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过年的风俗有哪些,承德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3-06-27 01:10:52 华夏高考网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 日。在春节,不管身在何处,人们都会赶着回家,让家更温暖,让情更深厚。除了这份浓浓的亲情之外, 春节的喜庆和吉祥也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与期盼。阵阵的鞭炮声,丰盛的餐桌,各式各样的活动, 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神州大地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   

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所以各地都会有各地独具特色的年俗,承德这个塞外山城,更是由于其多民族性,在春节习俗上有着许多地区特点。

俗话说得好:“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在承德大家每逢过年都要准备许多好吃的东西,如磨豆腐、蒸豆包、蒸年糕等。要说到这个豆腐在承德过年可是必不可少啊,刚做出的豆腐,大伙第一件事就是吃热汤豆腐,沾一点辣椒,喝一口浓浓的豆浆,那可是别有风味啊。吃饱喝足人们就又接着冻豆腐,炸豆腐为春节备用。

承德本地人讲究过年食用的主食提前做好,村起来,过年时亲朋好友来了,主食一热再炒上几道下酒菜,一桌佳肴就端上桌来。

承德过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赶年集,购置各种春节食品,杂货、香烛、鞭炮、还有给孩子买新衣,这都是大家必不可少的事,美到这时,集市上就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由于承德是满族和蒙古族的聚集地所以就又有了满族和蒙古族的特色,例如满族,满族人过年突出祭祖的活动,一进腊月,大家都会在自家院里最为显著的位置立一个“还愿杆子”(满语“索罗杆”),杆顶挂个斗形的容器,里面放上肉等饭食,供飞来的喜鹊食用。据对满族年俗有一定研究的尹忠老人介绍,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当年喜鹊救过努尔哈赤的性命,从那以后满族人都会进行这个祭祀活动。

大年三十那天,他们都会在自家西墙上悬挂“祖宗板”,清晨祭祖,先在“祖宗板”上贴好“白挂线”,上刻有满文“吉祥如意”、“新年更新”等,然后在祭桌上摆好供品:祭肉一块置大瓷盘里,上插木柄尖刀一把,刀柄向西,表示祖宗可以亲手切肉而食;黄米饭5碗,每碗上插以新棉花捻成的灯芯一根,蘸上酥油;酒5盅;放木筷、勺、叉各5把,香炉1个。靠“祖宗板”西南还供有“妈妈口袋”(也叫子孙袋),放另一份祭品。卯时或酉时上香,燃藏香,然后依长幼之序叩头跪拜。礼成撤供。

这天晚上,家中晚辈向长辈叩头,名曰“辞岁”。是夜,家里包饺子,午夜煮食,合家团聚,鞭炮齐鸣,灯火辉煌,彻夜不眠,名曰“守岁”。

在承德,春节还有花会可以逛,关于花会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自清康熙皇帝的姑母固佑淑慧下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腾,每年往来途经隆化行宫逗留,在行宫附近北街修建了娘娘庙,随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也陆续建成,花会也因此在承德兴起。

每逢春节,各地的花会都会粉墨登场,届时,大家会推出“会首”,负责组织举办一系列活动在此期间,具有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各族特色的各种表演项目如:踩寸跷、太平鼓、五虎棍、背歌等等争奇斗胜,各显其绝。

在承德还有这样的说法: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吃完辞岁的饺子,度过守岁的团圆夜,就到了正月初一,春节的活动和新一年同拉开了帷幕。初一,古称为“三元”,即岁(年)之元、时(季)之元、月之元。一大早,前去承德大佛寺(指普宁寺)上新第一炷香的人就会络绎不绝,以祈求一年平平安安。

初二,走亲访友的就多了起来。这一天,新嫁出去的媳妇要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娘家,但不能呆太久。

初五俗称“破五”,初五以前多吃年前蒸好的年糕、馒头、黏饽饽等熟食,不得以生米做饭,至初五则破除禁令。  初六,出嫁的女儿由娘家的小辈儿接回娘家。

与此同时,还有春节的最后一项:“逛庙会”各地的庙会、花会也会将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正月十三,普宁寺“打鬼”,一连三天,是承德最大的庙会。

当天,堪布喇嘛身披黄锦衣袍坐在车上,双手持钵,各侍从手持法器,跟随左右,前呼后拥,还有四大天王、三十六地煞,七十二金刚等,鼓吹在前,徐徐前进众喇嘛手执曲锤柄鼓,有鸣锣开道者,有吹罡筒者,有演念经文者,在广场绕行一周。广场中间搭有打鬼亭,上有用面制的“鬼王”,有人念经致祭,喇嘛们舞蹈着打鬼动作,最后有鹿首金刚佛以利斧将“魔鬼”劈碎,以火焚之。这时围观的群众就会一拥而上争抢“鬼王”和祭品,名为“抢霸凛”。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