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

时间:2023-07-09 09:14:06 华夏高考网

《榜样6》(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廷?巴特尔同志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村)党支部原书记。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

他是新中国开国少将廷懋之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离开“将军家庭”,插队到锡林郭勒盟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论”,引导牧民“减羊增牛”,带头开展“围栏轮牧”,改变牧民“靠天养畜”的习惯,并通过种植沙柳、杨柴、榆树等,改善了草原生态。他带领牧民探索产业脱贫之路,组织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和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从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4460元,公司解散后,他把获得的251万元收益分给38户牧民。他在农牧民培训基地当“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牧民宣讲党的惠牧政策、生态保护、科学养畜和理财知识,把自己几十年钻研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牧民。

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称号。“七一勋章”获得者。

得【篇1】

一滴水可以折射夺目的阳光,一位边疆牧民可以反映我们这个英雄辈出的*。日前,“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获得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的画面刷爆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朋友圈,一次次激励着我们,在心中燃起了浓浓的钦佩之情。他的一言一行一事,都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崇敬与学习。

读懂一言,“继续当一个好牧民!”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是怎样坚定的信念,才能使他毅然放弃返回大城市的机会,留在了边远的边疆草原,从“将军之子”成为一名踏实肯干的牧民。“继续当一个好牧民!”当*向廷?巴特尔颁授“七一勋章”的光荣时刻,他发自内心地向*如是表达决心。简短的话语,却反映出一颗强大而坚定执着的心。这是感恩牧民群众当年的温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带领牧民群众保护生态、建设草原、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正如*所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如此,我们就能够读懂“草原之子”简洁的回答中所蕴含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白他能够战胜种种困难的根本所在,才会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向获得“七一勋章”的英雄们看齐,并紧紧追随。

读懂一行,“让牧民过上好日子!”实干是为民之本。1976年入党时,廷?巴特尔就许下“要用智慧和力量,让身边的农牧民早日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当选为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他通过建立集体“扶贫畜群”,发放给10户贫困户,并跟进技术指导,年底时使一多半儿人脱了贫。在他的带领下,嘎查牧民逐渐实现全部脱贫致富,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嘎查也被评选为全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牧民对我的好,一定要报答!”他不仅这样说的,更是用扶贫帮困、义务技术指导、无私捐助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与使命。正如*所要求的,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此,我们一定会像廷?巴特尔一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才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读懂一事,“让草原绿起来!”拼搏是奉献之梯。生活在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边缘的廷?巴特尔,针对超载放牧加剧草原退化的实际,带头在自家牧场实行划区轮牧,并探索总结了保护草原的“蹄腿理论”,第一个引导牧民减羊增牛。“一头牛的收入能顶5只羊,而养一头牛只有4条腿,5只羊却有20只蹄子。养5只羊对草原的破坏远远超过一头牛,所付出的辛苦也大得多。”他常常这样劝导牧民群众,并开办了牧民大讲堂,传授经验技术。这一带头示范的“小事”,他一坚持就是20多年,直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要让草原绿起来。”一名质朴的牧民党员,为我们这个时代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懂得了*在边疆草原如何用拼搏奉献去诠释对党和人民无限的爱。正如*所说,“朴实,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有了如此厚重的朴实,就明白了“草原之子”到底为什么能够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才会引导我们不忘初心,甘于奉献。

伟大来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学习的榜样就在那里,就在身边,我们要崇尚先进、见贤思齐,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不懈的奋斗看齐追随,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

【篇2】

廷巴特尔,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党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身着一袭蓝色蒙古族长袍的,正是被称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尔。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扎根牧区,在近50年的时间里,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廷?巴特尔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牧民”,无论获得多少荣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从19岁起,廷?巴特尔就扎根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那里是一片总面积达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处有着“黄色野马”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西北部。

上世纪80年代,针对萨如拉图雅嘎查过牧、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廷?巴特尔提出“围封轮牧”。

1986年,廷?巴特尔卖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休养生息。第二年,300多亩草场打了九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亲眼看到了“围封轮牧”的好处,纷纷进行封育和划区轮牧。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他针对当地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蹄腿理论”,倡导牧民少养羊、多养牛,并引进西门塔尔优质乳肉兼用牛与本地牛杂交,培育高产优质母牛。嘎查党支部扶持的20多户贫困牧民现在已全部脱贫。

近50年的时间,廷?巴特尔扎根牧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探索出既保护草原生态、又让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同时,也将萨如拉图雅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篇3】

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声势浩大的运动。 廷?巴特尔参加了这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走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进了苍凉、偏远、闭塞的萨茹拉图亚草原,时为1974年。面对陌生的环境,一切都必须从头学起,首先是蒙语,不会蒙语,就没法儿和牧民进行交流与沟通;然后是在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骑马、放牧、打草....廷?巴特尔用心去贴近草原,用心去贴近牧民,草原和牧民给他以丰厚的回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凡是牧区生产、生活中所需得知识和技能,廷?巴特尔基本掌握了。

