出来的经验:一定要探究历史人物内心的目的,不要看他做了什么,而要看他想做什么。所谓历史主要不过是两方面:人的主观与时代的客观。

2.排除

排除选项按着史实不符(时间,先后顺序等),主体不符,范围不符的顺序逐一排除。当然,绝大部分情况下出题人为了恶心你,都会制造一个模糊选项让你在最后两者间徘徊不定。针对这种情况,比较推荐“代入法”,即把选项题干看看逻辑是否通顺,屡试不爽,无论如何也比看着两个长得差不多的选项干瞪眼好得多。

?主观题?

主观题方面没有太多想说的,最主要一点就是思维一定要发散,面宽不必深,判卷老师没空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我做题之前都要默念一遍政经文科对外等等常见角度,按着套。主观题如果材料里有与题目相关的一定占分,所以一定要把材料分层概括各层主旨。

41题一般是新题型,具体是什么每年都在变,所以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不要惊慌,按着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地回答就行了,如果老师讲过类似的题型要结合老师的套路。

?总述?

无论历史还有文综,时间分配一定要把握好。我的历史主观题没有什么深刻见解,但往往是主观题能让我把别人甩开一截,主要原因就是我会以很快的速度做完选择,因此会有充足的时间细细研磨主观题。讲道理主观题并没有多难,不像选择题你咬牙切齿做不出来,只要时间足够,摘完要点分角度,分完角度堆材料,堆完材料再糊满答题框,分数绝对不会低。

既然讲到了速度,那我在细说几句。高三一年我的文综选择用时一般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当然我不zan成大家做题这么快,但如果题不算难的话用时四十分钟以上就不太好了。我说的做题快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是要习惯于一种快节奏高效率的做题状态,以我来说如果我在一道题上耗时过多就会情不自禁地走神。

在平时作业不要磨磨蹭蹭地做题,速度一定要比考试快,以此来锻炼自己大脑的反应能力;考试时适当放慢速度,正确率又会大幅提高。同时如果你做题速度比较快的话,考试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不会慌(反正做得完),这对应试心态也非常重要。

另外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多读书,我在高中三年利用寒暑假和在学校的空闲时间读了跟历史有关的课外书籍31本。历史是非常考验你的底蕴的学科,如果没有对历史脉络的清晰把握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体验想考高分很难。我对历史的时间投入最少甚至改错本也完成的很一般,但历史成为我最为强势的学科,大概与多读书有很大关系。不要认为读这些课外书不是在学习,即使在北大历史系的学长学姐他们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读各种历史专著。当然,上课以及自习可不要这么做哦。

政治

2017年的政治高考大纲再一次强调了四个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第一个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

这也是做题的第一步。不仅是读材料,更是读题干。题干中有知识范围限定,也有答题方向,所以每次拿到一道题,我们应该首先读题干。题干读过,对题目有大体认知,再去阅读材料。这项能力考查的不仅是理解能力,也是阅读能力。

我们知道,近年来文综高考阅读量日益增大,政治阅读量尤其大,阅读能力差、阅读速度慢、读过一遍毫无感觉是大忌。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有意识的多读题,限定时间快读题。相信同学们都遇到过做题拖拉的情况,多数是由思想上不紧张造成的。在平时,就要限定时间做题,用考试的态度做题。

第二个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我们经常说,自己背的很熟,怎么到了做题或是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将题目与知识迅速联系到一起。其实根源还是知识不熟。政治这个学科的记忆量十分大,但是也有诀窍。政治在文综三科中最有系统,按照课本的单元划分一目了然。

备战高考的路上,无论多忙,将课本好好梳理一遍,是必要环节。笔者在高三的紧张状态下,将政治课本抄过一遍,框架梳理、易错点分析更是进行了无数次。每个夜晚睡觉前,都要躺在床上默背课本,回忆框架。记忆量虽然大,但是抓住框架便可一目了然。

