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官网】

时间:2023-03-10 13:25:49 华夏高考网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发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东北大学。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在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及各界有识之士支持下,部分东北大学的川籍师生在三台原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合并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留在南充的部分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学校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校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育人理念,“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和“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校园精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是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https://jwc.cwnu.edu.cn/

学校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现有75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学科实力和优势突出,生态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天文学、中国史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拥有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建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落下闳研究中心、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川北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川东北航空模型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生态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研究院等科技转化与社会服务科研机构。

学校先后汇聚了一大批名师大家。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郑临川、周虚白、傅平骧,哲学专家李耀仙,国际公认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胡锦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600余人。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四川省“*”、四川省“天府*”、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98人;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6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33000余人。“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398项、省级672项: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各1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9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60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7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70余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542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202项,省部级项目30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787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14篇(5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数据库,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榜”),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1131篇;出版学术专著297部,2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合作),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中1项为合作)、三等奖3项,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合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其中1项为合作)、三等奖38项(其中1项为合作);国家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科技创新服务。先后与南充、绵阳、德阳、巴中、阿坝等地市州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商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法国兰斯大学、丹麦VIA大学等签署校校合作协议;组建“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巴中实验中学”“西华师范大学德阳附属中学”;与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发挥学科优势,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多次牵头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全国调查研究项目;与地方政府就基层治理、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地方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投资建设了唯一一所由高校参与建设的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双向学术交流、教师互派访学、学生交流等项目。近年来,学校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各类项目选派师生分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攻读学位、访学或开展科研合作,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学校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语言生和学历留学生,近两年累计招收来自美国、尼泊尔、老挝、巴基斯坦、南非、科特迪瓦、几内亚等17个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来华留学生教育初具规模。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学校建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0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22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3个,珍藏古籍5600余种、74000余册,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阅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为指引,深入学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治蜀兴川的生动实践,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打造一流学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更优、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开放办学水平更高、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