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张泛黄的毕业照,照片上还依稀可见父亲眉宇间的俊气。父亲说,他的梦是从这儿做起的。
我问父亲:“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句话同一把钥匙,开启了父亲尘封已久的高中记忆。
他说,他的母校有花有树有山有水有历史。他说,他的母校有夹竹桃,红遍半个校园;母校有山,山上有竹子;有百年古楸,母校的故事有楸树的叶子一样多。他说,洗墨池的故事最多,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句的大文豪范仲淹曾在此洗笔苦读。小时候的我常歪着脑袋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校园,竟让年近不惑的父亲如此动情留念?父亲还说:“你将来读我的母校,在澧县一中寻梦,延续我的梦想。”于是,澧县一中便在我幼小的心中洒下了一缕阳光,温暖着我,我想去一中看竹子看夹竹桃看写满历史的楸树!而且是天天看!
年华太瘦,指缝太宽。就这样,那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一直追到澧水畔墨池边。我终于走进一中。朝阳染红它,如同远古时的梦。秋日晨曦行走在宽阔的文星东路上,阳光透过斑驳树叶洒在我的身上,双脚踏在还残有些许落叶的路上,那感觉就像是聚光灯打在我的身上行走星光大道一样。我渐渐明了,我将从这儿追寻我的蓝天我的梦想。
文正楼前的几棵银杏树,粗壮的杆,虬曲的枝,美得沧桑;两棵石榴,翠绿的叶,红艳的花,美得灿烂。清晨,清脆的晨读声准时响起,下课时,我们嬉闹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遍布整幢楼。站在走廊抬眼望到楼下的楸园,再近视也能看清宣传窗里大大的字: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埋头苦学时,偶尔觉得累了,扭过头朝窗外的银杏望望,顿时又觉得有了无限向前的干劲。高高的银杏树上灿烂的石榴花间有我们的青春在流淌。在一中的生活是多彩纷呈的,它像姹紫嫣红的鲜花点缀着我们人生最美丽的春天。这样的一中,妩媚而活泼。
山就卧在那儿,你看或不看都在那。我最爱洗墨池畔的满山篁竹。这爱源自遗传,由来已久。爱这篁竹的清馨,爱她的内敛毫不张扬。其实,我们就像是那春天里的满山新篁,汲取着洗墨池厚重的翰墨,滋润自己,这样的一中,清馨而挺拔。
洗墨池在一中人心里的地位就如同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沱江一样。一地的山水都向一人倾斜,湘西沱江因沈从文先生而闻名,洗墨池也因宋朝的水而闻名,我想总有一天定会因我们而骄傲。一潭清水,濯一方学子心灵。
太阳悬高空,清风耳边萦,池水荡漾,时光流淌,原来是成长的一声轻叹。再过不久,我们就要搬到气宇轩昂的正雅楼去了。那时,我们将在新的楸园前做操,在正雅楼后打乒乓球,冬日围着正雅楼打着班旗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跑圈。当然更多的是在某个角落在书山攀登我的南山,采摘我生命中最美的花朵。我的老师说,我们用十二年酝酿一次花开,没有理由不让它开的灿烂。我相信,在澧水畔墨池边一中大花园里辛勤耕耘,定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如同文正楼前的两棵石榴。父亲的梦想定能延续。
有一天我会像父亲一样,离开洗墨池离开满山篁竹石榴和写满故事的楸园。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洗墨池畔,追梦的一千多个日子,记得风的呢喃,竹的轻吟,花的絮语。任岁月流淌,流不走我的追梦记忆。
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父亲母校的洗墨池、银杏树、簧竹等景物,表明了母校是“我们”追梦的起点,点明文章主题,表达了“我”对于母校的热爱。文章语言通顺优美,是篇不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