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时间:2023-10-02 03:03:51 华夏高考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双鸭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双鸭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双鸭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我市是中国最早玉器文化发源地,在饶河小南山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玉器并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是满族人的发祥地,凤林古城是三江平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山城遗址,是1800多年前满族人的祖先挹娄人的王城。是赫哲族文化的代表性区域,赫哲族传承下来的英雄史诗—伊玛堪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歌颂赫哲人生动渔猎生活的《乌苏里船歌》传唱全国。是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重要区域,七星峰是当年东北抗联的密营地和最大的后勤基地。是北大荒精神发源地,1956年王震将军在八五二农场点燃了第一把燎原之火,把昔日的“北大荒”建设成了今日的“北大仓”。

赫哲族嫁令阔

赫哲族称其民歌为“嫁令阔”,意即小调、小曲的意思。虽然赫哲族人口较少,却能歌善舞。年纪大的赫哲人都能唱几段赫哲族民歌。这些民歌,是和他们的渔猎生产、宗教祭祀、生活娱乐过程分不开的,大部分民歌都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场景即兴创作而来,再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下来。

赫哲族嫁令阔从歌词内容和曲调变化大致可分作五类:

一是历史性的古歌:内容具有神话、族源等性质,流传下来的极少,十分珍罕。如用类似于依玛堪曲调演唱的《迁徙歌》,就被誉为会唱歌的”活化石“。

二是祭仪中的神歌:主要由赫哲族萨满在祭祀仪式中演唱,有《请神歌》、《颂神歌》等。其曲调相对固定,但每个人演唱中又具有个性风采。神歌曲调后被依玛堪艺术和篝火夜舞等引用。其曲式保存不多,在凌纯声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留存下一部分,弥足珍贵。

三是生活中的风俗歌:反映内容有渔猎生产、男女爱情、民俗风情、家乡山水等,这类民歌所占比重比较大。其歌词随意性很大,可看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词曲尽情发挥。如《松花江相会情歌》、《想情郎》、《思恋调》等,都属经典性作品。

四是回忆性的倾诉歌:这类民歌的产生和赫哲族苦难经历相关,或痛说苦难历史,或抨击日寇血腥罪行。这些民歌曲调缓慢悠长,悲切泣美,听起来如泣如诉,给人一种压抑感。如《过去痛苦的日子》等。

五是新生活的赞美歌:这类民歌均产生在新中国建立后,数量比较大。其作者有吴连贵、吴福常、韩福德、孙玉森等。如《绿色的山哟绿色的水》、《捕鱼谣》等,大都是在过去民歌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填上新词,互相传唱,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今天的新民歌。

由于赫哲族人口较少,又没有文字,更没有专业的音乐记录者,所以赫哲音乐主要是靠一代代民间艺人、演唱爱好者的记忆、口头流传。过去赫哲人生产方式主要是渔猎,其中以捕鱼为主,生产工具以网船等简单的捕鱼工具为主,因此赫哲音乐素材大多是源于他们的祈渔、织网、捕鱼、食鱼等生活。音乐节奏简洁明快,旋律清新流畅,有随波逐流的韵味,有“歌在船头,唱在浪中”之意,曲调和基本节奏大都出于划船的动作,舒展平缓,具有渔家歌谣的特点,既好听又上口,容易记忆和传唱。

东北黑蜂养殖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保护单位:饶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性传承人:张营洲

东北黑蜂是1918年由养蜂员邹兆云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引入我国的远东黑蜂,经过近百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繁育。1978年中国北京养蜂研究所将其名定为“中国黑蜂”,又称“东北黑蜂”或“乌苏里黑蜂”,是世界优良蜂种之一。饶河县东北黑蜂养殖技艺始自上世纪20年代,经30年的发展,至上世纪50年代,养蜂生产已具一定规模,产品被国家质监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多次被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证为有机食品。

