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视频【多篇】

时间:2022-03-03 09:50:54 华夏高考网

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连续十集热播,为新春佳节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至第四集,《中国诗词大会》已累计吸引2.75亿观众收看,节目话题总阅读量1亿多人次,一举冲入全国上星收视排名第三位和新浪话题榜单前三名。下面m.huaxiashiwen.com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视频,欢迎阅读参考!!

诗意盎然报春来

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宗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了一部中国文学史。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总导演颜芳介绍了节目中诗词的选择: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而*在各个时期所创作的十几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也以各种题型出现在节目中,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四位嘉宾的精彩点评,将生僻的掌故化作通俗的故事,降低了观众对诗词名句的接受门槛,增厚了节目中诗词、诗人和历史的文化厚度,不着痕迹地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时代内涵,培育*下的新文化”的核心立意。从节目中,人们了解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蓝”并不是蓝色,而是“蓝草”;“云梦泽”是由“云泽”和“梦泽”组合而成;而诗中的许多“看”字,不读第四声应读第一声。这些知识,让参与者和观众受益匪浅。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曾任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裁判的张伯江认为,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灵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诗词的艺术之美千百年来绵延不息,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焕发了新的活力,走出学者的书斋,成为千万市民新春佳节共同乐享的盛事呢?我想这不是文化热点的简单轮回,它是实实在在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民族内心的美好情怀和高远志趣。”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在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远在加拿大的93岁学者叶嘉莹先生兴奋地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16岁的复旦附中学生武亦姝近日成了网红,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凭借2000首诗词储备的实力和淡定气魄,一举夺魁。网友纷纷为她的才情所折服,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在诗词的比拼中,输赢并不是最大的看点,最打动人的,还是选手身上的故事。《中国诗词大会》的百名选手,虽然有很多诗词达人,如工科博士陈更,大学生李宜幸,初中生姜闻页、侯尤雯等,但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他们共同拥有热爱诗词的心,并且饱受诗词的艺术滋养,从而在现实中展现自己的诗意人生。

选手王轶隆在比赛现场得知母亲病情加重要进行手术时,毅然决定放弃比赛回家陪伴母亲。而从诗词中获得力量与癌症抗争的普通农民白茹云,更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激动地说,正是他们的言行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正是他们的取舍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

有网友发文赞叹道:从百人团到选手,从嘉宾到主持人董卿,所有人都深刻地展现出了什么叫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飞花令”,成为本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最大亮点。在“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环节,选手现场背诵含有“花”“云”“春”“月”“夜”“山”等字样的诗词。这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竞赛感强、观赏性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而节目创新性地将沙画引入出题形式,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更直观细腻,令人耳目一新。

张伯江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吸取了以往一些同类文化节目的经验,避免了因赛程刻板导致知识点走向冷僻的歧途,也没有因为过度追求娱乐化而歪曲了文化现象的本义。

《中华诗词》杂志执行主编、诗人高昌对此亦有同感,他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重心不是看谁背诵诗词的数量多,也不是为了给诗词界炒作几个“快男超女”,而是让更多的观众和选手共同重温那些古典诗心的深情跃动和激情汹涌,让大家分享诗人的襟抱、情怀和本真,让大家的心灵世界变得更加清澈。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也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近些年,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类节目都曾经引发如潮关注,充分说明了公众对传统文化有巨大需求。

中国古代即有“诗教”的说法。《礼记?经解》引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经过《诗经》的学习与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远远不只是《诗经》,整个中国古典诗词都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