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溪历史上的地震有哪些
本区是弱震区,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1476 年至 1679 年共有地震记载 9 次,都只是有感地震。1972 年 11 月 水 库 蓄 水 后,1973 年 2 月开始出现小震活动。1974 年 4 月以后小震活动日趋活跃,尤其 11 月 8 日开始,小震活动更加频繁,12 月 22 日 12 时 46 分 48 秒发生MS4.8 级主震(北纬 41o16', 东经 123o36') ,其间发生 1 级以上地震 176 次。主震以后,发生了一系列余震,至 1985 年底,共发生 1.5级以上地震 187 次,最大余震 MS3.9,余震活动具有起伏的特点,构成典型的前?主?余震型的地震序列。1997 年东风乡震群活动1997 年 7 月 10 日 10 时 26 分 7.3 秒, 本溪市溪湖区东风镇发生强烈有感地震。震级 ML3.0 级,震中距地震观测台西北偏西方面 8.6km,震中位置为东经 123o45′,北纬41o18′,震源深度 4~5km。由于这次地震震源较浅,且又发生在市区,市区的站前、南地、彩屯、溪湖、转山、鲍家、新立屯以及火连寨、桥头、南芬部分地区普遍有感,有感面积达 400 多平方公里。震时伴有隆隆地声,地震烈度为 III度强,未造成任何破坏。此次地震发生在太子河断裂带附近,地震类型属震群型。地震活动自 7 月 5 日始至 7 月 27 日止,持续 22 天。共记录可算地震 115 次。其中0~0.9 级 地 震 24 次; 1.0~1.9 级 地 震 75 次;2.0~2.9 级地震 15 次; 3.0 级地震 1 次。整个地震活动可分为四个起伏阶段:第一阶段,5~8 日,1 级以上地震 22 次,其中 2 级以上地震 1 次,持续四天,9 日停震一天;第二阶段,10~12 日,1 级 以 上 地 震 60 次, 其 中 2级以上地震 13 次,仅 10 日一天就发生 1 级以上地震 51 次,占总震次的 55%,2 级以上地震 10 次,为本次震群能量释放最集中的一天,停震三天;第三阶段,16~17 日,1 级以上地震 6 次,无 2 级以上地震,18~24 日只有1 次 0.7 级地震;第四阶段,25~27 日,1 级以上地震 3 次,其中 2 级以上地震 1 次。28日后小震群结束。此次震群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具有明显阶段活动性。呈活动?平静?发震?平静?起伏?再平静?结束的特点;(2)初动方向一致性。所有地震垂直向初动符号均向下;(3)震中分布集中性。震中距多为 8.6km;(4)地震频度衰减较快。10 日一天就发震 51 次,而 11 日仅有 5 次地震;(5)震级幅度衰减偏大。最大与次大震级差为 0.7,而正常应为 0.3 左右。2004 年本溪矿震活动本溪是以煤炭、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其中煤炭开采具有百年历史,煤炭储量 47305万吨,累计开采煤炭 22161 万吨,造成的采煤沉陷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