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在云南专题片观后感心得(六篇)

时间:2022-08-30 14:02:57 华夏高考网

激浊扬清在云南专题片观后感心得1

2019年1月21日下午,通过参加党总支组织学习观看《激浊扬清在云南》:《亮剑惩腐》、《权欲之殇》、《贪欲之殇》、《“三架马车”的不归路》、“聚焦八项规定”五级联播,再一次展现云南省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特别是在扶贫领域出现的腐败、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令人发指深思。

一、作方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的*,建立完善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开展反“四风”、实施“打虎拍蝇”全覆盖,一大批贪官得到应有惩罚,净化了云南省的政治生态,成效显著。有的省级干部,例如:候新华、赵壮天、等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仍然不收手、不收敛,肆意大搞权色交易、权钱交易,肆意敛财。从深入剖析白恩培、仇和等严重违纪违法反面典型及我市近年被查处的张玲、莫晓顺、等典型案例来看,正是由于他们不讲政治,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导致他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方面出现了问题,对党不忠诚,最终走上了违法违纪犯罪的道路,教训极为深刻。作为一名党员,应进行深刻反思,引以为戒,一刻都不能放松思想改造和政治站位。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纸上谈兵。

党的十八大以前,像一些处、科级干部,逢年过节,甚至工作中,吃点喝点,收个红包是常事,时不时还公车私用。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就必须从过去的习惯变成现在的不习惯,餐桌上、车轮上腐败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

(二)反对“四风”不停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开展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反对“四风”问题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不同形式存在,反对“四风”不停步。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认真履行党支部“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制度,以主题党日、“万名党员进党校”为契机,加强政治理论、党章党规学习,确实增强自身拒腐、抗腐能力,重点从三方面提高:

(一)加强学习,强化政治站位。

坚持以*,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同志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积极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二)转变作风,提高履职能力。

按照分工,干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履职能力,认真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廉洁奉公,积极参与党纪党规学习,带头学习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章意识,自觉接受党纪党规约束和监督,强化党性锤炼,真正把党放进心中,心存敬畏,严谨为官从政,践行“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做到“不踩红线”“严守底线”“不碰高压线”。

激浊扬清在云南专题片观后感心得2

1月20日,我们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激浊扬清在云南》这部反腐警示教育专题片,集中观看过后,我又反复看了几遍,这些发生在我们云南的真实腐败案例,一次又一次震撼到了内心深处,心情异常沉重,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悲痛感,令人扼腕叹息。是什么让他们迷失本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笔者认为,总结起来有那么四点:

一是疏于学习。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的作用犹如药也,可以医愚”等,无一不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时常把学习挂在嘴边,大会小会都在强调要加强学习,无论述职述廉还是述法、写个人总结等开篇都要写“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强化学习提升素质”等那么一段,都认为学习很重要,然而,正是这种写在纸上重要、嘴上重要、会上重要,而未把学习入脑入心的态度,最终导致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第二集《权欲之殇》里提到“历史和实践告诫我们,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思想的总开关出了问题。”不是有句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吗?总开关未拧紧,螺丝松了,在利益诱惑面前,怎能不受到腐蚀。

二是违背初心。第二集《权欲之殇》里的侯新华,一个从高寒山区走出来少数民族干部,一个让同乡感到无比骄傲的佼佼者,当年“去买一本作业本都要花费5个多小时的时间,当时初心就是做一个驾驶员就够了”,但终究因为甘于被围猎,无法坚守自己的初心,最终走上了违反党纪国法的不归路。威信县委书记杨家伟自己说道:“历尽艰辛才走上县委书记这个岗位,但是现在就因为自己的贪心,自己的侥幸心,就变成这个样子,真的是感觉到悔恨交加。”......面对贪欲,他们守不住初心,保不住本真,亲手将自己送入了罪恶的炼狱。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要心存侥幸心里,纸永远包不住火。广大党员干部站在高处,要时刻想想低处;自己富有时,想想贫困时;自己如意时,多想想不如意时;多走村入户,看看群众的日子,再看看自己的日子......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得起党、对得起家人,更要对得起自己,如果当要把牢底坐穿时才悔恨,到那时为时已晚。

