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刘伦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21 03:57:56 华夏高考网

1、学习刘伦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漫步黄石街头,车厢里、街边电子屏、宣传横幅等悬挂、播放着向刘伦堂同志学习的内容。市民自豪之感、激动之情涌上心头,一种向上的力量在升腾。

这种力量就是刘伦堂榜样的力量。

坚守为民求索的信念

有的人去世了,但他还长久地活在人民心中;他的躯体融入了大地,但他的精神却成了一座丰碑。

在刘伦堂1986年笔记本中,他入党申请书的草稿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党的改革开放受益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要把自己今后的全部生命,献给党和人民”。

刘伦堂的一生,与另一位时代楷模雷锋特别有缘。他和雷锋生于同一年??1940年。而8月26日,他又与来自雷锋故乡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一同被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年轻时候,刘伦堂学过木匠、养过猪、补过胶桶等。在当时的肖铺乡,他是生产能手,1983年,他被选到村委会工作。

“我父亲能到社区工作,这得益于组织的培养,父亲时常教育我们对党要感恩。”刘伦堂的大儿子刘文兵说。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1986年,刘伦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用他一生的“清廉如水、一心为民”,交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答卷。

刘伦堂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多达96本。早在1983年,他就获得了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黄石市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继而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殊荣。25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下陆的多个第一:下陆区第一个办水泥厂的企业家,第一个带头搞经济体制改革的村支书,第一个搞村级工业园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带头人,也是下陆区同时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劳动模范的唯一之人。

这些,都是刘伦堂信念坚定,上下求索,全心为民的最好诠释。

黄石英模薪火相传

“刘伦堂一生能这样清廉如水、一心为民,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有着它的必然性。”下陆区委宣传部部长梅定祥说,一个人如果常念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就会思想上始终保持清醒、政治上永远保持坚定、工作上永远保持激情,就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刘伦堂的先进事迹集中传承了黄石地方优秀党员干部的光荣传统。”湖北理工学院副校长王志超说。

黄石三千年悠久历史中,孕育了极为光荣的历史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黄石涌现出了以“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在改革开放年代,黄石更是群星璀璨,涌现出“工人群众的贴心人”潘兰英等一批楷模。一代又一代的黄石英模薪火相传,绘就了一幅极为壮美的黄石地方群英画卷,刘伦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用先进事迹谱写出的新篇章,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在黄石,刘伦堂事迹之所以更能打动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具有强烈的本土气息,可亲、可敬、可感,他的为民情怀和奋斗创业的时代特征,对本地的广大党员干部更具典型性和可学性。

刘伦堂一直就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榜样。市委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刘伦堂同志学习的决定;市委书记周先旺要求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刘伦堂同志“清廉如水、一心为民”的精神,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上,把群众期盼的事情办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光辉在刘伦堂事迹座谈会上说,“刘伦堂同志既是一个老典型,更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他生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死后是我们的标杆。”

当前,黄石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振士气,振奋精神,以强有力的正能量去动员、凝聚、激励全市各方面的力量。

刘伦堂精神就有这种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力量!

2、学习刘伦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老鹳庙村域面积只有2.06平方公里,2010年“村改居”。1989年以前,这是一个有名的穷村,人均耕地不到3分。改革开放春风吹到老鹳庙时,刘伦堂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办了第一个村属企业??老鹳庙水泥厂。因经营有道,刘伦堂从村里调任乡重点企业总经理。

在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老鹳庙社区二楼党总支书记的办公室里,笔记本堆成一摞摞,却再也等不来主人的翻阅和记录。笔记本的主人??老鹳庙社区党总支书记、74岁的刘伦堂,今年6月25日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

刘伦堂当了25年村支书,将一个贫穷的城中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村内聚集了32家企业,去年产值达2.3亿元。然而,他的遗物除了一麻布袋荣誉证书和工作笔记,就仅有一张存有3000元的水电缴费卡……

带领社区奔小康

老鹳庙村域面积只有2.06平方公里,2010年“村改居”。1989年以前,这是一个有名的穷村,人均耕地不到3分。改革开放春风吹到老鹳庙时,刘伦堂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办了第一个村属企业??老鹳庙水泥厂。因经营有道,刘伦堂从村里调任乡重点企业总经理。

1989年,他曾创办的水泥厂因经营不善关门停产,村里人均负债达1500多元。这时,干部群众想到了刘伦堂。他们联名给乡政府写信,希望刘伦堂重返村里,带着大家闯难关。

从红红火火的乡办企业,回到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当书记,刘伦堂也有过思想斗争。“组织上需要我,村民需要我,我只能回去。”刘伦堂临危受命,想尽办法,向亲友借款、发动工人集资,终于凑了3.5万元,让水泥厂重新点火开工。

经过一年努力,水泥厂实现产值128.8万元,上缴利税15万元。随后,他又在村里办起建材厂、碎石厂、三磷灰厂等企业。1991年底村里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结余。

近年来,黄石市要求全面关停“五小”企业,老鹳庙村的多家企业也名列其中。刘伦堂提出,发展要讲科学,光拼资源、污染环境的蠢事不能再做了。他先后引进众联物流、万邦机电、华隆冷链等生态友好型企业,并规划发展大型物流园、商业中心和高新科技园区。

时间的脚步,走过了13个寒暑。去年年末,老鹳庙社区实现总产值2.3亿元,集体收入连续10年逾百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下陆区考核为全区27个社区之首。

12本笔记记录民情

在老鹳庙村东头,企业和垃圾场污水从这里流过,居民的日常饮水受到污染。“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作为一名村支书,我严重失职。”在1999年8月16日的笔记本上,记着刘伦堂这样一句话。

刘伦堂没有食言,改水计划立即实施。经过初步计算,全社区安装自来水总投资78万元。刘伦堂多处奔走,争取上级改水资金21万元,集体投资30万元,群众投资20万元,终于把自来水接到了每家每户,解决了吃干净水难的问题。

“没有刘书记为我担保,我的合作社可能早就完了。”47岁的村民江文胜告诉记者,2000年时,他将30多亩荒山坡承包下来,种银杏、桂花、枣子。“树苗前期投入大,没什么产出,我一度困难得揭不开锅。”刘伦堂听说他承包的事,主动登门,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在他去世前几天,他还到我家来看我,让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别放弃。”江文胜哽咽着说。

对全村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的刘伦堂,却对自己的病情并不了解。今年4月,刘伦堂开始有头晕目眩的症状,大家都劝他去医院治疗,他却忙于工作一拖再拖。6月23日,他最后一次去社区办公室,社区文书方杨奏看到他“很瘦很瘦,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

两天后的6月25日,刘伦堂离世。

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从生病入院到病重去世,刘伦堂始终没有等来哥哥刘伦华的看望。2005年,从事建筑多年的刘伦华,三番五次找到弟弟刘伦堂,请求在社区安排一些建设工程。刘伦堂不答应:“别再找我,我是共产党的社区书记,社区的活一点也不会给你。”刘伦华气得近10年不与刘伦堂来往。但当刘伦堂去世后,刘伦华来了,大哭着长跪不起。

“父亲总是这样,当了25年社区带头人,从不肯为家人牟私利。一些亲戚朋友都认为他不讲情义。”刘文兵说。刘文兵生了个女儿,想再要个儿子,刘伦堂认为有违计划生育政策,不许他生。

临终前,刘伦堂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遗产,你们不要怪我,无论什么时候,我的手伸出来都是清白的。做人要堂堂正正,宁可吃点亏,也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