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解读(全文)

时间:2021-09-08 09:12:10 华夏高考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是哈尔滨发展历程中困难多、任务重的一年,也是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局面、进一步夯实打牢科学发展基础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定实施新战略,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0.9亿元,增长12.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低于全国控制上限;城镇新增就业13.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2%以内,经济运行基本处于合理区间。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3.5亿元,其中市本级233.9亿元,分别增长5.3%和10.7%。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350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一连增”,连续三年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市,五常、双城、巴彦、依兰、呼兰、尚志、宾县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市、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9.4亿元,增长7.7%。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4%。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二五”减排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800元和12100元,增长9%和12%。年初确定的10个方面、66个惠民行动项目件件落实,完成投资314.8亿元,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得民心,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以朱占华、王东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新时期培育和践行*、引领哈尔滨文明风尚的时代楷模。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达100%。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创建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成效显著,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三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事故大幅下降,信访案件办结率达95%。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咬定实施新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目标不动摇,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着力推进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立足全市长远发展,毫不动摇抓产业上项目。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强市、产业富民之路,持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复工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299个,投入资金1262亿元,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扩大招商上项目。通过央企对接会、民企龙江行、中俄博览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全年新签约各类产业项目398个,实现当年开工272个,到位资金163.9亿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内资1754.4亿元,分别增长20.3%和32.7%。二是调整结构上项目。着力推进的200个重大技改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展顺利,百威英博、哈轴轮毂、凯斯纽荷兰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投产。重点推进的104个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成效明显,华南城一期、海宁皮革城、远大群力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现代服务业品质。三是创新驱动上项目。通过与哈工大、中科院等大学大所携手创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集聚科技成果及产业化项目达3213个,实现落地转化1606个,进入产业化项目130个,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注入了活力。四是建设园区上项目。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园区建设引导资金提高到6亿元,园区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增强。经开区新开复工产业项目100个,高新区入驻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达179家,利民开发区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宾西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5.7%,五常牛家工业园跨入省级开发区行列。五是金融支撑上项目。重点产业项目贷款余额达828.6亿元,当年新增113.1亿元,增长15.8%。市财政用于产业发展资金达24.4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8亿元,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担保额超过130亿元,哈创投成功与君丰资本等9支基金达成合作意向。均信担保等1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哈尔滨银行、葵花药业、圣明节能分别在港交所、深交所、新加坡成功上市。六是创优环境上项目。持续加大涉企执法、“六项禁令”监督检查力度,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相关案件135起,问责公职人员208人,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和依兰县步入了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百强县,哈尔滨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

(二)全力稳增长促发展,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把稳增长的着力点放在保存量、促增量、稳住经济基本面上,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抢抓机遇争主动。认真研究消化国家支持东北振兴35条、全省稳增长65条政策意见,制定出台了我市工业稳增长新12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8条以及促进经济稳增长42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左右,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4%,香坊被列入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二是强化服务解难题。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实际,我们创新了联审办公、综合调度、跟踪督办、运行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用电、用地、融资、运输等各类难题200多件,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挖掘潜能促增长。重点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等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哈尔滨音乐厅、哈师大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犹太老会堂音乐厅建成使用,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对外开放,“冰城夏都”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86.7亿元,增长17.7%。

