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关于新能源太阳能,两会关于新能源太阳能热点解读(四)

时间:2021-11-19 09:38:20 华夏高考网
如此之高,不可能具有竞争力。此外,根据当时的一些预测,光伏每度电的成本从3元降到1元,大约需要30年;而从1元降到0.5元,则需要50年。

但之后的现实情况让李河君改变了看法。从2006年到2009年,仅3年时间,光伏度电成本便由3元降到了1元。

最终,李河君决定把精力放在光伏上。但令人意外的是,李河君并没有进入技术、市场都更加成熟的晶硅技术,而是选择了技术难度更高、资金需求更大的薄膜技术。

一直以来,在光伏领域都存在两条技术路线??薄膜和晶硅。究竟哪种技术路线更有优势?业内一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争论的焦点就是成本和转化率。在2009年,相比晶硅,薄膜并没有多大优势,相反,由于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市场普及率差,行业并不看好。

然而,李河君作为光伏行业的后来者,却选择大多数同行都不做的薄膜,那时甚至有评论戏谑,“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骗人!”

李河君直言:“薄膜转化率低以及成本高是三四年前的事,现在的薄膜转化率已经完全超过晶硅。同时,薄膜的成本已经比晶硅低。”

2009年,被认为是汉能的转型升级之年。当年,李河君抛出了一个庞大的发展计划,即用两年时间上马2吉瓦[功率单位:1吉瓦(GW)是10亿瓦]薄膜产能,做到全球第一。当时,全球唯一在光伏薄膜领域有所斩获的是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其产能刚刚达到1吉瓦,并且已经发展了10年。

回想起当时的转型,李河君感触颇深。“汉能转型是从200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刚开始的时候,我估计转型需要花费150亿,但实际上花费了400多亿。汉能在转型中选择了薄膜发电,而当年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究竟什么是薄膜,银行更不会给企业贷款,这种情况下只有靠自己。”

此后,李河君经常在公开场合大力推广薄膜技术。李河君的高调,也为他招来了不少的争议。但就在争议和质疑中,汉能在随后的两年里,成功布局了九大光伏制造基地,每个基地的起始设计产能都在250兆瓦以上。

汉能全太阳能汽车:预计10月份出样本

除了建造基地外,李河君还努力完善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产品应用的产业链。

2011年,李河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00566.HK)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

在过去的一年中,汉能已先后与宜家、特斯拉、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锦赛、阿斯顿马丁、美丽家园等不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