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4-28 11:21:13 华夏高考网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X市东南边陲武陵山区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界于东经108°18′25″?109°19′2″和北纬28°19′28″?29°24′18″之间。东以八面山为屏,西与乌江一水相隔,南与秀山县、贵州松桃县、印江县接壤,北与XX区、鄂西XX县、XX县毗邻。与全市其它区县相比,具有五大特性:一是幅员面积最大。全县共辖39个乡镇,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二是少数民族人最多。全县总人口78万余人,其中土家族46.5万,苗族17.5万,还有满、彝、回、黎等1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全县总人口的83.6%,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三分之一。三是贫困比例最大。七十年代处于“粮食一亿五,工业无基础,温饱未解决,财政靠补贴”的落后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树立了林、畜、药、旅、烟五大经济支柱,壮大了整体财力,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尽管我县于1999年整体跨越温饱线,但仍有绝对贫困人口8.40万人,解决温饱的任务之重居重庆前列。四是我县市内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境内南腰界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二、六军团会师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远离大中城市,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要素疏通不畅,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同时县内资源极不配套,特别是地下资源十分匮乏,无煤、石油、天燃气等能源矿藏,导致地面资源破坏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很是恶劣,加上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使得全县各地洪涝、干旱、低温寡照、北风冷霜与灾害十分频繁,“十年九大灾,年年有小灾”是其形象的写照。同时我县也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山地优势明显。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04.56万亩,其中荒山荒坡面积100万亩,退耕地面积48.5万亩,加之立体气候十分明显,药业、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而且由于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造就了险峻壮观的山川奇景,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二是人文优势突出。我县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独具特色的土家摆手舞、土家民歌、民族节庆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龚滩古镇、龙潭古镇、后溪古镇是XX市历史文化名镇,其中龙潭镇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袖赵世炎烈士的故乡,南腰界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大量革命文物,具有光荣的革命文化传统。三是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我县位于武陵山区、三峡库区和乌江干流三个国家重点经济开发区之中,加之国道319线和渝怀铁路贯穿县域全境,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优势。

酉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已实施了16年整,始建于1991年,到2007年止,共涉及改造钟多、龙潭、麻旺、龚滩、兴隆、板溪、铜鼓等5镇2乡32村,受益人口达16万余人,共计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土21.55万亩,完成总投资8231.43万元,累计完成总工日336万个,共动用土石方672万立方米。

长期以来,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缓慢。其一,自然资源条件差。项目实施以前的项目区,一方面农业资源贫乏,人多地少,人均仅1.2亩。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生态环境破坏恶化,大量水土流失,水利建设滞后,而且耕作零散。耕地资源不足与生产经营粗放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其二,传统生产意识浓厚。长期以来,群众满足于种粮、养猪的单一生产结构,虽解决了温饱,但人民群众生活仍较为贫困。项目实施以前主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为:水稻370公斤/亩,玉米250公斤/亩,红苕200公斤/亩,土豆160公斤/亩,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我县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在XX市直辖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为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建设十五年来,我县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项目区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为农户走向市场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为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带动作用,为科技的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新品种推广起到了幅射作用,为农业招商引资起到了载体作用。十六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得到了全社会关注,项目投资越来越大,建设水平越来越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重,在我县一个个全新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园区正不断兴起。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首先我们明确了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确定了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一是水利措施做到渠相通、池配套、渠防渗、节用水、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农业措施做到田成方、地平整、土改良、培地力、精施肥、种优良、间套种、防病虫、机作业。三是林业方面做到树成行、经济林、绿化带、保水土、生态好。四是交通上做到路相通、人畜走、农机行。五是发展多经基地、养殖加工,实施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1、土地治理改造

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215500亩,修建各种堰渠300公里,其中干渠26公里,支渠、主渠48公里,田间排灌渠系226公里(排洪、排湿沟45公里),机耕道52.3公里,便民耕作路55.6公里,建农田制口、桥、涵、闸、渡槽等23284处,建滴灌喷灌设施200亩,建蔬菜大棚300余个,完成河道整治3.7公里,改造恢复河滩地1500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总工日336万个,共动用土石方672万立方米。

