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时间:2021-12-31 06:52:51 华夏高考网

2018吕梁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还未公布,以下是现编整理的2017吕梁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请参考!

2017年,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和运行质量提升,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向好、明显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1310.3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28.1亿元,同比增长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8.4亿元,同比增长11.3%;

固定资产投资426.7亿元,同比增长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6亿元,同比增长6.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8亿元,同比增长54.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4元,同比增长6.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2元,同比增长7.7%。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全市经济较快发展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1310.3亿元,同比增长9.2%。经济总量较2016年全年增加315亿元,增长速度连续四个季度运行在9%以上,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25.3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428.1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5.4:55.8:38.8转变为今年的4.3:63:32.7。

(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9亿元,同比增长3.1%。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受退耕还林、村道绿化占用部分耕地和前半年干旱少雨导致部分耕地墒情欠佳无法下种影响,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万公顷,同比减少1.1万公顷,同比下降3.1%。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730公顷,秋粮播种面积33.9万公顷。二是粮食产量同比下降。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99.4万吨,同比减少12.2万吨,同比下降10.9%。其中:夏收粮食总产量4750.3吨,同比减少750吨,同比下降13.6%;秋收粮食总产量98.9万吨,同比减少12.1万吨,同比下降10.9%。三是畜牧业较快发展。2017年,猪出栏79.5万头,同比增长10.9%;牛出栏13.5万头,同比增长10.4%;羊出栏68万只,同比下降5%;家禽出栏4721.7万只,同比增长27.2%。全年禽蛋产量9.2万吨,同比下降3.9%;牛奶产量2.7万吨,同比下降2.3%。

(三)工业生产高位运行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8.4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8.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超七成行业实现增长。前三季度,全市24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7个增长,增长面为70.8%。二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全市1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3增3降。其中,产量增长的有:原煤10924.9万吨,同比增长2.83%;炼焦用洗精煤7317.2万吨,同比增长5%;焦炭1929.8万吨,同比增长9%;发电量183.5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7.6%;铁矿石成品矿752.6万吨,同比增长5%;铝土矿813万吨,同比增长34%;饲料81.6万吨,同比增长15.1%;饮料酒118670.3千升,同比增长39.4%;氢氧化铝610.4万吨,同比增长10%;水泥427.4万吨,同比增长3.2%;钢材287.4万吨,同比增长6.4%;氧化铝1102.6万吨,同比增长7.1%;化肥8.4万吨,同比增长22.9%;全市轻工业龙头产品白酒产量继续延续2016年3月份以来的较快增长,同比增长40.5%。产量下降的有:其它洗煤产量3198.6万吨,同比下降1.9%;铁矿石原矿2305.1万吨,同比下降13.4%;生铁395.4万吨,同比下降2.7%。三是非煤工业和非传统工业稳步增长。2017年,在总量中,非煤工业增加值43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9.4%,同比增长11.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个百分点;在总量中,非传统工业增加值1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6.3%,同比增长22.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个百分点。四是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34.2,同比上涨34.2%。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42.6%,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0.7%,炼焦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65.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27.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45.8%。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较快发展。2017年,在总量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在总量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规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03个百分点。六是工业产品销售率稳步提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3%,较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七是企业利润大幅增长。1-11月,全市45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7.5亿元,同比增长53.4%;税金169.8亿元,同比增长95.8%;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9.5万人,同比增长0.02%;利润总额18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5亿元;亏损企业137户,同比下降29.4%;亏损面30.2%,比上年同期收窄15.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8.9亿元,同比下降47 %。八是企业成本明显下降。1-11月份,全市直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4.54元,较同期减7.24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13.31元,较同期下降2.0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9.02%,同比提升 8.52个百分点。九是企业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74.33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31元。

分县(市、区)看,2017年,13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增1降”,与全市水平(11.3%)相比,增速呈现“四高九低”。汾阳(32.5%)、临县(28.7%)、柳林(20.7%)和方山(15.4%)四个县(市)实现两位数增长且增速高于全市水平;文水、交城、兴县、中阳、离石、交口、石楼、孝义、岚县等九个县(市、区)增速低于全市水平;岚县增速最低,同比下降4%。

(四)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7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全省水平低0.1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低1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增速。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9.7亿元,同比下降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6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8个百分点。二是第一、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7.1:54.6:38.3转变为7.3:53.8:38.9,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1.4亿元,同比增长40.9%;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34.8亿元,同比增长34%,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42.9%。四是新建项目投资快速增长。新建项目完成投资264.1亿元,同比增长40.3%。五是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去库存初见成效2017年,全市商品房屋待售面积73.8万平方米,比2016年减少4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7%。

分县(市、区)投资相差较大。从总量看,前三位分别是孝义市(114.1亿元)、离石区(55.7亿元)、柳林县(41.7亿元),共完成211.5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近一半(49.6%);后三位分别是岚县(15.1亿元)、方山县(10.5亿元)、石楼县(8.2亿元),完成投资仅占全市投资的7.9%。从增速看,前三位分别是石楼县(55.2%)、交城县(45.4%)、离石区(30.7%);后三位分别是柳林县(-29.6%)、交口县(-32.6%)、汾阳市(-38%)。从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看,前三位分别是:孝义市(26.7%)、离石区(13%)、柳林县(9.8%);后三位分别是:岚县(3.5%)、方山县(2.5%)、石楼县(1.9%)。从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看,前三位分别是:孝义市(4.3个百分点)、离石区(3.3个百分点)、交城县(2.9个百分点);后三位分别是交口县(-1.9个百分点)、汾阳市(-3个百分点)和柳林县(-4.4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继续转暖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城乡市场消费同步增长。城镇零售额355.4亿元,同比增长6.6%;农村零售额106.2亿元,同比增长5.7%;城镇市场增速高于乡村市场0.9个百分点。二是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收入平稳增长。2017年,餐饮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6.3%;商品零售额404.8亿元,同比增长6.4%。三是基本生活类消费较快增长,汽车类销售降幅扩大。2017年,全市限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5亿元,同比增长10.5%;饮料类、服装鞋帽类和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0.8%、6.3%和5.3%;化妆品类增幅在10%以上,增长16.8%。汽车类销售实现15.2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较三季度收窄6.3个百分点。四是信息消费稳步上升。随着移动互联4G网络的普及,通讯类商品的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消费同比增长30%,增幅较三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五是网上零售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限上网上零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17.1%。

