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未来发展规划条例全文,山东未来重点发展城市

时间:2022-02-13 09:20:16 华夏高考网

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介绍,这一规划构建了层级有序的山东省域城镇空间布局,提出“双核、四带、六区”城镇空间布局。
 

双核即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四带即济青聊、沿海、京沪通道、鲁南四条城镇发展带,六区即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济宁-枣庄-菏泽、东营-滨州、临沂-日照等六个城镇密集区。

李力说,这一规划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出发,充分考虑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合理调控城镇规模结构。

到2030年,山东城区人口500万至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济南、青岛;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有淄博、烟台、临沂。

100万至300万的II型大城市有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滨州、菏泽;50万至100万人的中等城市26个,5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58个;10万人以上的建制镇20个左右,5万至10万人的建制镇60个。  

据介绍,到2030年,山东省城镇人口约80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区域差别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更为和谐宜居。

2020年全省城镇化达65%

复函要求,按照《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坚持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做优做强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培育强化济青聊、沿海、京沪通道、鲁南四条城镇发展带,加快提升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济宁?枣庄?菏泽、东营?滨州、临沂?日照六个城镇密集区一体化发展水平。

形成“双核、四带、六区”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设施完善、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

原则同意《规划》对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指导性意见。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约670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081平方公里以内,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0074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城镇人口约800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统筹城乡培育一批小城镇

复函要求,强化《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科学编制和认真实施城市、镇、乡和村庄规划。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指导,重点做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各城镇密集区等次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

严格空间管制,把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的管制要求落实到各城市、镇、乡和村庄规划中,加强对城镇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做好生态空间、基础设施廊道的预留和控制。  

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要加强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分类指导,培育一批人口规模大、发展基础好、辐射能力强的小城镇,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有效带动农村地区发展。

要明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要求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逐步完善小城镇功能,优化乡村居民点布局,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根据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高效、完善、安全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促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协调衔接。

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理安排公路、铁路、民用机场等重大区域性交通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进一步提升县乡公路安全防护水平。

强化区域生态廊道建设

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低碳生态城市理念贯穿到城乡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依据《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强化区域生态廊道建设,切实加强对海岸线和沿海湿地、重点河流、南水北调干渠沿线以及鲁中、鲁东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分类指导。

把握好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关系,防止城镇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加强历史人文环境保护,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编制保护规划,完善保护措施,强化规划管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资源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做好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和自然环境景观的保护。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