三是交友不慎。曾国藩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有一位外国政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政治家没有私生活可言,一举一动都有政治。”这一政治特性所规定,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交友必须谨防“私”字作祟,亦即不交私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远离“小圈子”。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个人交友常常被视为生活“小节”,结交什么朋友、到哪里吃喝玩乐都是个人自由,属于八小时以外的私生活,完全不必“小题大做”。于是乎,一些领导交友不慎,时常接触一掷千金的场面,耳濡目染灯红酒绿的生活,也滋生了自己的享乐主义;更有甚者,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面前,丧失了党性原则,突破了应当坚守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一些领导干部一步步陷入违纪违法的深渊,往往是从交友不慎开始的,一位落马官员后悔的说“总结来总结去总结出一句话,就是铁哥们儿把铁哥们儿送进了铁笼子。”这句话说出了一些官员堕落过程中具有的一些共性――被所谓的“朋友”拉下水。如《激浊扬清在云南》这部警示教育专题片里,时任省联社党委书记的蒋兆岗,刚升任省联社理事长的万仁礼,和刚升任省联社主任的罗敏。意气风发的三人,被人们视为农信社的“三驾马车”,他们相继落马说明什么问题,不也就是说明交友需谨慎吗!如果他们中有一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那其他人会不会受到清流的影响,正是因为他们官官相护,互相利用,正所谓一缸清水已着墨,谁也看不清什么是正道,才会导致“三驾马车”途同归地走上了破纪破法的不归路。借用清末名人曾国藩曾说过的一句话告诫广大领导干部:“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四是攀比心理。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攀比之心,往往源于不自知和不知足。攀比之风,贵在懂得知足。《激流扬清在云南》专题片中的罗马官员,被称为省农信社的“三驾马车”的蒋兆岗、万仁礼、罗敏,楚雄州委原书记侯新华,云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段跃庆,云南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陈云生、威信县委书记杨家伟等,他们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之一无一不是因为攀比之心作祟,他们一开始尚能做到清正自守,但看到老板们有求于己,认为他们远不如己,却能坐拥豪宅、豪车代步,一番攀比之下,心态便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最终内心扭曲,在行为上一发不可收拾。正是攀比,导致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误入歧途,令其忘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以为是自己的私权可以为所欲为。所以,广大领导干部要警惕攀比心理,要涵养健康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岗位和业绩,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坠入无底深渊,悔之晚矣。

总之,领导干部要从内心深处加强学习,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线,杜绝“圈子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真正实现自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激浊扬清在云南专题片观后感心得3

通过观看《激浊扬清在云南》电视专题片让我很受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一定要遵纪守法才能有所作为;

二、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一定要时刻警惕自我堕落和被“围猎”的危机;

三、 国家公职人员一定要将时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心中,践行在具体工作中,才能确保“不出事”。

四、 国家公职人员一定要管好身边人,管好家属,用良好家风影响身边人;

五、 国家公职人员一定要主动接受监督,积极适应在监督下工作何生活;

六、 国家公职人员一定要加强队党纪党规的学习,做到警钟长鸣。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遵规守纪,做一名干干净净的干部。

激浊扬清在云南专题片观后感心得4

近日反腐片《激浊扬清在云南》在云南卫视播出,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组织观看。这部片子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党性教育,其中的警示教育政治效应不断洗涤着党员干部的灵魂,我感到非常震撼也深受教育和鼓舞,专题片全面分析了近年来云南惩贪治腐总体情况,展示了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韧执着,亮剑反腐的勇气和决心,展示了一份份正风肃纪靓丽的成绩单。

他们用圈子交织成利益网,也用圈子“圈”住了自己的人生,最终落入人情围猎的“陷阱”。一个个小圈子,绕晕了多少曾经清亮淳朴的双眼,套住了多少曾经聪明智慧的头脑,迷住了多少曾经满怀修齐治平抱负的心性。但打虎拍蝇的无数事实证明,小圈子或有暂时之利,但终不是仕途晋升的“金钥匙”,也不是贪腐乱纪的“救命药”。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思想防线,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学习和工作中,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更为务实的作风,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激浊扬清在云南专题片观后感心得5

