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文化作文800字 最新

时间:2021-07-06 00:59:57 华夏高考网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美食文化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美食文化作文800字(一)

中国美食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更是包含了华夏民族对美食的热爱。鲁、川、粤、闽、苏、浙、湘、徽菜系为中国的“八大菜系”,川菜的辛辣.粤菜的淡中求美......都是我的最爱。

一个名叫《舌尖上的中国》的记录片激起了我对中国美食的兴趣。每天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打开电视看《舌尖上的中国》,它就像我的老师一样,我每天如饥似渴的向他学习着。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要真真正正的认识美食,只有你亲身去体验,去感受,你才能了解美食的真正意义。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让我认识了美食。

最近我在学校里找到了一本科普类书籍,《十万个为什么》下,其中讲述了各种名菜、小吃、酒水、调味料等的来历。我最为喜爱的故事是:南通甜炒面的来历。故事是一位官员来到南通审查当地的情况,但是走到半路遇到强盗,抢光了他所有的东西。他来到一位地主的家里请求住宿一晚,但地主看他不顺眼,就对手下说:“把剩下的面条和猪饲料抄一遍,打发给这个乞丐。”但那个厨师不忍心,就在里面加了花生和白糖拿给那位官员,但官员吃起来味道非常好,官员问这道菜是怎么做的,那个厨师一五一十的说了。官员回家吩咐厨师把这道菜做出来,味道绝佳。之后他们把配方传了出去,这就是南通甜炒面的来历。这个故事就像这道菜的味道一样,其中包含了那位厨师的仁慈。

我渴望有一个机会,能去历史悠久的西安。为了我能了解历史的宏伟,爸爸妈妈带我去了西安(因为兵马佣就在那里。)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这才是我最重视的)。西安的名菜不多,但是形形色色的小吃可以说是一绝。说到小吃,西安的大麦市街回民风味小吃街人来人往,大多数都是来一品西安的美食文化的。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你走在这条街上,可以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

能用高级食材做出好菜的厨师不算是高手,但用普通的食材做出好菜的厨师才是高手,肉夹馍就是一个例子,一张普通的面饼再配上一些卤羊肉,就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又受人喜爱肉夹馍,虽然肉夹馍选材普通,但是它物美价廉,卤味醇香肥而不腻,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管什么样的美食它的背后总有一个故事,领略它的美意就品其中的滋味吧。

去年我去了泸州的古蔺县,那里产著名的郎酒,因为它的名气,我也斗胆品尝了一小杯。闻起来很香,味道有些辣,咽下后香气返回口中,唇齿留香。席里还听到关于郎酒的故事:从前有一位青年很爱一位姑娘,但是丈母娘要求彩礼是一百坛酒,于是青年自己动手辛苦酿制了一百坛酒,娶了姑娘,以后酿酒为生。他为人很善良,酿出的酒深受人们欢迎,时间久了人们就称那个青年酿出酒的叫“郎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识美食,品尝美食,让我从中受益不浅,食物不分贵贱,食材也可以是普通的,只要制作的人用心就可以做出一份美食,它不仅仅是口感上的满足,它可能更是一个故事、一份情感、一种文化。

中国美食文化作文800字(二)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三礼”中几科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科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中国美食文化作文800字(三)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大若天地。我们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从食物中获取的,大地万物的生灵全部都要靠食物来补充能量,获取营养,维持生命。再看这部《闲话中国人》,开头第一炮便是在大谈“饮食”。中国的饮食文化早有上千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传统文化了。由此可看出,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所占地位之重。

外国人重于情趣,中国人则重于饮食。中国人既然能以食为天,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世界上还有比天大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中国人甚至认为“普天之下,莫非一吃”,认为不管任何事都能用“吃”来解决。这就是现代中国人对千百万年前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的认识,这也是书中所说的“泛食主义”。说到这“泛食主义”,它也包含在饮食文化内,只不过是口语上通过文字来表达的。就像是说人就叫“人口”;谋生就叫“糊口”;职业和工作就叫“饭碗”。干什么工作就吃什么饭,就像书中所说的:“修鞋补锅是吃手艺饭;说书卖唱是吃开口饭;当教书匠是吃粉笔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儿。”总而言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切都与“吃”扯得上边。

饮食,说白了也就是吃饭。但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终于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人的“吃饭”文化。

何为“吃饭”文化,我想这也只能在中国才寻找得出答案。在中国人看来,食物乃生命之源。因此给人食物,请人吃饭,是一种很重的礼仪;而接受他人的食物,则是受了很大的恩惠,必须加以回报。这,便是中国文化中“吃饭”文化的基本准则。但在这一来一往,你一席我一顿的过程中,这“吃饭”文化渐渐的变了味儿。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渐丰满的腰包也闲不住了,开始流行起“请客吃饭”,而“吃饭”文化的基本准则也渐渐成为中国人请客吃饭的正当理由。大家也习惯起这新一代的“吃饭”文化。像这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老人做寿诞,小孩过生日,谁家不请,哪个不吃?如果升了职位,涨了工资,搬了新居,走出国门,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会堂而皇之地要求你请客吃饭。有人来了要“接风”,送人走了要“饯行”,有事要“撮一撮”,没事也要“聚一聚”。用书上的话总结:中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爱请客吃饭的民族。

这饮食饮食,说完了“食”,接着得说“饮”了。

既然说到“饮”,那么“茶”,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

中国人爱喝茶,西方人爱喝酒。“西人饮酒而取其汁,国人饮茶乃取其气”,这是书上的原话。西方人喝酒是为了身体,中国人品茶则是为了意境。

自古以来,茶就是文人雅士所热衷的“至清至雅之物”,它也往往用于陪衬一些山水美景,文雅之趣。所以,这喝茶不叫“喝茶”,得叫“品茶”,从这品茶中还能品出人生哲理,事物的启迪,从而自古产生那么多的伟大诗人来“颂”茶。就连这品茶中,还品出了茶术之道。

不单“食”能请,这“茶”也能请。比如这“吃早茶”,则是如今商场上用来谈生意的办法之一。吃早茶不过于排场,但也不过于寒酸,几叠小食,一杯清茶,既能解决早餐问题,也可以享受其中的一点“意境”。它也确实比请客吃饭少了一点铜臭味,少了一点利益和关系。

柴米油盐酱醋茶,厨房中的繁杂琐事,生活中的切切察察;悠悠上下五千年,时代中的巨大变迁,历史中的中国文化。

这本书可谓笼万物于形内,把生活中最繁杂却又最简单的事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人读完此书,必定能领悟到中国文化中饮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