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何时换档?毕业生你知道吗?

时间:2021-08-15 10:56:52 华夏高考网

专家:各种弊病浮现 电子化方向势不可挡 可建公民档案中心

  近日,新华社刊文质疑人事档案保管费,一时间,“人事档案”升温成为舆论焦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人事档案研究学者、广州大学教授陈潭这样形容人事档案的窘状。他表示,随着社会发展,人事档案已成制度“鸡肋”,各种弊病浮现:“弃档死档”、“人质档案”、“档案克隆”、“虚假档案”……

  具戏剧性的是,陈潭也难逃“鸡肋”之困——几年前,他的档案被原来单位扣留5年。记者了解到,更有教授“跳槽”为了从原单位转出人事档案,掏20多万元“赎身”。这些窘事让身陷其中的人五味杂陈。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方人才市场共挂靠人事档案超过30万份。电子化时代,牛皮纸里的档案变得“不合时宜”,人事档案、档案管理该如何变革?

焦点1:能取消纸质吗?

  面对“档随人走”带来的重重麻烦,不少人提议取消纸质档案。

  陈潭表示,人事档案的电子化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完全消灭纸质档案。一是人事档案是社会公共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载体。二是有些盖章文件是需要留存原件的。

  陈潭表示,纸质人事档案内容上的信息不对称、形式上易作假性造成了一些问题,同时,纸质人事档案传递过程中的人为性,可能导致因磨损而毁坏乃至个人信息失真的现象,所以电子化有必要。

  档案电子化可建立全国联网的、公开的、可检索的个人信用数据库,进行分类处理,便于检索与调取查阅。“档案可扫描转化成影像资料,但有些盖章纸版原件也需要保存备份。”陈潭说。

焦点2:档案信用化怎样走?

  记者了解到,档案电子化已有不少地方在试水。10年前,南方人才市场也提出了档案电子化,但是苦于无经费支持,目前档案管理只是停留在“保管”的层次。

  陈潭表示,档案电子的未来方向是档案信用化,即通过电子手段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陈潭举例说,美国通过“社会保险号码”来建构公民档案,小小“号码”包含着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司法记录”等方面内容。“电子化档案整合了很多信息,公民也不用跟着纸质材料跑,可通过特定的密码上网查阅”。

  陈潭表示,档案电子化要结合社会征信系统建设,例如推行IC卡。“卡内储存个人的基本数据与系统记录,由个人持有,更换单位时只需电脑操作,用人单位即可查询应聘人员的数据。不仅管理有规范,成本也会节约。”陈潭说。

焦点3:档案管理该怎么变?

  目前人事档案管理格局混乱,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般设有档案室,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归属“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机构”,具有浓厚的特许经营色彩。陈潭认为,变革关键是建立公民档案中心,让档案管理回归社会。

  陈潭表示,公民档案中心应像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是公共服务,实现免费。人事档案保管在公民档案中心,也能杜绝因人事档案产生的种种失范现象。“既无把人往坏里写的问题,也无把人往好里写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极大地节约各种社会成本,减少各个单位琐碎的、复杂的“人事臃肿”。此外,公民档案中心也可开设一些私人有偿服务,比如保管家谱、地契等。

专家:档案法律规定体系滞后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档案法于1987年颁布,1996年进行了修改。此外,还有《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依照该条例制定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随着档案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档案法律体系的一些规定与当前档案管理实践不相适应。

  记者了解到,涉及人事档案遗失、档案转出等方面的诉讼日益增多。对此,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的肖挺俊律师认为,档案法律规定体系比较滞后,未能规范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企业转制、破产、兼并带来的档案法律问题,档案收集与《著作权法》关系问题,个人知情权保护问题等。

  广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银华教授认为,现行档案法律强调保密,规定任何个人不能查阅或借用本人及亲属的档案,所以公民对自己的档案中装了哪些材料一无所知,无法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这与平等的法律精神不符合。他表示,一是对于人事档案的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要把握好中间的度,档案中的个人信息可以有限度公示;二是个人档案中的材料,公民应有获取渠道,公民应该有权利去复印、获取个人的资料;三是档案的流动应该有统一的机构来管理。“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单位就不会用档案来限制人才流动了。”

  对于人质档案问题,蒋银华表示,用人单位是无权卡住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的,双方是在完全平等自主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以档案卡住为由,剥夺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劳动权,这个是宪法明确规定的。

  最终交了20多万元,找了很多关系,才把档案转到广州这边。

  ——张教授

  本意上是个人史的记录,却异化为“管人”工具。今日是流动社会,人事档案又沦为“人才壁垒”。

  你得罪了领导,有人在你档案里写上一笔“此人不可重用”。这种污点档案可能毁掉人一生。

  户籍制度主要限制了底层人的流动,人事档案制度则是阻碍高端人才自由流动的“人才壁垒”。

  ——陈潭

  南方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一共管理挂靠档案超过30万份,其中,15万份为沉睡档案。剩下的15万份档案中,超过90%属于集体人事外包服务,也就是企业人力资源部委托人才市场代为管理档案、代缴社保费、公积金、提供职称评定等整体服务,剩余10%的档案才是由个人缴费保管的档案。

  “档案”弊病

  1.“弃档死档”

  档案的持有者不交管理费也不去管它,等到哪天持有者把管理费补齐了,这个档案又“醒过来”了。“弃档现象”在全国也不鲜见。

  2.“人质档案”

  3.“档案克隆”

  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只能有一份人事档案,重建档案的前提是档案遗失或损坏。现实中,因无法“转档”而新建一份档案的情况也不鲜见。

  4.“虚假档案”

  涂改、伪造档案,假工龄、假年龄、假学历、假职称等材料被塞入档案,使原先真实准确的档案变成了“注水档案”。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