分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增长,与全市水平(6.4%)相比,增速呈现“六高一平六低”。高于全市水平的六个县(市)为:兴县(7%)、柳林县(6.9%)、交口县(6.8%)、石楼县(6.7%)、交城县(6.6%)和文水县(6.5%);孝义市与全市水平持平;其余六个县(市、区)增速低于全市水平。

(六)市场物价总体稳定

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0.2,同比上涨0.2%。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六升二降”,价格上涨的有:衣着类上涨0.5%,居住类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7%,医疗保健上涨5.7%,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4.3%;下降的有:食品烟酒类下降2.3%.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6%。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4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2元,同比增长7.7%。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农村居民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八)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8.8亿元,同比增长54.6%;增速高于全省水平3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12.9亿元,增收47.4亿元,同比增长72.5%,拉动财政收入增长53个百分点。分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合计完成91.6亿元,同比增长88.5%,增收43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财政民生支出259.9亿元,同比增长14.7%,增支3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5%。其中,教育支出64.1亿元,同比增长7%;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5.6亿元,同比增长1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3亿元,同比增长3.6%;医疗卫生支出35.3亿元,同比增长10.6%;节能环保支出14.3亿元,同比增长80.7%;住房保障支出11.6亿元,同比下降2.4%。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

201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7.1亿元,同比下降10.1%,降幅较上月收窄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2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较上月回升5.8个百分点;进口4.9亿元,同比下降42.5%,降幅较上月收窄4.6个百分点。

)综合能耗小幅增加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96.3万吨,同比增长6.8%。

七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五个行业增加,两个行业减少。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99.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0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3.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3.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0.3%。煤炭开采洗选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1.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7%;炼焦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

(十一)存贷规模同步扩大

20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18.6亿元,比年初增加207.5亿元,增长11.5%。其中,住户存款1446.6亿元,比年初增加117.4亿元,增长8.8%,占各项存款的71.7%。

20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35.8亿元,比年初增加84.9亿元,增长8.9%。从贷款主体看,住户贷款279.3亿元,比年初增加44.4亿元,增长18.9%,占各项贷款的2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56.5亿元,比年初增加40.5亿元,增长5.7%,占各项贷款的73%。从贷款区域看,贷款最多的三个县(市)是市辖区277.2亿元、孝义市202.4亿元和汾阳市87亿元;最少的三个县是方山县9.7亿元、石楼县18.7亿元和岚县25.9亿元。从贷款行际看,贷款最多的三个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294.1亿元、工商银行149.3亿元和农村商业银行117.4亿元,最少的三个金融机构是晋城银行2.4亿元、交通银行9.2亿元和民生银行9.5亿元。

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8.3%,比年初下降2.2个百分点。

(十二)邮政业务快速增长

2017年,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21.1%;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34.1%。

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129.1万件,同比增长40.4%;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46.2%。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248.9万件,同比增长111.9%;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879.9万件,同比增长28.2%;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0.35万件,同比增长178.4%。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我市煤、焦、冶、电等传统行业占比仍偏高,且有继续上升趋势。2017年,四大规模以上传统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9%,较2016年提高9.8个百分点。二是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尽管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均保持较快增长,但规模依然偏小。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2%;全市装备制造行业仅有17家规模很小的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7%。目前,新兴产业还不能对工业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二)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显现,多数工业企业已经认识到粗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由于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转型面临的困难不小。一是科研投入较弱。大多数工业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忽视技术研发,科研投入较弱,影响企业转型升级。二是技术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保证。三是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限额以上企业规模较小,引领消费市场发展能力不强

全市311户限额以上批零单位中,全年零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65户,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27户,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10户。108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单位中,营业收入超过500万的仅37户。409户限额以上单位中,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达限的企业74户。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7.3%,占比排名全省末位,比全省水平低17.5个百分点。

(四)大项目投资减少,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减弱

2017年,全市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305个,比2016年减少73个,同比下降19.3%。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4个,比2016年减少8个,同比下降15.4%大项目较少,投资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减弱。

四、相关发展建议

(一)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围绕铝工业、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引进有实力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聚集效应。每年优选一批强优企业和规模以上“专精特新”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鼓励并购重组和品牌整合,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抓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项目是做强做大产业的根本。全市上下应继续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新创优投资政策、制度和发展环境,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储备一批具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力的龙头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发挥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重视项目的推进、大项目落地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投资项目资金、用地、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持续稳定增长的投资支撑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推进新老商业模式融合,优化消费结构增强消费能力

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传统商业模式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将传统营销与线上营销融合起来,建立新的消费模式。引导消费市场根据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等新兴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分层次构建消费新模式,促进消费市场扩容升级。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为企业减税降负,创优企业发展环境,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大力推进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地,鼓励城乡居民通过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扩大就业,拓展增收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健全公共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努力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