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专题自查报告汇总篇

时间:2021-08-14 02:49:17 华夏高考网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圈子”范围广泛,类别众多,如“文化圈”、“朋友圈”、“微信圈”等,联系较为松散。虽有优劣之分,但这样的“圈子”大家都可以有。狭义的“圈子”特指政治上的“小圈子”,是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拉山头、搞宗派,结党营私、谋取私利的小团体。这样的“小圈子”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背离,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违反组织纪律,危害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坚决反对的。

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专题自查报告范文一:

称呼领导为“老板”、“老大”可以休了!广东省纪委日前已发通知,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

曾几何时,党内的称呼由原来亲切的“同志”,渐渐变得充满江湖气息。早在十年前,四川省人大代表曾朝章就曾呼吁“应该禁止党政部门人员称兄道弟”,他指出:一些人见面或谈工作,满口都是“大哥、老弟”;对上级不叫领导而叫“老板”,甚至有的人叫“干爸、干妈”。去年,《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党内称谓容不得江湖气”的评论文章,指出,裹挟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

如今,广东省纪委以正式文件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党内称呼的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那就是:在一些地方官场,已经形成“圈子文化”。这种“圈子文化”是由亲戚圈、朋友圈、老乡圈、同学圈、战友圈等组成,每个圈子都以一个或几个领导。我们注意到,在新一届中央惩治腐败行动中,打击了好些圈子,比如“石油帮”、“四川帮”等。

一个官场中人,如果有幸进入一个圈子,他就有机会得到圈内人士的提携,就能与圈内人利益均沾。自然而然,圈内人便会习惯于称呼其领导为“老大”、“老板”。落马的原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早年在给其儿子的家书中就写道:“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他甚至告诫儿子“要多学习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个把兄弟什么的,这都不过分。”

从官场“圈子文化”,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官场上的人身依附关系。在一些地方,官场的上下级关系,不像正常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因为你是领导提拔的人,你就必须对领导感恩戴德,唯其马首是瞻。所以领导就成了你心目中的“老大”、“老板”。

因此,广东省纪委率先整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的称呼,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这需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同时加强组织纪律,对惯用庸俗称呼的官员给予处分。但这还只是治标之策,治本之策是治理官场“圈子文化”。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如果领导与下属的人身依附关系仍然存在,那么下属可能嘴上老实,但心里照样叫领导为“老大”。这就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民主选拔机制,选拔那些有德、有才之人到领导岗位上,用人过程全程接受民众监督,通过阳光机制打破“圈子文化”,这样,“老大”等称呼就可以从官场中消失。

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专题自查报告范文二:

张小庄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工作31年,被调查前,他当院长12年,十分风光。11月28日,因涉嫌受贿、违反财务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等问题,被广东省纪委立案调查。据此前《广东党风》披露,张小庄私设小金库,经营院内外的“圈子”,他在悔过书里写道:“医院要生存,事业要发展,个人要出头,就得要加入其中(圈子)”。

近来,官场中的“圈子文化”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1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更有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因“山头”、“圈子”或附庸问题而苦恼,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坚决杜绝一些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的讲话可谓直指症疾,语重心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和警惕。

有“圈”走遍天下,无“圈”寸步难行,这是社会的病态,决不能成为当前的常态,必须大大力气整治。其一,要清除官场“圈子文化”这颗“毒瘤”,要选派精兵强将查办联手作案的圈子问题,穷追不舍,扩大战果,使其全线崩溃,达到把圈中人一网打尽的效果。其二,稳步推进官员财产公开,以及官员家庭成员财产、就业等情况公开,将官员的一言一行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社会的监督。其三,必须加快简政放权步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权力运行逻辑和运行规则,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理财,从制度上铲除腐败圈子滋生的土壤,还“政治生态”的清正、清廉和清明。

贪官的圈子,是营造腐败的据点,贪官弄圈子的过程,也是腐败的过程。反腐败就必须有效遏制贪官弄圈子的疯狂势头,破坏贪官弄圈子的环境和条件,逐步铲除其文化土壤并最终捣毁这个滋生腐败的圈子。

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专题自查报告范文三: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无非是认为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能捞到好处,办事有人脉、找人有关系;有人觉得,进“小圈子”等于进了班子,有了靠山的庇护,提拔重用机会更多;有人以为,进“小圈子”等同有了保护伞,干些违法违纪的事也没人敢管敢查。

在党内搞“圈子文化”危害甚大。古往今来,无论“圈子”还是“山头”,纯粹都是以人身依附关系来换取非法利益。党员领导干部当铭记*的谆谆教诲:“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绝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更应永远明白,作为党的干部,真正的“护身符”唯有守纪律讲规矩,绝不是“小圈子”之类的。

对于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而言,“遵纪守法”就是守纪律讲规矩。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对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该这样做、哪些该那样做,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汇报,心有戒尺,常握分寸,守住底线,切不可把权力当做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任意妄为、谋求私利的工具。

*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既是对权力的制约,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也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每一个拥有权力的干部,都应主动用纪律规矩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一切偏离纪律规矩、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行为,都是十分危险的,既不利于党员干部的成长,更容易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