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优秀篇】

时间:2021-05-15 01:56:30 华夏高考网

【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1】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下面,我讲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方面我想强调三点。一是必须看到,多年来我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更要看到,我省是全国扶贫重点省份,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我省就占2个,到去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232万,而且大多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方,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二是必须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留锅底,不留尾巴,这是省委、省政府向*、国务院立下的军令状,没有退路,是要坚决完成的硬任务。三是必须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是巨大的压力,更是难得的机遇,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个“头等大事”,带领全省人民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二、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重大战略,关键举措。第一,这是确保贫困人口5年内增收脱贫的迫切需要。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外出农民工返乡增加,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贫困人口增收更难。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把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今后五年,进一步增加生态建设投入,组织贫困群众参加治山治水、植树造林,切实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第二,这是彻底改变生存环境,拔掉“穷根”的迫切需要。我省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和太行山干石山区,这里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劣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我们既要把一部分群众从不适宜生存的“山庄窝铺”搬出来,更要下决心改善生态环境,把“穷根”拔出来。否则,群众收入一时上去了,还会掉下来。第三,这是建设“美丽山西”的迫切需要。我省的基本省情是煤长、林少、水短,生态环境脆弱,我们要下决心在“一个战场”上打好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实现互促双赢,把*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在三晋大地变成生动的实践。

三、要狠抓植树造林,实现荒山增绿、贫困群众增收。植树造林是改变山川面貌、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建国60多年来,经过全省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我省成为全国造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但是,我省仍然缺林少绿,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全国人均的1/2。我们要尽全力提升林业对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的贡献率。重点要抓好五件事,这也是贫困群众增收的五条渠道。

一是完善政策,确保增加退耕还林收入。1999年以来,我省按照国家部署先后启动了两轮退耕还林,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94万亩。目前的问题是,第一轮国家退耕补助政策从去年开始逐步到期,已经退耕的农户如果没有了这个补助,人均收入就要掉下来一大块,最高的自然村这一块占到63.2%。我们要咬咬牙,省里先拿钱补上,按照每亩每年90元的标准再补助5年,保障贫困户这一块收入不减。同时,各地各部门要下大功夫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在国家5年每亩补助1200元的基础上,省里下决心再拿300元,使退耕户的补助达到1500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依法把我省392.9万亩25°以上坡耕地,包括其中划入基本农田的294.6万亩全部调整为非基本农田,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中农民增加收入的最大潜力,在于发展经济林。过去,国家要求退耕还林中生态林要占80%以上,我省占到了92%,农民眼里看着树在长,手里却拿不到钱。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家不再限制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重,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什么树赚钱就栽什么树。不仅要大力发展干鲜水果林,沙棘、柠条、双季槐、大叶槐等等特色经济林,还要积极发展新品种经济林,比如油用牡丹,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牡丹籽油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油牡丹耐干旱、耐贫瘠,根系发达、防风固沙,成活后三年就结籽,丰产期40多年,我们要强化措施,积极稳妥大力发展。各地各部门还要高度重视把种植中药材作为新一轮退耕还草的重点,我省山区丘陵多,适合道地中药材生长,而且新一轮退耕还草国家把黄芪、党参、远志等16种中药材纳入其中,享受政策补贴。

我们还要积极推动解决药食同源问题,尽快把我省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加快宜林荒山绿化进程,使贫困群众在参加植树造林中增收。到去年末全省有宜林荒山荒地3926万亩,扣除暂时难以造林的101万亩,还有3825万亩需要造林。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省林业厅提出力争用8年时间全部完成任务。“十三五”期间,全省每年造林500万亩,从今年开始投资造林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58个贫困县每年造林400万亩,每亩投入800元,一年32亿元,其中劳务费用占45%左右,80%落到贫困人口,按每人年收入4000元算,可以使28.8万人通过参加植树造林劳动稳定脱贫。过去造林项目多是采取招标形式,当地群众没有资质、没有主体组织,很难从中获得劳务收入。对这种作法要改革,要成立贫困户参加的“造林专业合作社”,采取议标的方式,优先让他们承包造林工程,使贫困人口通过造林劳动获得收入。特别是,如果能用8年时间实现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的宏伟目标,这对我们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将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国家林业局表示全力支持。

