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下面是华夏诗文网为大家整理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解读,欢迎参考~
“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解读
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一年多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展望未来,还需进一步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增长动能转换,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用好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两大创新平台,推动上海经济整体提质增效。
一方面,必须贯彻*和国务院的要求,体现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另一方面,上海经济发展也具有自身特性。同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上海最突出的问题是降成本与补短板,即如何不断减轻企业负担,解决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的效率、质量与水平。
为此,需要通过增量带动作用,有效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培育高端优质供给,对接城市居民需求升级的需要。同时,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提升服务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去产能
通过结构调整“汰后上新”
目前,上海的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处于转移接续的关键期,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问题不算突出,主要任务是通过结构调整“汰后上新”。
上海部分“三高一低”行业已基本实现全行业退出,因此上海要去的产能很多情况下并非绝对过剩,而是不适应转型升级的相对过剩产能。同时,在加紧淘汰劣势产业、调整不符合城市比较优势产能的同时,上海还必须“上新”,即必须加快发展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经济和总部经济,以此来推动实现新旧产业增长动能的转换。
未来,上海要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知识要素密集的创新经济、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打造与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形态。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工业创新平台建设,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数据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推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建设示范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带动千余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去库存
关注区域性房产潜在风险
在房地产去库存方面,上海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作为人口大规模导入城市,上海在住宅地产方面不存在总量过剩的问题,但商业地产、办公地产的库存量仍然偏大。
我们要重点关注区域结构性分化带来的潜在风险。住宅市场方面,主要是远郊大型居住社区空置率较高。商务楼宇方面,则要着力解决核心商务区与非核心商务区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问题。例如,静安区商务楼宇的空置率一直控制在5%以内,而奉贤区的空置率有时会超过50%。“十三五”期间,各区将有一批新增商务楼宇推向市场,特别是郊区供应量明显加大,这可能进一步加剧商务楼宇市场的区域分化。
房地产市场的区域结构性矛盾背后,反映了大都市产业空间布局的非均衡性。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有必要纠正不切实际的建商务楼宇、发展金融业的偏好,加强对产业空间布局集聚规律的研究,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区域的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
去杠杆
结合财力状况加大民生投入
目前,上海的债务投向结构与债务资产质量较好。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汇总中,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的支出占比超过90%。债务所对应的资产主要为实体性资产,未来部分资产有变现能力,属于“优质资产”。故总体而言,上海现存债务处在安全范围内,有较强的举债能力。
但也要看到的是,上海部分行业负债率增长较快,特别是企业、个人的负债增长迅速,尤其在金融和房地产等领域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未来上海去杠杆的关键仍在防范金融风险。同时,结合上海自身的财力状况,用好资金杠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投入,为上海城市新一轮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把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去杠杆任务有机结合,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为全国经济创新转型升级当好融资者的角色。
降成本
减少企业税负上还有空间
要通过市场化的途径,通过营造公平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来帮助企业降成本。
首先,优化民营企业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打破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准入和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的隐性壁垒与差别化待遇,废除限制民营参与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规定。可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上海国企改革,鼓励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同股同价同权,维护各类股东的合法权益。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领域,还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逐步推广PPP模式。通过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资本来源,逐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