2、多种经营开发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多经基地29000亩,其中建香桂基地4000余亩,建半夏─天冬gap药材生产基地200亩,水果生产基地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反季节精品蔬菜基地10000余亩,建市级黑山羊良种场一个,种猪场一个,良种长毛兔养殖场两个,养兔5000余只,以及其它一些多经种植项目,引进各种业主到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共有20余家。

3、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搞好农田防护。十六年来,完成四周荒山荒坡植树造林共栽植杨树10余万亩,完成园区主要道路、沟渠、河堤绿化35公里,实施农村生态庭院建设,建农村沼气池3000余口(户),节能灶改造2000余户,庭院经济栽植经济林木1500余亩。

(二)投资情况

自XX市直辖以来,上级加大了对我县项目建设的力度,项目资金每年不低于15%的幅度递增,给项目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和资金保障,同时我县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融资渠道,加强部门协作,集中力量打好园区建设总体战,共同塑造农业综合开发精品工程。小坝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是我县项目实施工作的经典范例。众所周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全方位跨部门的宏大工程,切实加强部门协作,统一项目管理,广泛筹集资金并作统筹安排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在县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计委、农综办、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畜牧局、国土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建设中体现了全局观念,坚持“三统一分”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验收、分工负责)集中一切力量打好项目建设总体战。据统计,自91年冬我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以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共7438.43万元。详见表1:

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投资开发,项目区农民自筹资金开发等,据不完全统计,亦达1000万余元。

三、综合效益分析

自98年XX市直辖以来,西部大开发的春风给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农业综合开发的契机,坚持统一规划、集中成片、整体开发的工作思路,突出体现规模效应,以实施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精品工程,全面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在项目区现已初步形成了农、林、路、渠的合理布局和林果、粮牧立体、高效、生态的生产模式,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一)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如钟多镇花园村、新桥村修建的傍山渠,双复村修建的倒虹吸管、过水渡槽,铜鼓乡修建的过水机耕道桥,每个项目区分布了“井”字格局的排水灌溉渠系和路道网络,解决了当地群众盼望多年想解决而又无力解决的难题。现在,项目区已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新格局,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显著增强。如1999年、2002年酉阳在多次遭受大暴雨袭击中,项目区的经济损失轻微而非项目区损失严重。

(二)提高了科技含量,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十六年中共引进推广优质稻高产配套、山羊高床舍饲、名优水果、花木栽培,半夏培土栽培、温室蔬菜、节水灌溉等农业先进适用科技8项,农民参与科技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是项目区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

(三)美化了环境,项目区风光更加迷人,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增加。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配套实施,不仅改变了夕日光秃荒芜的恶劣自然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增加,同时给项目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四周山坡,大兴植树造林,栽植杨树,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为我县的杨树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农村沼气项目的实施,保护了生态,也给农户带来了直接经济利益,首先节约了燃料支出,其次提供了优质肥料,其三搞好了环境卫生。据估算,一口沼气池每年给农户带来600元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共节支增收180万元。另外,几近来,由于“农家乐”的兴起,区内劳动力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

(四)增强了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开发,项目区2008年比1998年每年增加农业总产值2660万元,其中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6万公斤,肉食水产品156.7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1130元增加到2008年的2700元,年均增收157元。

(五)实施多经开发、调整结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区经过调整结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迈进,种植结构得到合理调配,优质稻、菜经粮、果经花、药畜林(草)等格局正在形成,龙头企业也正在兴起,成为项目区经济增长的有力途径。据统计,现在每年项目区蔬菜种植达10000余亩,比1998年增加面积8000余亩,增蔬菜1600万公斤,产值1600万元;新增种植水果面积3000亩(其中桃园300亩,梨园500亩,草莓450亩,猕猴桃、布朗李、大青枣、枇杷等250亩,其它1500亩),增水果300万公斤,产值300万元;建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增产花卉苗木400万盆株(球),产值400万元;新增种植药材700亩(其中半夏gap基地200亩),增产值180万元;建山羊高床舍饲示范基地一个,发展农户500余户,增产值120万元,建良种长毛兔养殖场两个,发展长毛兔(肉兔)5000余只,增产值60万元。