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把部分贫困人口变为护林员即林业工人。森林资源是我省最宝贵的生态财富,要在加大保护力度中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贫困人口可以从4个方面取得收入:第一笔,58个贫困县1487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每年每亩8元,80%聘用贫困户劳力,每个护林员年工资1.2万元,三口之家,人均收入4000元,可使2.38万人稳定脱贫。第二笔,58个县一般公益林3095万亩,管护标准由现在的每亩3元提高到8元,仍按上述办法,可使4.95万人稳定脱贫。第三笔,新造林地管护收入,每亩补10元,58个贫困县现有需管护面积和今后每年新增的400万亩林地,这两项可使4.94万人稳定脱贫。第四笔,公益林补偿性收入,现有国家级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偿15元,还有一般公益林,省里的补助由现在每亩补3元提高到15元,这两项都按贫困人口目前占农村总人口的19.4%测算补偿到人,可使1.08万人稳定脱贫。合计起来,以上四笔收入可以使13.35万人稳定脱贫。

四是现有经济林提质增效。全省干果经济林1676万亩,目前挂果的只有800万亩,其中500万亩为低产低效林。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同一片核桃林,管得好,3亩核桃收入1万元以上,而管不好,4亩才收入1千元左右。我们要以改良品种、精细管护为重点,狠抓提质增效,使农民增收。

五是延伸生态产业链条,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深入挖掘森林资源在疗养休憩、度假保健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旅游等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林禽、林蜂、林菜、林草、林药、林菌、林油、林粮等循环经济模式,让生态资源变“现钱”。

四、要根治水土流失,兴水富民。我省年平均降雨量只有508.8毫米,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0.4%,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的17%。多年来,全省上下在水土保持、水利建设、流域治理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水少、水脏、水远、水漏、水失”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水是生产之要,土是发展之本,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治理水土流失,兴水脱贫富民。

一是大力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把水保工程建成脱贫工程。建国初,我省15.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就有10.8万平方公里。到现在,已经治理了5.8万平方公里,还剩下5万平方公里,这其中,有1.5万平方公里是裸岩、风化严重的砂岩、大的陡坡等现行技术和经济条件难以治理的区域,除此以外,还有3.5万平方公里需要治理。这些不断流失的水土,既是山西人民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又是黄河下游淤积泥沙的重要来源,黄河的携沙量我省占比高达42%。经过认真调研,省水利厅提出,今后每年治理3500平方公里,力争用10年时间使全省治理度达到70%的国家一级治理水平。如果能实现我们10年治理水土流失的宏伟目标,我省的生态环境、山河面貌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按照现行水土流失中等治理标准,每平方公里投入资金100万元,可以形成200亩左右旱涝保收的沟坝地和600亩左右的林果产业地,以及配套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实现引水上山下沟,这是我省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举措。完成这项伟业,不仅可以使山川旧貌换新颜,还将大面积增加高质量基本农田,弥补我们退耕的25°以上坡地的基本农田,使我省耕地质量显著提升。省里要抓紧制定完善总体规划,各市县要按照总体规划,以乡镇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一条沟、一条沟地治理。要恢复和重建我省原有的水保专业队、农建专业队,组织贫困户参加,实行议标的办法,确保贫困人口增加工资性收入。

二是多措并举修复水生态,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环境。要全力抓好河流生态修复。上个月,水利部与省政府联合批复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这是由部省联合批复的全国第一个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实现“五年工程建设,十年自然修复”的目标。要全力抓好泉域保护。我们已经依法划定了全省19个岩溶大泉的泉域边界和重点保护区范围,要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特别是泉域重点保护区内的煤矿企业,要依法进行限采、关停或迁移,保护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水源地。要全力抓好地下水保护。抓住国家开展京津冀晋等区域地下水修复试点的契机,着力解决采煤对地下水源的破坏问题,特别要把煤矿采空区酸化“老窑水”水质改良作为攻关重点,防止采煤结束后继续对地下水造成破坏。在修复水生态过程中,尽最大努力组织贫困人口参加,获得劳务收入。

三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形成脱贫增收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全省水利投资是1217亿元,“十三五”期间要力争达到1500亿元。水利投资要坚持水利脱贫富民的导向,当地群众能参加的项目建设,要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业灌溉建设的重点是盆地和平川区,“十三五”从今年开始要把投资重点转向贫困山区。解决山区水利问题,仅靠本地水不行,要通过“小水网”把大水网引来的黄河客水接到贫困百姓的“田间地头”。要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解决58个贫困县和57个非贫困县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要加快兴水脱贫富民各项工程的建设步伐,最大限度组织贫困户参加,使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省水利厅测算,仅水土保持项目、农村饮水安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农田水利工程这几项投资中劳务费用的50%,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建设,就可以使10.1万人脱贫。

