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士生的职业规划分析

时间:2021-08-10 01:34:53 华夏高考网

  Peter,男,1979年出生。本科毕业于浙江杭州某大学通信专业。本科毕业时,Peter对自己也缺乏规划,只是觉得学校知名度不够高,担心出去找不到好工作,于是,在大四那年,Peter下决心考研,希望通过升学来提高自身的价值。但Peter对自己一直不够自信,这次他考入的是浙江另一所商业学校的计算机系,就学校而言,新学校还不如大学时的学校知名度高。读研期间,虽然Peter表现一般,但在学院当领

  导的导师对他寄与了很高的期望,当时正好学校的计算机系要招一名老师,通过导师的推荐,Peter留在了学校当老师。时间飞逝,两年过去了,学校的工作时间相比之下较清闲,而Peter也认识到,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资历方面都需要不断提升的,所以在学校期间,Peter做了考博的准备。两年后,Peter考取了北京某研究所下属学校的博士,专业为计算机。

  读博是Peter自读研以来的理想,得知被录取的消息,他心里既激动又困惑,因为Peter原本的计划是想先在学校留两年,利用在这两年准备考博提升价值,然后离开学校去外面创一番事业。而当初留校是通过导师的关系留下来的,本想感激导师好好工作,开展项目为导师争光,岂料Peter一心把精力放在了考博上,学校的工作和人际关系都被忽略了。因此,考博成功后,Peter和导师的关系反而变差。在Peter正庆幸通过博士面试的时候,学校也给Peter发出了通缉令。校方给Peter出了个选择题:1、通过学校培养的方式读博士学位,学校在Peter读博士期间给他发工资以及支付学费,但Peter需要毕业后必须回到学校,并要求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2、Peter和学校终止合同关系。

  此时的Peter正因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而困惑,到底应该怎么做抉择呢?和学校签订合同继续留校任教的话,人际关系没弄好,跟自己原本的职业规划也不相符,如果现在断然终止合同离开学校,那么以后想回学校就会很困难了,最重要的是现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种种职业困惑让Peter从杭州来到了上海XX职业规划顾问咨询。

职业规划师辅导:

  职业规划顾问专家与Peter进行了首次面谈,接着又是给他做了专业的职业评估和测试等,运用多种方式对Peter有了全面的了解,结合他对自身的介绍,在职业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下对Peter做出以下关键几点的分析:

  1、Peter性格偏内向,平日沉默寡言,在人际交往上非常敏感,所以这种性格导致他在学校里面人际关系较差。结合对Peter的个性方面的评估了解,他还是适合在工作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需要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工作相对比较独立的岗位。

  2、自我价值感不足,内心极度不自信。从高中到大学本科再到硕士,Peter虽算不上是个优秀的学生,但看得出来他内心自卑,希望通过学历来弥补自信不足。据Peter介绍说一直不敢有很高的目标,所以每次想通过升学来提高自身价值时,都因不自信的缘故,每次填的学校也很一般。在他内心一直认为自己其实并不喜欢钻研,也不是聪明的学生。

  3、理论多,实践少。虽然是从电子专业考取计算机硕士,并从事了计算机教育工作。但Peter在专业实践上的经历很少,而且项目经历和企业实践几乎没有。拥有一堆的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的基础,技术能力不足。

  4、抗压能力弱,稳中求妥。从职业兴趣上看,Peter喜欢科研或技术开发性的工作,追求稳定和安逸,不追求获得权力。希望生活和工作能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在工作之余能经常有时间出去旅游,兼顾个人生活,获得身心的自由。

  针对以上问题,XX职业顾问专家结合Peter的实现情况,以及外部的就业现状,给Peter做了一对一的咨询辅导。Peter通过职业规划专家的引导下,对自己进行分析并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临走前,他说回去会给自己做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1、找回导师的信任。通过邮件和面谈等方式和导师沟通,承认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失误,并会努力工作,为导师争光;

  2、继续和学校签约。Peter觉得自己还是很适合做教师这一行的,他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并希望运用自身的知识多开展些项目,为学校和自己多尽一份力;

  3、调节心态,乐观处理人际关系。在工作和生活上,Peter觉得自己都需要成长,在工作中应主动承担责任,人际交往上,也会积极努力地去面对。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