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华大学正方系统登录【官方入口】

时间:2021-06-26 06:50:37 华夏高考网

西华大学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点击进入

西华大学简介

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为响应**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学校现有校本部、彭州校区、成都市人南校区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3000亩。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西依望丛帝乡、扬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校园环境大气优雅,植被葱郁,景色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教务管理、党政办公、图书馆文献信息、后勤服务等均实现网络化,校园网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数字环境。图书馆面积4万余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总量370余万册,是全国高校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的100所高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教育,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史、农、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28个学院,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3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万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和边防军人子女预科。具有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860余名,其中中组部“*”领军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四川省“*”引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各类专家近百人,聘请4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人文学院教师唐丹以总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吴昌东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

学校以“求是、明德、卓越”为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协调推进、重点突破”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师生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西华秋韵”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学校以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扎实的实际能力、奋进的改革精神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和根本任务,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有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估和管理。高度重视、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基金,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省级大学科技园,提供专门场地和充足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加强一、二课堂互动,充分发挥“易班网络互动社区”第三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实干、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450项,省级奖840项;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团体冠军40余个,个人冠军20余人次。

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大赛冠军、世界青少年合唱节民族歌曲金奖,参加央视春晚等多台文艺演出;高水平运动队获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爵士组第3名,第二届亚洲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季军和两个单项冠军,高水平运动员获东京世乒赛女团冠军、苏州世乒赛女双冠军、第2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男团冠军。

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省级卓越人才培养专业、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试验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国家级和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共计40余个。

学校还拥有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和省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学科、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省行业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学术领军人物、积聚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学校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自主创新与服务国家和地方的能力有显著提升。

学校近年承担或参与了52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了大量横向课题;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各类成果奖。

学校以“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为特色优势学科,重点发展与建设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开展汽车工程、流体机械、农业机械及智能机器人、食品加工、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成果转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以及省内外地方政府、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等紧密合作,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

学校重视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瑞典、捷克、日本、韩国、泰国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广泛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学术及科研合作。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任志锋、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石清华、希望集团与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显富等校友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0余万名,已经成为国家及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办出学科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属综合型大学。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