五、要突出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实现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要靠产业支撑。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

一要抓特色。各地各部门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差异发展、错位竞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提升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打造融合一二三产业、贯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像吕梁山区、太行山区,虽然立地条件差,但太阳能资源丰富,要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建成国家级光伏扶贫示范区。

二要抓龙头。千方百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千家万户的贫困群众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必须靠龙头企业带动。一个县也好,一个乡也好,产业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实力和水平。传统产业、现有的产业要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新产业就更要靠龙头企业带动。比如我刚才说到的油用牡丹,潞安集团已经带动农民栽种了5万亩,下一步,无论是籽油的加工,还是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主要还是靠潞安集团来带动。省和各地都要支持这样的龙头企业,更加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扶贫带动作用。

三要抓培训。农民脱贫致富必须靠技术。比如苹果,高产的果园进入丰产期,一亩地也就20多棵,它的基本技术最主要的是四条:一是落顶,就是不要让它长得太高;二是开心,就是把树冠打开;三是提干,就是树干离地面不要太低;四是拉枝,就是把树枝拉开。还有疏花疏果,不是随便一掐,一般40到50片叶子留一个果,今年疏果的时候同时要考虑明年下一个果留在哪里。这些都是稀植果树管理技术,现在又兴起新的密植技术,就是像种庄稼,靠增加株数,形成纺锤形树冠增加水果的产量。还有施肥,新的技术是碳肥料,调整碳氢氧的比例,疏松土壤、供给养分,而且可以治病树、养老树。我们实地看,效果很好。这些技术我们的贫困群众很多人不掌握。我在调研中也发现,即使水果产业为主的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也不懂。要学习,首先干部要懂,能具体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当领导不能只会说大话、套话,不会做“小事”、干实事。还有物联网信息技术,对果园进行智能监测、全程监控、远程采摘,我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想买的那棵树上果子的生长情况。要全面强化实用技能培训,根据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不同周期,应时培训,使更多贫困群众掌握实用技术。

四要抓销售。无论是抓产业、抓龙头、抓培训,都是为了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有个问题值得注意,这就是调研中,不止一个地方的干部汇报说,一棵树能结多少果,一斤果能卖多少钱,栽多少棵果树收入多少钱,就能使多少人脱贫致富。这些谋划、测算都很重要,但光抓这些不行啊,市场如战场,关键是树上结出的果子能不能卖出去。我省红枣产量很大,但去年很多地方枣烂在地里农民也不收,因为收枣的成本比卖枣的价格还高。我们要下功夫抓市场、抓销售,大力扶植企业创建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抓传统销售的基础上,要下功夫抓电商扶贫,实施农村电商扶贫网店创业示范工程,鼓励电商企业开展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网上销售。

六、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稳妥推进村庄撤并。我省贫困地区许多地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对贫困群众的真切关爱。今后5年全省要完成搬迁45万贫困人口,还要同步搬迁农村11万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情况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投资也最多,全省这一项就要花280多亿元,必须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确保抓好。省扶贫领导小组已经作了专题研究,这里我简要强调三点。一要尊重群众意愿。一定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把政策交给群众,决不能搞“强迫式”、“运动式”搬迁,要采取灵活安置的办法,不搞“一刀切”。二要防止引发新的矛盾。要稳妥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新搬迁和已搬迁政策的衔接。要统筹做好采煤沉陷区搬迁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这是我省的一个特殊情况,今明两年,全省采煤沉陷区搬迁中,有3420户、9576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省里决定实行“四个统一”,各地要按照这一要求抓好落实。三要解决好后续发展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房住、有产业、有收入,能融入新生活,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关于村庄撤并。我们省行政村过小、过散,这个问题十分突出。全省农村人口1648万,行政村多达27984个,每村平均只有589人,而且还是户籍人口,而全国平均每个行政村1024人。我省500人以下的行政村1.2万个,200人以下的3841个。一个忻州市就有4888个行政村,自然村则多达6826个,每个行政村平均人口只有347人。我们省村的数量太多、人口太少、规模太小,难以整合资源,难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不利于发展。调研中我们看到不少“空心村”,有的村只有一两户甚至一两口人,土地撂荒,资源闲置,说的严重点是一片凄凉,基层党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说撤并行政村势在必行。但是要看到,撤并行政村是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是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是基层组织的重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面临诸多难题。我们认真进行了调查,特别是省民政厅下了很多功夫,还需要深入研究。易地扶贫搬迁给撤并行政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要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行政村撤并,省里决定选择2个市,每个市选择2个不同类型的县进行试点,进一步取得经验,稳步推进。省民政厅要牵头落实好。