近日,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了省纪委监委和云南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专题教育片――《激浊扬清在云南》,感触颇 多,很受震撼。回顾起视频中那一个个掠过的镜头,一夜之间从身名显赫到身败名裂的那一位位高官,反复出现在荧屏里的那一句句忏悔录……我的内心不由自主为之一振,久久不能平静。

联想到最近红遍网络的《啥是佩奇》宣传片,大山深处的爷爷向众人处打听“佩奇”的原型,就只为自己的外孙亲手制作一份春节礼物。再回归到教育片中,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生涯走向穷途末路的轨迹,几乎都殊途同归地回到了贪欲、回到了收受财物、回到了利益交换的起点。毋庸置疑,礼尚往来自古就是中国维系人情交际的重要载体,很早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佳话,也有“来而不往 非礼也”的至训。但二者唯一不同点就在于,《啥是佩奇》 中,老爷爷不仅是一份普通的春节礼物,也不仅是一个简单可爱的粉红物件,而是连接爷孙两代人之间感人至深的“无价之宝”,更多的是爱、是情;《激浊扬清在云南》中的一位位高官,他们让信仰在欲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他们让信念缺失、理想缺位,他们让传统价值意义上的“礼尚往来”沦为以权谋私的借口,他们让交往变味、让人情变质。

《中国纪检监察报》上题为“多一分真情 少一些杂念” 的评论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文中讲到:“礼物”一旦掺杂了太多的“私心杂念”,从一点“不成敬意”的“见面礼”,到高档物品,便失去了原本美好的寓意,甚至是包裹了糖衣的毒药,彻底成了“不能承受之重”。诚然,同样是一份礼物,其背后究竟是真情,还是私心;是情谊,还是交易,直接关系到操守,影响到命运。

当前德宏上下正在启动一项全面修复和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德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浩大工程,正在全体党员中掀起一场“忠诚可靠守纪作为”学习教育热潮, 着力促使党内政治文化更加正气充盈,党内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作为一名选调生,作为一名时刻沐浴在党组织阳光雨露下的年轻干部,理所应当铭记对中国青年的谆谆教诲,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既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惜时如金,孜孜以求,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踏实奋进,苦干实干,努力在大好时代尽情书写青春华章。

激浊扬清在云南专题片观后感心得6

近日,五集反腐巨制《激浊扬清在云南》虽已落幕,然而带来的震慑与警醒却深刻常存。剧中人从“好同志”成为“阶下囚”的心路历程总是出奇相似――大部分为官者都是从基层逐步成长起来的,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初心、拒绝贪腐。堕落的原因让人唏嘘、惋惜,更让人警觉:在反腐败这场战争中,没有谁是局外人,若置党纪法规于不顾,总有一天会踏上被“围猎”之路,终将与腐败分子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围猎”,意谓四面合围而猎,又称狩猎、打围。古人狩猎,首先要掌握动物的活动规律,然后提前布好诱饵、陷阱,伺机合围,这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基本谋生技能。

*指出,党员干部掌握着权力,不可避免“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纵观官场,一些颇有“心思”的商人、掮客往往围着掌权者打转,看上去知你冷暖、懂你苦寒,实际上是“放长线钓大鱼”,一旦掌权者的思想道德防线出现裂缝,便像发现了臭蛋的苍蝇一般挥之不去,从此大家即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为官者也不再“为民做主”,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某些不法商人处心积虑成为猎手,领导干部不知不觉沦为猎物,最后落入陷阱。”“侯新华在担任楚雄州委书记期间,甘于被围猎,在围猎中很受用,自我放纵乐不思蜀,栽倒在了某建设集团的‘花式围猎’之下,违规插手工程项目建设,为该集团在楚雄州的项目推进充当了马前卒,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身穿囚服的云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原主任段跃庆“现身说法”奉劝交友需谨慎:“不要去同这些商人走得太密切,做生意的人走得太近……”有句话这样说:“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究其原因,正是诸多投机取巧者往往从领导干部的“爱好”入手,“嘘寒问暖”地将贪腐堕落的因子一点点渗透进掌权者的日常生活,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心甘情愿成为“猎物”。

有道是: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始终自警、自省、自励,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也要倡导好家风,管好家里人,加强对亲属、子女的廉洁教育,主动净化生活圈、朋友圈。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积极探索,多措并举,着力在压缩“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生成空间上下功夫,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