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夜饭习俗 过年的习俗汇总

时间:2021-08-06 09:50:00 华夏高考网

春节年夜饭习俗有哪些,一家老小围聚一起吃年夜饭的习俗已经传承了很多年。那么南方与北方的年夜饭习俗有啥差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春节年夜饭习俗

春节年夜饭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年夜饭的菜肴繁简是以自家的经济条件而定的,但仍有较为固定的套子和路数,如按尊长老幼入座,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语,不准打骂孩子等等。

在菜肴上尽最大努力而使其丰富,宁可将其剩下,为的是取“顿顿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使人有充足感,预示全年丰衣足食,席间还要多说吉利话,以图皆大欢喜,值得一提的是,年夜饭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一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此外,在进餐的进程上、速度上也有些区别,向老人敬酒,全家共贺等。这顿饭是全年吃的时间最长的一顿饭,其目的在于减少守岁的枯燥等候,故而有意延长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关爱。年夜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南方春节年夜饭习俗

南方广东一带很在意菜的谐音取谐音以喻吉祥的菜有:长年菜(芥菜),长寿年年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与家谐音),象征全家福;蜡(与胖谐音),取其发福之意;吃鱼丸、虾丸、肉丸,意指三元及第(即状元、会元、解元),饺子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吃芹菜,一年皆勤;食豆腐干,会升官。

北方春节年夜饭习俗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有“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包饺子时,还会把几枚硬币包进去,如果谁先吃着了,来年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最早见南朝颜之推的记载:“今之馄饨,形如堰月,天下通食也。”古代称饺子为馄饨《东京梦华录》记载:“凡御宴至第三盏,方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其中的角子就是饺子。

重庆土家春节年夜饭习俗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关东春节年夜饭习俗

中国知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还必须有一碗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曹保明介绍说:“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关东老百姓始终有“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的说法。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说,饺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围绕饺子的起源,民间产生过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但关东人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在除夕夜子时(零点)吃,此风俗遍布关东城乡,并世代相传至今。  

如今在东北的许多农家,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许多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但由于近年来年夜饭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学认为:“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它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