七、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民生,确保政府兜底脱贫。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必须增加收入,收入不达标肯定不算脱贫,但收入达标了,也并不等于脱贫了,还要看“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没实现,这是跳出贫困陷阱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小康的基本条件。所以,必须全面抓好贫困地区各项民生事业,尤其是政府要兜住底线。

一是把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放在突出位置。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扶贫不是简单的“给”和“送”,最重要的是激发贫困人口的内在动力,把生态恶劣地区的贫困和低保人口组织起来参加植树造林、治山治水并不容易,不是开开会、讲讲话就能做到的,大家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把功夫下在这里,在全省切实形成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要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开展面向贫困家庭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大贫困地区文化场所建设力度,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大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目前,全省58个贫困县中有三成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就诊率不到10%,有816个行政村没有卫生室,282个行政村距离医疗服务点5公里以上,有102个行政村10公里以上。老百姓因为看病难、看病贵,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还不少,一些群众“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要调整完善村卫生室设置,对人口较少的村卫生室作必要调整,可以相邻几个村共建一个中心村的卫生室,实行流动服务,保证村医的服务能够覆盖每户农民。要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要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确保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对“三留守”的关爱力度。我们要彻底摸清农村“三留守”人员底数,抓紧建立“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对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等特困群体,要精准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让留守人员生产上有人扶持,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有人慰藉。

四是政府要确保兜住底线。对于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必须由政府兜底脱贫,全省有农村低保对象121.6万人,其中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47.67万人,加上全省农村五保对象15.36万人,一共是63万多人,这些人必须由政府出钱来保障。这里还有个农村低保标准问题,去年,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是2813元,而且各市县差异很大,全省仍然有91个县区,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到2020年如果我们的农村低保标准达不到国家届时的脱贫标准,就意味着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没有实现兜底脱贫,所以各地财政再困难,也要努力提高低保标准,把底兜住。

八、要统筹整合财政资金,用好金融优惠政策。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解决资金问题。特别是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经济发展正处于最困难时期,去年全省财政负增长9.8%,今年一季度又下降12.8%,各级财力都十分紧张。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谁受益,怎么还,怎么办?

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用好现有资金。我省现有专项转移支付,与贫困县相关的多达150多项,涉及财政、扶贫、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环保、教育、科技、卫计、发改,交通、国土、住建、商务等十几个部门,在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上,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撒了芝麻盐,或者说在扶贫这个共同的舞台上,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而且资金对应的项目也不完全符合贫困县的胃口。*明确要求,要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4月12日,国务院也下发了支持贫困县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要求今年各省选择1/3以上贫困县试点,我们省决定58个贫困县全面开展试点,并于近期出台《整合意见》,改革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在资金仍然由各部门原渠道下达的前提下,按照“管总量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督不管实施”的原则,按县整合,所有用于58个贫困县的中央省市财政资金,要采取便于贫困县统筹安排使用的办法下拨到县,放权给县,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使用。统筹整合是一项重大改革,最大的难点在省级部门,因为整合是部门权力、利益的调整,是“刀尖向内”的自我革命。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放权,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层层审报、资金戴帽下达、投向固化、使用“碎片化”问题。贫困县要全面提高统筹整合管理使用资金的能力。这次改革给了贫困县最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关键是县里要接住,把资金整合好、使用好,管好这个“水龙头”,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财政资金脱贫效益最大化。

