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扶贫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对扶贫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调整,指出扶贫要精准发力,“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把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高度重视,提出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因村因户科学制定帮扶规划,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将扶贫资源精准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准扶贫成为了新时期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
底,我市共有35个贫困村,2.5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3.1%,比全省低4.6个百分点。随着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减贫难度较以往更大。针对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形势和任务,要把“精准扶贫”作为深化新余扶贫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围绕“着力改善贫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三大目标,创新扶贫机制,加快减贫脱困,促进同步小康。结合新余实际,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五个精准”。
一、牢牢把握精准调查,摸准底子扶真贫
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贫困人口数量和情况。在过去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各地的贫困人口是根据统计抽样调查数据而来的,至于谁是真正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劳动能力等情况还缺乏深度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由于缺乏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精确化识别,导致贫困对象底数不清、致贫原因不明、目标指向不准、减贫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扶贫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要做到“扶真贫”,必须要做好精准调查。
1.选准贫困对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建立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进村入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工作,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等手段,把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调查工作要做到流程精准,按照省核定我市的贫困人口数量,以农户人均收入为基本标准,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的方式确定对象。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簿、县乡有电子档案,市级有平台可随时联网查询和汇总。识别过程中,要真正进村入户,通过细致的第一手调查,将村民真实的经济条件摸清楚;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以公开公平公正赢得公信公认,做到识别准确、群众满意。
2.找准贫困原因。精准调查贫困村和贫困户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要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一次全面认真调查,号准“脉”,找准症结。详细记录贫困村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水文、矿产资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逐户调查和收集贫困户家庭人口结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身体状况、住房情况、致贫原因、发展意愿及联系电话、银行账号等信息,进行建档立卡,实现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要组织人员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评议、调查、公示和更新,确保做到“扶真贫”。
3.定准扶贫类型。对精准识别的扶贫对象,根据入户调查的情况,紧扣贫困原因、贫困程度进行分类。从因灾、因病、失学、缺技术、缺劳力、缺发展资金等原因,将扶贫对象划分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型、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型、技能缺乏型、产业滞后型四种类型,然后根据贫困类型,因人而异分类施策。
二、牢牢把握精准施策,找对路子早脱贫
由于贫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贫困户扶持需求也不尽相同,只有通过“群众点单、政府下厨”的方式,量身定制符合实际的扶贫规划,才能将扶贫资源精准投向贫困村和贫困户。要在精准调查的基础上,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发力。
一是精准实施基础扶贫。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贫困村和移民村,要加强与市新村办的沟通与协调,提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点衔接计划。加大整合对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饮水安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投入建设,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和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
二是精准实施搬迁扶贫。对生存发展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地区、留在当地脱贫难度大的贫困对象,优先安排实施搬迁扶贫。要整合扶贫搬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避灾搬迁移民等政策,开展搬迁移民,迁往就业、生活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
三是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对有发展产业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和移民对象,扶持其发展特色富民产业。采取贷款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发展1-2项种养殖业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要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要通过选择高效优质产业、组建合作社、设立风险补偿金、建立帮扶平台等组合式产业扶贫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对产业进行精准规划,针对性确定扶持措施,将实施举措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要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投资分红扶贫新方式,强化扶贫的“长效造血”功能,确保贫困群众增收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四是精准实施技能扶贫。对缺乏技术和就业技能的贫困户,实施技能扶贫,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各类培训资源,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
五是精准实施保障扶贫。对贫困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条件的,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式扶贫,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牢牢把握精准帮扶,结好对子聚合力
扶贫开发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繁重、牵涉面广、涉及单位多,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要整合帮扶资源,建立和落实干部驻村联户扶贫机制,实行“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的精准帮扶机制,做到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一是干部帮扶到村到户。制定“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帮户”的工作方案,根据贫困村的特点,安排35位市领导、105个帮扶单位,定点帮扶对应的35个省、市级贫困村。市领导带头到挂点贫困村调研指导工作,帮扶单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5个贫困村贫困户,县、乡(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所在地的其他贫困户,实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精准扶贫的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脱贫致富责任人。
二是帮扶规划到村到户。帮扶单位根据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和贫困村实际情况,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按照“致富产业基本形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不断提高、村级组织建设加强”的目标,在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优势高效主导产业中选择一个适合对口帮扶贫困村发展的产业,明确帮扶目标、制订帮扶计划、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责任人,形成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帮扶工作方案。
三是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根据帮扶规划确定的任务和重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民政项目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扶贫产业项目。各行业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各帮扶单位要按照帮扶规划每年筹措一定的帮扶资金,帮扶单位之间要资源共享、协调推进,做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
四是社会资源到村到户。在用好帮扶单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建立社会各界力量尤其是非公经济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方位帮扶体系,通过政府牵头、引导启发、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非公经济组织投资经营扶贫产业,到贫困农村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和农户“双赢”。
四、牢牢把握精准管理,管好帐子真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管理是关键。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金,才能确保扶贫资源用于真扶贫。
一要精准管理扶贫对象。贫困户经过努力会脱贫,富裕户也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返贫,动态监管如果跟不上,精准扶贫就会大打折扣。要建立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录入扶贫对象的动态情况,定期对扶贫对象进行考核,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将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实现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扶贫对象有进有出。
二要精准管理扶贫项目资金。要建立项目资金的精准管理机制,解决项目资金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的问题,做到“精确滴灌”。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办法和管理机制,摒弃过去单纯以行政村为单元平均分配资金的方式,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积极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要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扶贫资金专账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全过程公开,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要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聘请第三方提供技术服务参与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提高扶贫和移民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资金被挪作它用。要加强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项目绩效评价,充分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贫困农户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真正用在移民地区,不“跑冒滴漏”。
三要精准管理扶贫和移民责任人。扶贫移民政策性强,项目数量多,资金量大,廉政风险点相对较多。省、市级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后,对监管的要求更高更严了。要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扶贫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扶贫对象的确定、扶贫款项发放、扶贫项目实施等工作中,坚持原则,依法行政,依规办事。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考核,坚决查处挤占、挪用、套取、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等行为。
五、牢牢把握精准责任,沉下身子履职责
做好精准扶贫,除了制度上的科学安排,更重要的是责任的落实。要积极探索建立精准扶贫责任制和考评机制,把扶贫责任精准地分解落实到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帮扶干部,让帮扶工作有成效。
1.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扶贫涉及发改、交通、财政、科技、住建、教育、国土、水务、农业、林业等方方面面,没有地方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仅靠扶贫部门的一己之力难以推动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因此,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把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要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把落实扶贫责任情况和扶贫实效作为县(区)、帮扶单位、贫困村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2.落实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强化扶贫工作部门具体贯彻落实和协调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责任,以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为目标,落实扶贫开发政策,推进村庄整治、搬迁移民、科技培训、产业扶持等工作任务。强化行业部门的帮扶责任,全力抓好各帮扶单位的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促使各帮扶单位圆满完成定点帮扶工作。对帮扶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情况加强督导和检查考核,努力掌握实际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典型经验。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简报、网络、板报、宣传栏等途径加大扶贫攻坚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扶贫攻坚工作呐喊鼓劲。
3.落实党员干部帮扶责任。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党员干部选拔作任用重要依据,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参与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同时建立和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定期督查通报情况,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