第三个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

我们找到了关键点,对应上了知识,这时需要总结答案,写到试卷上。不同的表述方法,虽然是相同的思路,得到的分数却是非常不同。表述答案,最重要的便是规范。规范,就是将对应的知识点准确无误的写出,就是认真对应材料,不含糊。材料分析在政治评分中也是有很大的比例。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认真答题,绝不含糊。有时自己做题练手可以简答,但绝对要写下要点。其次,便是要点突出。将知识点前置,标清序号,让阅卷老师可以一眼看到答案。

第四个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

这主要是答题逻辑。这在探究类题目中尤其明显。近年来全国卷的探究类不仅仅局限于写广告词之类的东西,而是越发灵活,考察学生思维。我们可以多多接触北京卷、上海卷等走在全国先列的省份试卷。当然,发散思维也要遵循大方向。

在考查范围上,突出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涉及到*文化的内容将会被更加重视,生活与哲学中与价值观有关的内容也将更加重要。而此类题目一般都是与当下时事结合考察。

建议大家进行专门的时事总结,利用好时事小册子,并且专门用本子总结时事词汇,这些都可能会是高考采分点。对性质的评价也应更加敏感,这就涉及到易错点的总结。很多时候,选择题都是对易错点的变形考察,要看穿材料,找准对应知识点以及与其相反的知识点。

2017年高考政治、历史、地理

考试大纲权威解读

思想政治

【修订原因】

2017年新考纲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其“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与基本保持一致。

具体体现在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而这一修订是以补充试题样例的形式加以说明的,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考查要求,对老师和学生理解考查方向和重点是十分有帮助的。

【备考建议】

对于大纲的修订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强调了“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引领作用的发挥”。学生们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在复习和选择做题时都要揣摩这一新要求的用意。比如在教材中《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就要重点理解和把握一下。

要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一是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如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经济全球化;国家性质、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二是要由死记答题套路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学会结合材料灵活分析。通过各种热点材料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意义、原因、措施类题。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都十分关注能力考查,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时不要死记硬背,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着重材料分析能力、知识融合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此外,一直以来政治学科都十分注重时事热点的把握,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紧跟热点时事。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

*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

*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

【修订原因】

看到修订后的历史大纲,考生们应该笑了。新修订大纲的主要变化体现在选修内容上:从以前的6个选考模块变为删去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生从“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删除的考点都是难度较大、学生熟悉度不高的。事实上,在高考中,选考“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的人的确较少。各省学生选做题的数据统计显示,此模块试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不稳定;而历史人物评说、历史上重大改革和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选做率和得分率相对较高且趋向稳定。

【备考建议】

虽然删去一部分会减轻备考负担,但考生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不排除为了保持整体难易度的平衡,在其他保留内容上适当提高考查能力的要求。

建议教师和学生在平时模拟训练时,严格按照全国卷的能力要求,多选用3选1的试题模式。针对全国卷选修题脱离教材的明显趋势,材料选择上不要拘泥于教材;针对学生普遍在材料信息提取和综合运用材料逻辑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能力偏弱的实际,设问方式上多采用全国卷常用的设问方式,如背景、原因、比较、意义、作用和评价等,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各类题型的规律性解题技术,以尽快适应全国卷。

从大纲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看,还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拓展复习。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思想

(3)*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内容

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

(3)两伊战争

(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2)华盛顿

(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

(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2)列宁

(3)*、*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2)牛顿、爱因斯坦

地理

【修订原因】

相比“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考的都是实用性问题。“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可持续开发等更贴近生活,是小康社会大众经常进行的活动。而“环境保护”与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关系密切,所以说考查“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这两个模块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加接地气。

由于减少了一本教材的单独复习,这对考生来说考试内容减少了,因此,并不会带来备考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说有减负作用。

【命题预测】

从表面上看,高考地理选考模块由三选一变为二选一,看似范围缩小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考试大纲删去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在必修一《自然地理》模块里面是会涉及到的,很难隔离开来,所以还是会复习到,一定要重点关注与灾害相关内容在必修教材中的体现。

另一方面,高考中三个模块变为两个模块,备考中给考生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长了,考试时思考的时间多了,难度很有可能就会相应增加。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