二要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重要作用。*、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政策,金融机构总部也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国开行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20%左右,中央贴息90%,期限20年。国开行发展基金支持省扶贫公司注册资金年利率仅1.2%。农发行设立的重点建设基金,专门解决包括扶贫开发在内的重点项目资本金缺口,基金投资期限20年,年利率只有1.2%,涉及5大类33个重点领域等等。说句实话,政策已经不少了,很优惠,钱就摆在那,够用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同志懂不懂、会不会拿银行低成本的钱,能不能用好这笔钱。最重要的是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搭建平台,由政府统贷统还,政府购买服务,强化政府的责任,减轻银行的负担。二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去年我提出要学习太原城中村改造的精神,今天我想说还要学习太原振兴金融的经验。太原市去年以来认真落实全省金融振兴大会精神,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体现了为官有为、廉洁发展的魅力!我还想特别强调,要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树立山西良好的信用形象。在调研中,我们既重视怎么借钱,更重视怎么还钱。省财政厅、金融办、发改委、林业厅、水利厅、农业厅、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次对接测算,总的看,还钱是比较有把握的。政策性贷款,期限是20年,甚至还可以30年,5年的宽限期,就是5年内不用还本,第6年开始还本。比如说我们用于植树造林贷款130多个亿,20年里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可观,林业厅测算,400万亩经济林20多年的经济效益就达近千亿元。而且经济林拉动二三产业发展,还将增加财政收入。各地都要从实地出发,落实好信贷资金“借、用、管、还”的机制,绝不能只想借、不想还。

三要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吸纳社会资金。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和大户投入植树造林、治山治沟、打坝造地、矿山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发展产业等等。要放宽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省人大要加快立法,依法造林护林、治山治水,明确和保护合法收益,要抓好落实。

九、要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实现廉洁扶贫。能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正风反腐、干部作风和廉洁状况密切相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有的问题触目惊心。有的干部胆大妄为,什么钱都敢拿。有一个镇党委书记伙同镇长以荒山绿化的名义,骗取扶贫资金120万,通过与县里某个绿化公司签订虚假合同,书记和镇长私分了54万。有一个乡党委书记兼乡长把116.6万元移民搬迁款打到所辖7个村的账上,由7个村的村干部虚列支出,套取99.8万元转到这个乡书记妻子的银行卡中,其余近17万元被村干部瓜分。有一个县的扶贫开发局长自导自演,造假项目、开假发票,骗取扶贫资金22.8万元。有一个镇民政助理用办理低保的权力,向低保户索贿受贿10.29万元,还强迫低保户到他家的饭店“吃套餐”。有一个县残联副理事长为残疾人秦某代办两万元贷款,其中1万元据为己有,不仅丧失党性,连做人的底线都没有了,那是残疾人的钱哪!*强调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4月22日,中央纪委又专门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座谈会,进行了具体部署,要认真落实好。今后要对扶贫资金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在使用上要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执纪上贪占一分钱也要严肃查处,坚决做到“零容忍”。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决确保实现廉洁扶贫。省纪委已经下发了《扶贫领域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的工作方案》,我看很好,明确了原则,明确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工作措施等等,要抓好落实。省检察院前一段也专门召开了会议,也要落实好。在扶贫这个领域,要狠抓标本兼治,突出抓好“六权治本”。

十、要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次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宏伟的、任务是艰巨的、措施是有力的,可以说都是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形成的。*深刻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进大会以后,关键就是抓落实,一步步把蓝图变为现实。怎么抓落实,我想讲四点意见。

一要坚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抓落实。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充分体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这段时间我反复看省纪委三次报给我的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专项整治的报告,审计厅的审计报告,我深感扶贫领域在干部作风问题上,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令人揪心、令人忧心。比如,有的县一个镇移民搬迁投资140多万,由于村民对房屋建设选址不满意,就停工了,成了半拉子工程。有的县一个村种500亩核桃树,由于管护不到位,全都死了;有的县一个村打坝提水的扶贫工程,建成后不能用。再比如,有的县一个乡的5个村投资239万元修建的扶贫道路出现路面沉陷、边坡塌方多达20多处。有的区9个村移民搬迁项目,受新城规划影响,建了又拆了,3524万元投资形成了损失,一个区有几个3000多万!3000多万相当于1万多贫困人口一年的纯收入!浪费也是极大的犯罪!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要严肃查处,吸取教训,明确领导责任,转变工作作风。

二要坚持以“精准”为要义抓落实。要全面落实*六个精准的指示要求,真正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调研当中,我在一个贫困户家里问念了几年书,有多少收入,男主人说念了一年书,名字不会写,但能认识,女主人说念了两年书,名字会写,我让把建档立的卡拿来看看,我一看,上面写的男主人和女主人都是初中文化,初中文化和一年文化,扶贫的措施能一样么?这能做到精准扶贫吗?这不就是走形式、不落实吗?当时在场的乡、村干部面对批评,无言以对。今后我们就是要冲着精准两个字抓落实。

