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池塘观后感

时间:2021-08-15 07:28:34 华夏高考网

  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电影《金色池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要领略它的独到之处,需要把目光从单纯的情节上移开,而注意在画面的美中去寻求画面之外的不尽之言、不尽之意。同时,这种美又不是轻飘、空洞的,它有充实的思考作为它丰厚的底蕴。可以说《金色池塘》的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美妙的画,而各幅画的组合关系中又都有深沉、浓缩的诗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复合的主题。­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影片的第一个层次,表现的是三代人之间由隔膜到理解的过程。诺曼、切尔西和比利分别代表着三代人,他们都非常渴望得到另一辈人的理解,都在苦苦寻求找着通往对方心灵的桥梁,然而却总是失败。因为正象切尔西那样,她一方面在寻求这种理解,可是另一方面又总是不愿走进她的父亲,“我怕他”,因此,她又无形中把自己的内心向诺曼封闭起来。她只是抱怨别人不走进她的心,不去理解她;可是她又去理解别人了吗?后来,当她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便主动向老人走去。他们并没说多少话,可是在大自然中他们的心慢慢走近了、理解了。导演这时仅仅通过一个无言的对视就把这种微妙的感情变化传达给观众。

  我认为影片表现的最动人的是诺曼老人和小比利的关系。一开始小比利讨厌这个老人,在他眼里这个老人是唠叨的,不可能带给他什么乐趣。但是在与老人相处的一个月中,他们一块钓鱼,一同领略了金色池塘醉心的美,也一同经受了触礁的考验。正是在这无数的生活琐事中,他们找到了共同的东西。金色池塘使他们从身影的相联开始,完成了精神的沟通。影片的每一点思考,每一丝情感都交融在大自然的美中,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总体艺术效果。由此,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而影片的成功之一也正在于它把这种抽象的美寄托在大自然中,化成了一种可以感知的东西。­

  影片不仅仅停留于此,它还进一步表现人类面对死亡的态度。虽然整部电影极力地展示自然生机勃勃的美,表现几个人物在湖上的种种乐趣,可是我们仍不免会感到一种忧郁和沉重。诺曼夫妇竭力与死神抗争,随时想证实自己还有力量,埃尔塞在诺曼心绞痛复发时说:她总看见死神挂在他的唇边,它是冰冷的,但“我并不害怕”。然而,岁月又总有一天要把死神带到这两位老人面前。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却又不放弃抗争的勇气。在这样一种极度的矛盾中,影片既带给了我们力量,又不免带来一股隐约的沉重感。实际上,在死亡面前,害怕、沉重的心理是正常的,但只要不被压垮,还能抗争,就不失为一个强者。­

  由此又引出了影片主题的第三个层次,对自己能力的自证。我们可以发现诺曼老人和小比利在经历了许多波折,甚志差点触礁丧身后,终于捕捉到了“怀特”大鱼,可是他们又把它放了,他们依然很高兴。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于享受口腹之乐,而在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切尔西在做“背空翻”以后也说:“虽然我做的还不好,但我确实做了!”在他们的这些行动中,体现着人类一种共同的生存表现欲和征服力。­

  那么,这三个层次是怎样复合起来的呢?是通过“金色池塘”。三代人在以金色池塘为象征的大自然中发现了人类的共同本性,找到了互相沟通的渠道:老一代人从金色池塘的自然风光中汲取了力量、安慰和生活的信心;他们又都在与大自然的生存关系中,证实了自己的力量。金色池塘是他们力量的源泉、理解的纽带、生活的见证。­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影片正是这样巧妙得把多重的主题灌注到自然的美之中,仿佛没有多言,但确乎有着“真意”。

  每个细节都透着灿烂的阳光,清纯而执着,浪漫又诗意,温情而永恒!

  当年华已逝,彼此携手历经沧海桑田的人生,最后深情对望,原来你仍是初见时的模样!

  因为爱着,所以理解,又因为深爱,所以悲悯!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