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科名单有草学、生态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中国史、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等。
一、兰州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730 | 兰州大学 | 0909 | 草学 | A+ |
2 | 10730 | 兰州大学 | 0713 | 生态学 | A |
3 | 10730 | 兰州大学 | 0304 | 民族学 | B+ |
4 | 10730 | 兰州大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5 | 10730 | 兰州大学 | 0701 | 数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0702 | 物理学 | B+ |
7 | 10730 | 兰州大学 | 0703 | 化学 | B+ |
8 | 10730 | 兰州大学 | 0705 | 地理学 | B+ |
9 | 10730 | 兰州大学 | 0710 | 生物学 | B+ |
10 | 10730 | 兰州大学 | 1204 | 公共管理 | B+ |
11 | 10730 | 兰州大学 | 0602 | 中国史 | B |
12 | 10730 | 兰州大学 | 0801 | 力学 | B |
13 | 10730 | 兰州大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14 | 10730 | 兰州大学 | 1202 | 工商管理 | B |
15 | 10730 | 兰州大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B- |
16 | 10730 | 兰州大学 | 0301 | 法学 | B- |
17 | 10730 | 兰州大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B- |
18 | 10730 | 兰州大学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B- |
19 | 10730 | 兰州大学 | 0706 | 大气科学 | B- |
20 | 10730 | 兰州大学 | 1001 | 基础医学 | B- |
21 | 10730 | 兰州大学 | 0101 | 哲学 | C+ |
22 | 10730 | 兰州大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C+ |
23 | 10730 | 兰州大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24 | 10730 | 兰州大学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25 | 10730 | 兰州大学 | 0827 | 核科学与技术 | C+ |
26 | 10730 | 兰州大学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 |
27 | 10730 | 兰州大学 | 1002 | 临床医学 | C+ |
28 | 10730 | 兰州大学 | 1007 | 药学 | C+ |
29 | 10730 | 兰州大学 | 0303 | 社会学 | C |
30 | 10730 | 兰州大学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31 | 10730 | 兰州大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C- |
32 | 10730 | 兰州大学 | 0709 | 地质学 | C- |
33 | 10730 | 兰州大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34 | 10730 | 兰州大学 | 0905 | 畜牧学 | C- |
35 | 10730 | 兰州大学 | 1003 | 口腔医学 | C- |
二、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为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54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设有45个教学科研单位, 开设106个本科专业;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本科生20100人,硕士研究生13138人,博士研究生3706人;教学科研人员290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