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于环境保护提案,全国两会关于环境保护提案政策解读
近几年,环保已成为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且备受关注的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的誓言,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的行动纲领,环保再度成为两会“强音”。
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在经济发展注重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下,国务院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总计用697字谈及环保和节能减排,涉及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环境税立法、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在污染防治方面,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在环境执法方面,报告指出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在产业发展方面,在“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的基础上,今年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在生态保护方面,*强调森林草原、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今年要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
顶层设计:行政、经济、法律“三管齐下”
要从根源上解决环保问题,离不开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多位代表、委员建议,防治环境污染,要坚持行政、经济、法律“三管齐下”。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总工程师江香梅建议,生态红线划定后,相关部门应实施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措施。
江香梅提出:首先,要确定生态红线的法律地位,建立红线保护的法律体系,制定最严格的管制措施和管理办法;其次,要将生态红线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地方和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和绩效奖励制度。
与此同时,除了“三农”问题以外,今年八个民主党派的提案也都聚焦环境保护上,提出了许多行政、经济、法律“三管齐下”的方案。民革中央提出《关于完善扶持和补贴政策,促进生物燃气产业稳步发展的提案》;农工党建议完善环境税收政策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环境税制度,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民盟中央提出《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开发中湿地保护的提案》以及《关于减少工程项目破坏自然生态的提案》等。
源头治理:加快推动高效清洁采暖技术应用
广东代表团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带来了多项建议,其中两项均与环保有关,其中之一是加快推动高效清洁采暖技术应用。
每逢冬季供暖期,雾霾问题就十分突出。燃煤采暖污染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带来了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诸多挑战。如何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是国家未来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
董明珠提出加快推动高效清洁采暖技术应用的建议对于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党派提案关注环保
在上千份两会提案中,环保成为频频出现的字眼,而八个民主党派的提案也聚焦环境保护,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步统计,在公示的268份民主党派提案中,环保提案约31份。
环保提案中,“京津冀”成为最热门的词汇。民盟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的提案建议成立三地联合防治管理委员会,建立跨区域的联合监察执法机制,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收费标准,实行减排责任分担机制。
与民盟中央相似,民建中央也针对京津冀提出了《关于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难题的提案》。农工党在这一方面提出了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建议实施“京津援冀治污工程”。
在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管理方面,农工党提出“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科学利用水资源”,建议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民进中央提出“加强长江故道群湿地保护,保障长江中游生态安全”以及“实施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建议全面开展跨省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制订工作。九三学社也提出“加强湖泊流域生态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加强汉江流域治理有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
其他环保重要议题
就其他重要环保议题,民革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治理的提案》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生态黑名单制度以及城镇化项目环保责任无时限追溯机制。农工党提出“完善环境税收政策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环境税制度”。九三学社提出要“做好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顶层设计”。台盟提出“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助推产业升级”,以及“加快政策环评制度建设,降低政府决策环境风险”。民盟提出“减少工程项目破坏自然生态”。
在民主党派提交的31份环保提案中,除上述提案外,还涉及土壤污染治理、固废处理、湿地保护、水土保护、相关产业发展等提案。
代表、委员环保声音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就“污染形势严峻,经济增速放缓”的新时期的环境保护献计献策,根据两会相关媒体报道摘选两会环保声音:
*:人生病了要及时就医,不然就会危及生命安全;生态环境出了问题也要及时治理,不然就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肌体健康。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彻底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摒弃那些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承受之重”的错误做法。就像人一样,平时就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熬夜、酗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
国务院总理*:我国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
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环境立法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过4次审议,对《环境保护法》作出全面修订。
今年常委会主要要加强生态领域立法修法,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增强执法检查的权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全国政协*俞正声: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选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要问题,围绕建立国家层面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东北黑土地保护、沿海滩涂开发与保护等开展了调研座谈;召开人口资源环境态势分析会,提出政策建议,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我国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中。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下一步要摸清家底。
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当前主要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标准体系;二是加强对工矿企业的环境监管;三是对污染土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做好污染管控;四是通过试点示范,建立我国自己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戴天荣:土壤污染防治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罚条款。法律要特别重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一旦出现未经审批破坏土壤质量、污染土壤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情节严重的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已经受到破坏的土壤资源,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确保污染土壤得到修复,对破坏严重而不能修复的,应当对相关负责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陈敏认为,“源头防污+铁腕治污”是环保工作最高境界。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环保厅厅长陈国鹰指出“环保未来的重点和难点在乡镇。”
在大气治理方面,陈国鹰表示治霾不能各自为政。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环境要先行,三地要尽快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
根据当前的污染形势,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认为,“水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要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指出:“土壤污染相对水体和大气污染而言,更具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土壤污染修复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提出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定产,建议对不同的水资源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推行严格的水资源制度考核,并细化水资源水量紧缺和水污染突发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在环境执法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对违法企业不仅要‘过罚相当’,一些明显违法行为,如冒黑烟、无组织排放等,规定可以直接进行处罚,不需要经过监测等复杂过程。”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建议加快环境税立法,环境税归属和使用应更多向地方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中国应把环境治理变成经济的增长点。”
在将节能保护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方面,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认为“政府应助力环保产业把市场开拓出来。”
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建议,国内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就环保行业发展给予进一步的专项支持。及早建设国家“绿色银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