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是指农历一月二日,祭财神,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这一天中国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那么大年初二吃什么呢?一起来和华夏诗文网小编看看吧。
面:民间谚语说了: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大年初二为什么要吃面?“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按照这一习俗,初二要吃面的,图的是条条顺,意喻着一年顺顺当当。还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也有这种说法,正月里吃面是为了祈求长命百岁,事事顺利。隔年面流行于陕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擀好面条,放在初二或初三吃,意为连年丰收、吉庆有余。
初二面,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秋冬季一般是吃汤面,佐以热气腾腾而味道浓郁的高汤,喝一口汤吃一口面,让人倍感温暖。高汤可以自己熬制,也可以选择市售的高汤。春秋季最适合吃卤面,面条煮熟后捞出,拌上特制的卤料食用,卤料可以根据喜好而制作,口味更加更富。炒面则是一年四季都很适合的吃法,用煮好的面条与各种食材一起炒食,滋味浓郁。除此之外,还有焖面的吃法,即将面条与食材一起焖煮,食材的香味会更好地渗入到面条中。
饵块:凤羽人的习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饵块,雷打不动。当然了,这饵块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甜味的,一种是咸味的。吃甜味是无可奈何,因为这一年家里没有杀年猪,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煮饵块的好肉食,加上头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吃咸味的才最正宗,年猪杀翻后,在大年初一下午开始在灶窝里炖的那一大土锅肉食,就是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饵块准备的。
开年饭:大年初二又称为开年,这一天要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广东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一般人相信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发糕: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种独特有趣的习俗“开年”:用一种叫作“发糕”的年糕,连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还边吃边大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据介绍,恩平人年初二吃发糕开年的习俗源于明朝,相传当时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来临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个好心的点心铺老板收留了他,并教他做点心的技术,学成后又资助他回老家开点心铺。后来乞丐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卖,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食品,甚觉新奇,问是什么东西,乞丐说是新年“发糕”,人们纷纷买来品尝。后来乞丐卖发糕发了财,资助穷家子女上学读书,一时传为佳话。此后,恩平人吃“发糕”拜祖开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馄饨: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