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优秀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板书设计

时间:2022-01-28 06:36:48 华夏高考网

导读:《在沙漠的中心》涉及的“航空探险”和通过人物心理活动表现文章主旨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在今天的初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认知20世纪初的航空事业,了解圣埃克絮佩里,是走进文本、获得情感体验的钥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理解、感悟、体会圣埃克絮佩里心灵告白所揭示的生命“真谛”,则是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的重点,必须突破的难点。于是我化困难为简单采用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为了减少难度,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或采取填空的形式:??(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第二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看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通过归纳得出下列问题:

1、谁在沙漠中心?

2、为什么在沙漠中心?

3、在怎样的沙漠中心?

4、在沙漠中心做了些什么?

5、在沙漠中心想了些什么?

【教学目标】

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能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先出示一幅沙漠图片,并出示课题“在沙漠中心”)

师:在沙漠中心,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学生回答)

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坠机于利比亚沙漠的法国飞行员,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

教师点评明确:(概括应该包含人物+事件)

三、研读文章

1.为什么作者会在沙漠中心?

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补充介绍作者

背景知识要点:20世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可补充梅尔莫尔、吉约梅、圣埃克絮佩里探险的经历和顽强求生的故事)。

2.这是怎样的沙漠中心?

引导过渡: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人类的大地》里写道:我以为自己要死在那里了……到底是怎样的沙漠中心,让他以为自己要死在那里了呢?

(学生共同品味赏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例:“寒风……以躲避它的来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沙漠寒风无遮无挡的肆虐狂烈,与“我”的无处躲藏、弱小无助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我”所处环境的险恶,衬托了“我”抗争的无力和痛苦绝望。

作者进行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突出在沙漠生存的不容易,为下文在沙漠中所做的一切打下铺垫。

3.在沙漠中心做了些什么?

预设:①他“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之后又喝了一点九十度的酒精。”他为了生存下去把麻醉剂和高浓度的酒精喝下去。

这两样好喝吗?他喝下去是什么感觉?(好像吞了刀子下去。)

吞刀子?如此痛苦,为何还要吞呢?(引导学生体会当时作者无奈地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痛苦。)

②可见他实在是渴到了极点,为了应对干渴,他还做了什么?

他用布片收集露水。

(幻灯片引入《人类的大地》中部分资料:用汽油桶接水,第二天喝的水充满了怪味,喝完立刻吐了。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创设在沙漠中痛苦抗争的情境。)

③还有没有其他抗争?

他将自己埋在沙子里,来抵御寒冷。(引导学生比较圣埃克絮佩里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和鸵鸟将头埋在沙子里的不同,虽然表面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后者是为了逃避,而前者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抗争。)

4.埋在茫茫的沙漠中心想了些什么?

(1)“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引导学生理解“曾经”一词的含义:作者是抱着将死的心情说下这段话的,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将要结束,以后就没办法继续爱他们了。)

(幻灯片引入《人类的大地》中部分材料:普雷沃曾经这样说:‘如果我是孤单一人,我就躺下来了。’”体会飞行员心中对所爱的人们的牵挂,是他们持续奋斗的动力。)

(2)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还不是很不幸。(虽死面对死亡,作者却能坦然面对(没有恐惧),反而说还不是很不幸,可见其大无畏的精神,可见是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要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对。)

(3)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重来。(学生齐读,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孜孜以求事业的精神)

追问:圣埃克絮佩里怎么这么不把生命当回事?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竟然还想回去?(引导学生探讨圣埃克絮佩里对生命的态度。)

(就算死了,也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

(4)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追问:①怎么会没有人的生活呢?街上来来往往走的不都是人么?

②那怎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文中作者提到哪一类人的次数特别多?

(幻灯片显示第13段、14段、17段相关内容,学生齐读。)

③他为什么赞赏农人?

预设:因为他们和他一样,会和大自然斗智斗勇,寻找生活的意义,寻找自己的真理。

(幻灯片显示《人类的大地》中部分资料:惟有精神吹拂泥胎,才能创造出大写的人。)

小结:飞行员也好,农人也罢,亦或是芸芸众生,无论带着何种身份,只要拥有勇于探索和冒险的生命,就是一个真正的人。让我们敞开心扉去拥抱永恒的大地和星空,去迎接灿烂的晨曦与黄昏。“上路吧,同学们,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四、拓展延伸:如果走出沙漠的作者,想给大家说一句沙漠历险感言,他会说什么呢?请你站在作者的角度拟一句。

(学生自拟感言,相互交流)

师:老师也拟了几句,请看①征服沙漠的不是眼泪,而是一颗勇敢坚强的心。

②苦难是一把双刃剑,给弱者的是打击,给强者的是力量。

课堂结语: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五、作业

写一段话,说一点你阅读《在沙漠的中心》的收获,互相交流。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