三要坚持选好用好领导干部抓落实。要认真落实中组部抓党建促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精神,把贫困地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选优配强,并且保持稳定。对于特别优秀、业绩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可以采取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继续兼任现职的办法,提拔重用,对乡镇党政正职也要实行这种办法。实践证明,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以县为单位,对全省7993个贫困村再进行一次集中摸底,班子没有配齐的抓紧配齐,该换人的坚决撤换。全省已经有1.16万名干部组建了9410支工作队驻所有贫困村帮扶,25.6万名干部与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选任了9395名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些同志们很辛苦,省委希望上述每位同志都要充分发挥作用。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也要聚焦抓党建促扶贫攻坚。我们就是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考验干部,识别干部,做到优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

四要坚持以上率下抓落实。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各市各部门,所有县市区,群团组织,各类企业,社会机构等等,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全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5月20日省军区给省委写了一份省军区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报告,驻晋所有团以上部队结对帮扶217个贫困村、185所困难学校,8538户贫困户,6570名贫困学生,做到了点对点、一对一,工作很实在,做得很好。我多次强调,新的省委班子基本工作方法就是以上率下,起早贪黑,夙夜在公,不能当表率的领导不是好的领导。净化政治生态、重塑山西形象,需要我们以上率下,夙夜在公;治理自然生态,建设美丽山西,需要我们以上率下,夙夜在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更需要我们以上率下,夙夜在公。我体会,即使起早贪黑,时间也不够用,调研中,多次晚上开座谈会,到十来点钟,分管省领导还要召集有关同志研究落实,最晚到后半夜一点钟,他们比我还辛苦。这次大会以后,我们要把脱贫攻坚、治穷治懒治山治水治“为官不为”与致富惠民紧密结合起来,省委常委带头,省级领导带头,充分发扬右玉精神、大寨精神、大泉山精神、锡崖沟精神,我们不需要再建“挂壁公路”了,但这“四种精神”是永恒的,锡崖沟村为了建成“挂壁公路”用了30多年,2个人壮烈牺牲,5个人身受重伤,有的人5年不下山。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真心实意和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努力创造出让中央放心、人民满意,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2】

去年xxx月,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市、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启动了新一轮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的工作,经过大家三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到今年xxx月底,精准识别阶段工作已全面完成,我区已经全面完成了xxx户农户的入户调查、信息录入以及相关的财产检索工作,并且按照省划定的贫困户分数线完成了xxx户、xxx人(其中到底的贫困人口为xxx户、xxx人)的贫困户和赤西贫困村及所辖的xxx个自然村的信息采集建档立卡工作。这项任务的完成,意味着脱贫攻坚战中“扶持谁”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通过这一轮的精准识别,找准了贫困对象,理清了致贫原因,弄清了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发展需求,是一次农村基层的大调查。同时,xxx多名负责精准识别的干部进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尝民苦,也是一次干部作风的大检验。特别是我们的干部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进一步锤炼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锤炼了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锤炼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增进了与干部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为下一步我们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精准识别工作队员以及所有参与精准识别工作的各级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省委、xxx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区制定了精准帮扶工作方案,落实了定点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基本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今天,我们召开全区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省委xxx书记和市委xxx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对中央、省委、xxx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认识理解,充分运用精准识别成果,研究部署我区下一阶段精准帮扶工作,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确保全区贫困人口xxx户xxx人到2019年如期脱贫。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精准帮扶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深刻认识精准帮扶的重大意义。

精准帮扶,就是扶贫对象识别出来以后,针对其贫困情况制定帮扶规划、确定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实行精细化、个性化扶持,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如何实现我区农村贫困人口xxx人全部脱贫的目标,不仅要有强有力的措施,还要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因人因地施策,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如果说前一阶段的精准识别战役摸清了贫困敌情,那么,精准帮扶就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攻坚克难的时候。这是整个脱贫攻坚战的最重要的阶段。贫困农户致贫原因和贫困状况千差万别,怎样做到精准帮扶,不能够形而上学都照一个模式,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帮扶的新路径,扎扎实实、细致认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