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这是*对革命老区的殷切期望与重托,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到2018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所有贫困县摘帽。其核心指向,就是要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和最艰巨任务,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以扶贫的推进加快全面小康的进程、以扶贫的成效确保全面小康的实现。围绕这一要求,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深化扶贫攻坚,着力推进精准扶贫。
扶贫政策导向要实事求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总是热衷于戴可带来实在利益的“贫困帽”,政策导向是重要的客观原因。省委、省政府出台贫困县考核评价办法,将减贫实绩与干部考核挂钩,就是为了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摘掉贫困帽子”为荣、“摘不掉贫困帽子”为耻的思想。各地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导向,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真正挤干扶贫水分,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扶贫攻坚的具体办法要精准。要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要求,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做到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两轮驱动、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统筹推进,着力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提高救助水平,着力改善生活条件,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场攻坚战,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要进一步集中。扶贫攻坚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工作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把扶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最重要的政绩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扶贫开发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健全行业扶贫责任体系,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党员干部要常思群众疾苦,善谋帮助群众致富之策,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投身于扶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
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让我们始终牢记、坚决*的殷切期望,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齐心协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啃下“硬骨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荣光!
把教育扶贫列为扶贫攻坚重要内容:
据悉:“目前一些贫困落后地区不仅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而且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尤其是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劳动者素质偏低,形成了‘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苏华一直坚守在职业教育领域,谈到贫困地区发展问题,他认为教育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扶贫攻坚的关键在于大力扶持教育发展。
苏华表示,国家要把教育扶贫列入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支持、整体推进,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八点建议》提案中他提出了“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概念,建议在贫困地区人口较为集中的行政村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对于人口较为分散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形式,并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国家可试行把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
“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苏华建议,在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性的同时,国家应对贫困地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此外,还要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高校招生计划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办好民族预科班。要积极支持贫困地区举办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针对进一步完善对贫困地区师生的资助,苏华建议,中央财政要提高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的建设标准,深入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对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补助标准;积极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的生活待遇,对于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应给予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