经项目实施,项目区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移到适应市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的模式上来,从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四、办法和措施

我县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特别是在XX市直辖后,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综合效益,总结起来得利于:开发思路明确,基础设施完善,加大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政策优惠。

(一)明确开发思路。农业综合开发机遇难得,为把好事办好,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围绕这一思路,一是着力于搞好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了“果、药、林、畜、蔬”等特色产业。二是合理种养结构,在主攻单产,逐步提高粮食自给率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水改旱、粮改经、种改养”工程,多种经营快速发展,粮经产值比由1998年的4:6调整3:7。三是调整品种结构,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白色工程、无公害工程,发展市场农业、绿色农业,努力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市场占有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改革耕作制度,采取间混套种,推广多元化立体种植,变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项目区复种指数由1998年的195%提高到现在的215%。

(二)完善基础设施。针对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的状况,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企综合开发,实行资金、物资、科技、劳力集中投入,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等措施配套实施,力求项目工程,建设一片、配套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十六年来,共改造中低产田19.58万亩,项目区内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格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旱涝保收能力显著增强,为农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着力实施了“三抓”措施:一是抓良种,配套项目实施,先后引进了高山蔬菜品种10余个,优质水果品种8个,畜牧新品种6个,蔬菜新品种9个,杂交水稻新品种5个。目前,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二是抓示范,利用项目资金或引进业主,扶持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场,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力推动了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1999年,由生态办科技人员在项目区承包土地200亩建立了生态林苗木场,由外地客商投资建立了经济林苗木场300亩,2000年由畜牧局科技人员在项目建立了山羊高床舍饲示范场和良种长毛兔养殖场,大力地带动了项目区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是抓推广,引进推广种子包衣,生物防治,配方施肥,抛秧等增产增效技术10余项,夯实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基础。

(四)调整农业结构。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首先按照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区域总体布局,确立了“果、药、林、畜、蔬”等特色产业。在做法上,采取先宣传发动,再示范引导,后全面开发的工作思路。首先,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多次组织项目区干群外出考察,组织培训和科普活动,受训人数达5万多人次,使项目区群众思想从“要我开发”转变为“我要开发”。其二,扶持先进群众、生产大户和外地客商建立示范园,以典型的事例教育和启发项目区广大群众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热情,农业综合开发十六年来,先后引进各类业主和专业户20余家。其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使其积极投入农业结构调整的行动中,十六年来,项目区农民土地进行多种经营项目的面积已达到29000余亩,是改造耕地面积的15.8%,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有力增长点。

(五)优惠开发政策。为吸引有关方面积极投入项目区开发和结构调整,切实采取用足用活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承包、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和农民集约经营,从事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国土治理资金等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捆绑使用,通过政府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支持龙头企业、典型大户和项目区群众发展种养业,从新品种推广运用和农产品加工销售均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了花卉苗木基地、畜牧养殖基地、水果蔬菜基地、药材杨树基地等项目,培育出了一批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加强各项管理

1、强化领导,层层负责

首先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畜牧局、项目乡镇等相关部门单位第一负责人任副组长,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监督施工管理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工程指挥部,负责日常具体施工管理,完善规范各种管理制度,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奖惩逗硬,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2、科学规划,体现区域特

按照“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工程形象,一流的工程效益”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效益开发,坚持以内涵开发为主,注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工程相结合,并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特色经济,变优势为效益,充分体现了区域特色。

3、广泛宣传,全民行动打好开发总体战

让项目区及全县人民认识、了解、支持和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是项目实施成功的首先条件,为此我们采取经常召开群众会进行情况摸底,到处学习参观,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发动,使其明确了解实施项目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我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举措。

4、规范管理,全面落实新的项目要求

解放思想,努力适应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要求,认真学习领会*总理及回良玉副总理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我们坚持"两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切实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转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显著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农业产业化工程项目,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最终目标。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