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优秀篇】

时间:2021-05-14 10:23:23 华夏高考网

 【基层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1】

三里镇自10月份开展精准识别工作以来,共识别出贫困村4个,分别是大零村、龙田村、隆兴村、双凤村。全镇贫困户879户,贫困人口3650人。到目前为止,我镇已经为四个贫困村制定脱贫方案,确定了脱贫方向。全镇879户贫困户确定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并且责任落实到人。并且完成了四个贫困村9条通屯路现场勘测以及施工设计和落实资金单位。

扶贫攻坚还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扶贫攻坚最关键的是资金的支撑,政策的扶持,最有效的办法是资金的整合利用。镇村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扶贫开发的步伐不够快。目前扶贫专项资金与实际所需有巨大缺口,社会力量如省、市、县区有关部门帮扶力度还不够大,资金量小,各自为阵,随意性大。面上扶持的多,集体扶持的多,贫困户扶持的少。严重影响了扶贫的效果和质量,出现了,“村集体富强了,但是个人经济水平很低”的表面繁荣现象。

2、产业扶持力度弱,农民增收缺乏项目支撑。目前的扶贫开发,主要集中在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在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扶持上,还存在项目少、资金量小、力度弱、效果差的问题,还有有一些项目,我们帮扶的单位或者帮扶的干部,不了解项目的业务,导致出现了扶贫项目信息传达不到位,如果不增加农民增收的产业平台,农民不了解扶贫项目相关知识,就在无形增加了扶贫开发的难度。

3、少数困难农户缺乏有效脱贫致富措施,阻碍了整体脱贫进程。贫困户中的特困户、缺乏劳力户,大病返贫户、弱智户、孤寡老人户,对他们还缺乏因户制宜的扶持办法。上述这些人群都是今后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扶贫攻坚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医疗保障力度。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难以脱贫,即使脱贫也容易返贫。建议区政府从医疗保险基金中切块安排资金为贫困户免费购买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同时成立医疗救助基金,对贫困户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部分进行政策“兜底”。

2、加强经费保障,提高队伍稳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行军打仗的策略,对于在我们精准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工作人员的经费也一定要有所保障,并且快速补充到位,才能打胜仗。针对目前,地方乡镇的精准扶贫助理,都没有能够按时领取每一个月200元的经费补助,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体谅精准扶贫工作助理的辛苦,按时发放每一个月200元的经费补助,并适当提高补助的金额,或者增加精准扶贫助理的人数,分担乡镇扶贫助理的工作量,提高扶贫助理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乡镇扶贫队伍,确保这场战役能够取得大捷。

3、加强智力扶贫力度。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建议对贫困人口实行高中(职高)义务教育政策,建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奖学基金。同时,开展“培训1人、就业1人、脱贫1户”的扶贫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1次以上技能培训,学会至少1项实用技能,实现1人长期就业。

4、加强产业扶贫力度。没有产业支撑,脱贫就是无源之水,不会长久、不可持续。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建议对参与扶贫的企业加大奖补和金融支持力度,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照“直补到户、合作自愿、入股分红、退股还本付息”的办法,即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土地林地即其他资产、劳动力参与企业入股,并成立相关监督议事机构,对资金使用、产品销售、企业利润实施监督,确保企业和贫困对象形成利益共同体。

5、广泛宣传,让扶贫攻坚工作深入人心。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扶贫攻坚的措施、办法,使广大群众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大力支持配合和积极的参与。比如在分配扶贫项目、使用项目资金时,应该从项目申报开始,就与群众作全面协商,让群众弄清楚所申报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安排在哪些村组、村民需要配合做好哪些事情,在征得大多数群众的同意后再实施。这样,有项目分配的村民会干劲很足,没有项目的村组群众也会积极支持。

【基层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2】

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以后,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采取多种精准措施,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但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一是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发展家庭经济没有一定的规划和计划,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一些青壮年劳力甚至很少愿意从事生产劳动或者外出务工,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个别青年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承压能力较差,受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直接造成贫困或返贫。更有甚者,少数群众认为扶贫就是送钱送物,去年送五百、今年要一千,“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是村级缺乏产业项目支撑。随着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实,贫困范围逐步缩小,目前的扶贫对象每一户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当前农村产业基础薄弱,虽然种植、养殖有了一定规模,但本土没有相应的加工、销售,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带动能力较强、吸纳就业较多的大企业、大产业,扶贫模式仍以“输血”为主,缺乏为贫困户“造血”的项目和产业,更缺乏针对这些攻坚户的特殊项目和产业,解决这一部分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主要还要靠“社保兜底”。

三是缺乏有效的扶贫机制。各项扶贫措施在落实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各级各部门表现出“热情有余、措施不足”。扶贫模式也大同小异,“送钱送物”、“修桥修路”,缺乏对“拔穷根”的长远思考与谋划,缺乏有针对性的调研与跟进,缺乏引导群众坚定信心、主动参与、自发行动的措施与手段,甚至出现仅仅埋头填手册、搞统计、报数字、发图片等现象,“一阵风”的“运动式”扶贫倾向需要警惕。

为此建议:

第一,创新理念,做到扶贫先扶志。扶贫,关键是人扶,目的是扶人。如果不能激发群众自强思变的意识,返贫现象还会不断重复出现。因此,扶贫必须先“扶志”,通过扶贫包扶队员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进一步增强贫困户的自信;通过村级基层组织扎实有效的动员工作,帮助贫困农户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拓展创业致富的视野;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扶贫事业,建立利益链结机制,特别是针对攻坚户,积极落实助残政策,以土地入股分红或吸纳就近就业的方式,充分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进一步增强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能力、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的能力和贫困家庭子女长远发展的能力;健全长效的文化下乡机制,积极引导农村文化和谐健康发展,重塑文化之魂,促进扶贫事业。

第二,创新模式,做到扶贫促创业。扶贫的关键是发展“产业”、扶持“创业”和扩大“就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才是群众真正走向富裕的活载体。在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支持力度的同时,大力培育适合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实际的致富产业,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充分就业。运用市场机制撬动扶贫开发,让贫困对象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支持小微创业,搞好自家营生,实现个体脱贫,以小促大。通过大力发展“产业”,积极鼓励“创业”,充分保障“就业”的模式,多管齐下、共同助力农民寻找创业致富、做大做强的金点子、好路子,最终实现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

第三,创新机制,做到扶贫重实效。“双包”机制上,在保持“干部包户”连续性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分布,整合包村单位的人员力量,建立“互助组”,变“一人一户”为“多人多户”,增强包扶力量,提高包扶效果。投入机制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意见,建立贫困村“缺口”清单,按照“渠道不变”、“责权匹配”的原则,最大程度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考核机制上,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将减贫摘帽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农户不脱贫,不撤队伍,不换干部,对按时脱贫的给予政策、资金、贷款等方面的激励;同时建立问题投诉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加强扶贫专项督查,确保扶贫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推进机制上,坚持脱贫攻坚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作用,努力把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