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远在路上》反腐专题片,彰显反腐信心、决心、勇气,凝聚更多共识和民心!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一)
近日,大型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正在电视、网络上热播,引发全社会强烈反响。白培恩、周本顺、李春城等多名因严重腐败和违纪违法问题而落马的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现身说法,面对镜头进行忏悔、悔罪。他们曾经都是站在那*台上,位高权重、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风云人物,如今却身在那高墙铁网之下,两鬓斑白、暮气沉沉、一副颓态,前后判若两人,令人唏嘘不已。从极光鲜到极落寞,这种变化背后的逻辑警示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党性修养放在首位,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从《永远在路上》讲述的多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例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起初,他们几乎都是怀揣着远大理想走上工作岗位,成绩突出,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地位的变化
俗话说:“善始容易,善终难”。无论是“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的白恩培,还是&ldq
“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理想信念这根玄,常补精神之“钙”,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始终心怀群众,始终不忘初心,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不平凡的成绩,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二)
“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书画字画,将政治生命化为灰烬;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 现在就算放我出去我都没法出去,怎么去见熟人、同学,特别是老领导,我无法去见面,我没脸去见面。″这是全国政协原副*苏荣对犯罪过程的反思。
10月20日晚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第四集《利剑出鞘》,十二届全国政协原副*、曾任江西省委书记的苏荣在片中这般忏悔。根据《利剑出鞘》透露的信息,苏荣的妻子、儿子、女儿、弟弟乃至各种远房亲戚,很多人都曾经利用他的权力为人办事,收受好处。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张甫说,苏荣案件一共有十多名亲属涉案,这种家族式腐败是非常典型的。
观看《永远在路上》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他们成长的人生轨迹,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有的人曾经勤勤恳恳追求事业,也有的人曾经信誓旦旦追求奉献,但最终都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腐败轨迹中,我们看到的是理想的破灭,是信念的危亡,是道德的沦陷;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的是,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坚守信念,只要我们有理想、有觉悟、能自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