1976年,复出后的廷懋将军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与此同时,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台了。在萨茹拉图亚知青点,人们普遍认为,第一个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尔,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他的父亲是自治区的高层领导,而是事实却让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结论。廷?巴特尔不仅不是第一个返城的知青,而是40名知青中唯一扎根在萨茹拉图亚草原的知青。

草原和草原人民给予廷?巴特尔以极大信任,让他去经营和管理乳品厂,一年干下来,廷?巴特尔楞是让这个濒临倒闭的乳品厂盈利5万元。廷?巴特尔在熟悉草原的过程中找到了有所作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支点。他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郑重地写下“廷?巴特尔”4个字。老将军廷懋给儿子的礼物是一本《党章》,并语重心长地叮嘱:“好好学,千万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期望。”

1981年秋,廷?巴特尔在美丽的高格斯台河畔与美丽的蒙族姑娘额尔登其其格组建起幸福的家庭。

1993年,已经出任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又面临一次考验。北京军区按政策规定要在北京为廷懋将军修建一座小楼,并安排一名子女随同进京。对巴?特尔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但他已经把生命融进萨如拉图亚的廷?巴特尔,舍不得已经围封的草原,舍不得他亲手绘制的草原建设蓝图。他对父母说:“我的事业在萨如拉图亚,我深情地热爱着这片草原!”萨如拉图亚位于浑善克沙地西北边缘,面积437.5 平方公里。这里曾是一望无际的草原,108眼泉水汇聚而成的高格斯如河在这里流过。

20世纪80年代,牧区开始推行草原畜牧双承包制。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养畜积极性,但却缺少对牧民的科学引导,导致牧民在追求养畜头数时无视对草原的破坏,使草原变成黄沙漫漫的沙地,廷?巴特尔大声疾呼:不能这样下去了,否则,就连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将不复存在!廷?巴特尔从这户牧民家里出来,又进那户牧民家里,苦口婆心和每一个牧民商量、探讨围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事情,然而,牧民们还是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

廷?巴特尔想,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率先垂范,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是因为这种观点和理论还没有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

【篇4】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 他扎根牧区40载,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最美奋斗者”

廷?巴特尔同志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来到偏远闭塞、生活艰苦的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插队,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和扎根草原、建设边疆的志向,凭着“心里装着百姓,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区,艰苦奋斗,谱写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壮美诗篇。

廷?巴特尔刚插队到嘎查时,嘎查牧民生活困难,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当时牧民没有砖瓦房,土房也很少见,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觉就盖一件皮袄,看到这些,廷?巴特尔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他挨家挨户募捐基础母羊,筹集数百只母畜建起集体“流动扶贫羊群”,每100只羊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这项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扶贫成效,获得了锡林郭勒盟“科技发明奖”。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廷?巴特尔让牧民给贫困户打分,对好吃懒做、劳动表现不好、家庭不和睦、不爱护草场、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扣分,对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决定先帮扶谁后帮扶谁,通过奖勤罚懒的办法,先后有24户贫困户实现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1997年,草场承包到户,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严重的、谁也不想要的草场留给了自己,总计5926亩的草场大部分被白沙地覆盖,牧草稀疏,大风一起,白沙泛滥。为了提高牲畜生产效益,同时防止自家草场进一步恶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场推行“围栏轮牧”,在当年生态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明显改善了草原生态。在他的引导下,围栏轮牧、科学放牧、持续发展成为嘎查牧民的共识,得到普遍推广。

为了实现稳定脱贫,他积极开拓集约化产业发展路径,组织嘎查“两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和 “牧民之家”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当初的40元达到2018年的1.88万元,翻了几百倍,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篇5】

榜样是人们为人做事的一种楷模和规范。这是很值的效法和学习的。良好的榜样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小面积的播种获得大面积的丰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榜样之所以能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就在于它给出了在某一方面。某一行业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告诉人们你沿着他说经历过的道路脚踏实地的干下去也就等于你找到了一条通向天堂之门的钥匙。但榜样首先要避开排除一些先天性的因素。譬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看到这些故事让人匪议所思。

但我们扪心自问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这样的例子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故事也不是古人信口胡诹肆意杜撰出来的!无风不起浪。即然存在了我们就要正面的去面对。用到现在就是告诉人们找到个人坐标。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情。盲目。盲从所得的效果终究都是零。

(一).观看榜样6廷巴特尔事迹心得感悟六篇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

(二).学习廷巴特尔标杆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榜样6廷巴特尔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

榜样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引领你怎么做的步骤,而是指导你用什么样的状态以什么样的精神去付诸努力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当然根据自己的情况完全和别人做同一件的事情。如学习榜样。你再怎么做无疑还是效仿别人孜孜不倦。刻苦专研的学习态度。而在当今一些大腕。泰斗级人物面前好多学习的就是人文交际等等的了。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别人大相径庭。但终极目标是相同的。对于榜样只能取其一部分。留其一部分才能为我所用。

为我服务。有取有舍才是正常的。断不可一概而论。全盘肯定亦或全盘否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势强必弱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实际上给自己找个适合自己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