(三)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积极抢抓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一是全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土地实测任务,配套建成各级产权流转交易平台1141个、土地纠纷仲裁机构12个,年内即可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少可以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村市场活力,新增农民合作社438个,200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400万亩,比农村土地确权前增加169万亩,是近十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二是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遵循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项目的思路,招大引强上项目,新建续建各类产业项目3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0个,完成投资385亿元,是上年的1.2倍;127个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左右。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住水利、农机、科技三条主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发展到218个,核心区面积突破1000万亩;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162个,肉蛋奶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城镇化。重点推进了13个整县整乡城镇化试点和8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撤并了82个村屯,1.8万农民实现了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有序转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8处,创建省级生态县(市)2个、生态乡镇12个、生态村293个,木兰、方正等9个城关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33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新建农村公路高等级路面402公里,改造危桥167座,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着力为百姓打造幸福宜居美好家园。始终牢记对全市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持续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城市功能和形象品位大幅提升。一是突出城市规划引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通过市人大审议并上报省政府,大松北地区等十大方面规划编制完成,既有控详规划实现滚动修编,城市开发建设更加规范有序。双城撤县设区为城市拓展了更大发展空间,哈西新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成为新城崛起的新样板。二是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新建改造道路90条、桥涵37座,新平北桥、河松跨河桥建成使用,南马路、哈双南路竣工通车,哈齐客专全线贯通,哈西公路客运站投入运营,地铁安全载客超过6700万人次,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建设顺利启动。新建停车场21处,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新建公交首末站10处,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600台,“公交都市”创建经验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和推广。三是加强源网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水电气热管网1120公里,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3座,道里、南岗核心区域配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使用,城市运行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拆并改造分散燃煤小锅炉803台,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500万平方米,居民供热投诉率下降18.8%。四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重点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加大环境卫生、交通“三乱”等专项整治力度,创建环境卫生示范街区165个,纠正交通违法行为556万件。坚持城市建设拆违先行,对违章建筑一律零容忍、零补偿,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万多处、近800万平方米,至少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300亿元。持续提高环卫作业能力,主城区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100%,主干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水冲洗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70%、90%和85%以上。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主干街路实现即下即清,背街背巷、居民庭院雪停即清,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冰雪城市特色魅力更加凸显。在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最干净城市排行榜中,我市位列全国内陆城市第一名。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01个,淘汰黄标车3.5万辆,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18万平方米。成高子镇、团结镇污水处理厂实现通水调试,日处理650吨污泥项目建成投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8%,松花江干流水质保持功能区划标准。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城区新植树木50万株、新增绿地106公顷,哈尔滨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秀美、越来越有品位。

(五)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新体制。主要是突出问题导向,下功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率先取消了市级自设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国家和省下放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分级下放到位。重新编制了覆盖建设项目审批33种情形的27个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办理最快的“招拍挂”工业仓储类建设项目只需23个工作日,实现了“一口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审查、一网流转、一次发证”。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活力,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0.2万户,是上年的1.2倍。二是健全市场监管体制。率先在副省级城市中实现了工商、质监、物价“三局合一”,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食品安全相关职能,成立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将区县(市)市场监管机构下放属地管理,有效解决了市场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监管缺失等突出问题。率先在全国开通了联合征信平台,启动失信人乘机、出国等联合惩戒措施,市场诚信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是强化财税管理。把部门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市级政府、部门及“三公”经费预算全面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市级到期政府性债务如期偿还。“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取消、停征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轻企业负担16.8亿元。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全部派驻监事会,并面向全国选聘9名企业高管。新组建的市政、交通、文旅、住建、供水、排水等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在哈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全面完成。哈轴制造公司合资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拍卖地铁1号线站内广告经营权4.51亿元,高于起拍价达7000万元。重新界定国企功能,完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初步形成定位清晰、权责明确的国资管理新体制。五是完善对俄开放功能。综合保税区启动联审程序,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上报国家待批,全国首个大飞机拆解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新开通3条对俄客货混载和货运包机航线。对俄金融合作取得新进展,中俄电商跨境在线支付平台和边境物流仓储中心建成运营,成功引进亚马逊、敦煌网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占全国30%以上,实现过货量2274吨、销售额2.2亿美元,超过“北、上、广”,居全国第一位。

(六)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一是持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4万套、竣工2.2万套,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年度计划指标;为1.6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廉租房保障;改造农村泥草房6万户、359万平方米;为历史遗留的8.7万户居民提供了房屋产权办证条件;道外新一地区6370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搬迁安置。物业管理年活动成效明显,维修老旧住宅798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50个,清除不合格物业企业12家,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创建了中国?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创业就业博览会,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援助和支持。持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1.2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市本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72元;新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677个,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成功获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建立,市第一医院内部管理成效明显,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350元提高到390元。三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57所,首创的冰雪运动学校成为国内体教联合办学典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学前教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功举办了第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俄罗斯音乐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成立,南岗创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中期督查。全市新建千米以上城市社区和农村示范社区20个,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中省直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全力配合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速度慢,产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我市仍是唯一一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没有过千亿元的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结构调整步伐还不够快,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及社会保障标准在同类城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化程度偏低,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还不强,项目“招拍挂”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高端人才比较匮乏,项目运营、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等领域大多缺少领军人物;经济开放度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十分有限;政府职能转变仍有很大空间,体制机制弊端亟待破除,少数公务人员作风飘浮、能力不足,还存在为官不为、庸政懒政倾向,腐败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障碍,努力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中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