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时间:2021-12-14 03:21:22 华夏高考网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去产能、优环境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稳增长、抓改革、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总体态势。从指标完成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3位。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完成3533.4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7.9%,居全省第2位,增速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8%,上半年增长7.8%,前三季度增长8.0%,全年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相对稳定,完成增加值308.6亿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完成增加值1748.7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完成增加值1476.1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356.5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农业产业化率64.5%,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稳定,总产量达到456万吨,较上年增长2.5%。其中夏粮总产量207.7万吨,较上年增长0.3%。蔬菜生产平稳发展,蔬菜总产量577.5万吨,增长0.2%。其中,瓜菜类产量195.2万吨,增长3.84%;白菜类产量170.7万吨,增长2.04%。畜牧业发展势头向好,全市肉类产量(猪、牛、羊、禽)50.8万吨,同比增长4.6%。其中:猪肉21.2万吨,同比增长2.1%;牛肉7.3万吨,同比增长0.9%。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活动单位达到327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4家,专业市场20家,中介服务组织25家,基地48个。  

二是工业持续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08.2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7.0%,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连续29个月居全省第1位。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管道装备及冶金、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等传统主导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113.6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5.1%,同比增长6.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增幅分别为17.4%和5.3%。私营企业增长快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幅分别为7.1%和6.9%。  

三是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476.1亿元,增速比GDP增速高出3.2个百分点。其中,增速较快的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K门类),分别增长18.7%、18.0%和13.9%,拉动GDP增长1.5、0.7和0.2个百分点。1-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290.86亿元,同比增长9.11%,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呈逐月加快态势。其中,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发展势头较好。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上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81.1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2.2%,居全省第3位,增速高出全省3.8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197.7亿元,同比增长11.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3.4亿元,同比增长19.0%。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投资完成2467.6亿元,同比增长12.3%,高出全省4.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538.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2.3%,同比增长12.5%,高出全省8.1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为投资提供强力支撑。,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730个,比上年增加187个,增长34.4%。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43个,同比增长95.3%。  

五是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7.8亿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10.7%,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增速0.1个百分点。城镇市场支撑较强,乡村市场发展较快。城镇市场零售额897.6亿元,增长10.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1%,乡村市场零售额330.2亿元,增长12.4%,增速快于城镇市场2.3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消费继续向好。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商品大类中,汽车类、通讯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5.9%、13.8%和12.8%,分别比上年加快6.7个、14.8个和27个百分点。限下单位零售额拉动作用明显。限额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达912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部零售总额的74.3%,贡献率82.7%,拉动零售总额增长 8.9个百分点。  

六是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79.7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7.4%,居全省第5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0.4亿元,居全省第5位,受“营改增”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同比增长4.5%,居全省第9位。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98.71亿元,比年初增加474.9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74.72亿元,比年初增加342.2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7.5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七是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6506万美元,居全省第7位,同比增长19.5%,居全省第7位。利用外资大项目骨干支撑作用显著。33个到位外资项目中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11个,合计利用外资49906万美元,占全市的88.3%;全年新批的27个外资项目中,合同外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新批项目6个,合同外资额合计50404万美元,占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额的92.7%。  

八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1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9.9%,居全省第6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605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8.6%,居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40元,居全省第7位,同比增长9.2%,居全省第6位。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产业结构更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8.7:49.5:41.8。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制造业首次超过石油化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增加值334.6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9.1%,超过石油化工业0.5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5.1%,高于石油化工业17.5个百分点,是五个主要行业中贡献最大的行业。服务业比重提高,贡献最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4.4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8%,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2%,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5.7个百分点,贡献率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50%以上。  

二是投资结构调整改善。服务业投资增长加快,完成投资939.1亿元,增长15.9%,比加快10.7个百分点;对投资的贡献率达到34.1%,拉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占投资的27.0%,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5.7%、21%,比全市投资增速高3.6个和8.8个百分点。  

三是民营经济活力更强。,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84.5亿元,同比增长8.9%,比加快0.2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为70.3%,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7.8%、10.6%。民营经济实缴税金243亿元,同比增长10.5%。民间投资完成3004.2亿元,同比增长9.7%。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实效  

一是节能降耗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1417.9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26万吨标准煤,增速为1.1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46%,能够支撑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完成。  

二是企业利润稳步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89.19亿元,增长5.7%,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36个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65%,同比上升0.1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88元,比同期下降0.21元。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19.91亿元,增长3.1%。   

三是新增入统企业及淘汰落后企业助力全市经济发展。,我市新增入统工业企业249家,连续第四年位列全省首位。其中年内增加新建成投产企业26家,这些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2亿元,同比增长18.7%,上拉全市工业经济0.7个百分点。同时,今年以来清理破产、注销、迁出、降规等各类落后企业99家,优化了工业结构。,全市新增入统规上服务业91家,新增入统限上贸易业51家,为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四是商品房去库存成效显著。,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3.4亿元,同比增长19.0%。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6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5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5%。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1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57.3万平方米,比年初减少8.1万平方米。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以来,全市整体经济运行良好,工业发展逐步回升,服务业发展持续好转,但是增速环比存在波动,加上去产能和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  

(一)工业下行压力较大。一是转型升级难度持续加大。全市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1%,高出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81.94亿元,同比增长4.46%,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5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新兴增长动力培育仍待发力。二是停、减产企业较多。随着冬季供暖的开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升级,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停、减产企业792家,减少产值84亿元。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下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连续回升,工业购进价格指数回升幅度大于出厂价格指数,去年9月份起两项价格开始“倒挂”,单位成本趋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企业生产意愿不强。  

(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较低,拉动力不足。尽管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近期加快,但是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低于全省。,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39.1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7.0%,比全省低17.8个百分点。二是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规模较大,占比较高。,全市六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完成投资63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工业增速6.05个百分点。三是投资率偏高,效率低。长期以来,全市投资率一直高于80%的警戒线,目前全市投资率98.5%,19个县(市、区)的投资率有10个超过100%,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率不高。  

(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比重依然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科技推广和应用等公共服务业占比较低,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融资租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四)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短板。从全省对各设区市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看,我市有23项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居中下游。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平均受教育年限、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建议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最为重要的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抓住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突破口,综合施策,确保经济稳定运行。  

一要突出抓工业,着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和快转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动区域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市优势企业加快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加强工业企业跟踪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加强运行监测,密切跟踪经济形势的变化,强化企业调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效益。  

二要重点抓项目,持续推动投资项目建设上水平。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破解重点项目的土地、资金、环境等问题,保障重点项目需要,为投资增长积蓄后劲。搞好项目储备,开发储备一批带动力较强的产业项目,提高项目结构水平,提升产业投资比重,特别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  

三要统筹抓三产,加快培育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物流、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加大对网络创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和发展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居民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升居民持久消费能力。加强企业帮扶指导,改善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精准抓短板,全面推动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短板指标要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特别是与目标值和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大的指标,要摸清情况,找出症结,采取具体办法,精准发力,缩小落后指标差距。小康指数偏低的县(市),要加强调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监测指标平衡协调发展,不拖全市小康进程后腿。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