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受主办方全国居家养老调查组委会以及中国保险学会的邀请,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院拉美所的党委书记、所长郑秉文介绍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以及商业保险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现行养老制度无法持续
郑秉文说,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产业负责的是养老的两个部分,养老保险制度提供资金来源,养老产业提供服务来源。有钱却没有服务提供,或者特别匮乏导致价格高昂,不行。没有钱,养老服务提供得再好,替代率也会很低,大家根本就消费不起,同样不行。
郑秉文把养老保险制度界定为充足性、可持续性和多元性三个方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样是这样三个目标。郑秉文认为目前的新农保与其说是保险制度,不如说是一个社会救助制度,没有太多的保险特征。比如六十岁以上农民拿的55块钱跟以往的保险记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唯一的要求,是参保人如果有成年子女,一定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然而这样一个近似社会救助的保险制度也面临替代率下降的情况。新农保建立的时候,是当时农村居民纯收入的12.5%,替代率就可以说12.5%。五年之后的今天是8.3%。郑秉文指出,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基本保险制度的替代率都在下降,但是如果替代率过高,要导致一个国家财政的破产,比如希腊。因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率非常重要,如果太高了国家破产,太低了制度破产。
充足性则是指养老保险三大支柱的整体替代率。比如希腊第一支柱也就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7%,而美国仅为37%。但是由于美国的金融工具特别发达。尤其养老产品,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养老产品特别发达,使得美国的老年贫困率是12%。
郑秉文指出,老龄化加上一胎化,导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技术和设计没有一个巨大的缓冲空间,这个制度是不可持续的。
关于多元性则是指养老保险的几个组成部分。2005年世界银行将养老保险体制由传统的三大支柱扩充为五大支柱,加了一个零支柱,来自于财政的社会养老金。最后又加了一个强制性的账户养老金。郑秉文认为目前我国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存在很多问题,还达不到多元化的目标。
居家养老方式形势严峻
养老产业的发展解决是服务提供问题。目前国内居家养老还是非常普遍的这样一个养老方式。但是郑秉文认为我国的居家养老面临的形势比发达国家要严峻得多。第一,空巢家庭特别多。第二是失独家庭。两个群体加在一起,让中国人居家养老很难受。到了八十岁以上的时候,活得很难。
社区养老方面,新的小区还可以,旧的小区问题是非常多的。旧的小区,社区养老没有空间,没有资金,没有渠道。郑秉文比较推崇由公共平台提供税收支持的虚拟养老院模式。至于机构养老,郑秉文认为目前整体的发展态势比较好。
郑秉文强调了商业保险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当中的作用。首先是提高替代率,其次是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第三是提供服务,将新农合,委托给商业保险。
郑秉文还肯定了养老保障和养老产业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作用,认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将要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重要保障。最后郑秉文谈到商业保险因素,社会保险的因素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重要的是模式的选择,一旦启动,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