赫哲族叉草球

叉草球缘于赫哲族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比赛在长数10米、宽8米的场地进行,场地上架设7个类似羽毛球项目的栏网,双方队员持渔叉接草球,并用手将球抛过网,球落地,进攻方前进,另一方后退,以此决出胜负。该运动源于赫哲族原始的渔猎生产生活之中,赫哲人善于捕鱼,尤善叉鱼。为培养孩子们叉鱼的兴趣和技巧,开展的一种集娱乐和提高渔猎生产技能的体育活动。叉草球原是将一个草球扔到水里,一个人用长杆在水中拨打草球,使其在水中游动。叉鱼者用叉来叉水中的草球,叉着即为得胜。后来是让草球在草地上向前滚动,参加者掷叉将其叉住。以叉中多少定胜负。还有一种方法为射准,在地面竖一草靶,参加者站在5——10米外,投鱼叉射靶,每人投5次,以投中靶多者为胜。

现在的叉草球活动,已成为有标准场地、器材和一整套规则的赫哲族体育竞赛项目。叉草球比赛是在一块六个相连(每个长9米、宽8米)的标准场区和两端无限延长的狭长空地上进行。空地由一条中线将其划为两边各有三个长9米、宽8米和一个无限延长的场区。中线和另外6条场区横线上与地面垂直设置7道栏网,网长8米、宽0.50米,拦网垂直高度2.2米。竞赛时,参赛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分成两个队,人数相当,每个队选出一个自己的指挥。参赛的人,每人手拿一把叉。比赛开始时,双方队员在场地中线两侧的场区站好后,由先获发球权一方的一名队员将草球掷向对方,对方叉不中来球,要向后一场区后退,掷球一方向前推进拾球再掷,对方叉不中再退。若叉中来球,双方交替互叉,如此反复,直至一方将草球掷落于对方无限延长的决胜区内。草球落于哪方无限延长区,哪方即为负队。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东北黑蜂

东北黑蜂以早期繁殖快、蜂王产卵力强、集大群、耐低温(可在零下30多度安全过冬)、形状稳定、抗逆抗病性强、体格健壮、采集能力卓越,集世界四大蜂种之优点,而驰名中外。这是我国近百年来在乌苏里江流域富饶的国土上培育出的最优秀的蜂种。东北黑蜂所采集、酿造的蜂蜜、花粉、王浆、蜂胶等产品,其核心功效突出,多次在国际舞台摘得桂冠,屡建奇功,为国人争得荣誉。  

赫乡鱼皮画工艺

黑龙江省饶河县地处中俄边境,是中国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赫哲族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历史上的赫哲人以渔猎为生,早年衣服、被褥大多是用鱼皮缝制的,素有“鱼皮部落”之称。赫哲族的衣服多用胖头鱼、鲟鱼、大马哈鱼等鱼皮制成。不仅衣饰原料用鱼皮,赫哲人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作成。赫哲人鞣制鱼皮的技术高超,鱼皮线是把胖头鱼的鳞刮掉,涂上具有油性的狗鱼肝以保持柔软湿润,然后叠好压平,再用刀切成细丝,缝衣线就制成了。目前,随着渔业资源的减少,赫哲族渔民把目光投向旅游业,他们向游人展示其鱼皮制作工艺。赫哲族艺人还开发了鱼皮画,并上网推销,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热捧。2006年6月,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赫哲族食鱼习俗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饶河县文化局

赫哲族食鱼习俗是赫哲族在长期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传统饮食习惯,与世居三江平原的赫哲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赫哲族传统饮食以鱼为主,主要为鲤鱼、草根、鲢鱼、鲟鱼等。夏天一般吃新鲜的鱼,大鱼清炖或生拌,小鱼炸或蒸,大马哈鱼和狗鱼氽丸子汤。为更好地保存留备冬天食用,赫哲人多将鱼晾晒和腌制。杀生鱼、塔拉哈、生鱼片、刨花、炒雨毛等一系列的传统饮食已形成了赫哲族独有的菜系。

赫哲族萨满舞

赫哲族的萨满,分为河神派、江神派、独角龙派。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其能力大小,所执行的神职也各异。

萨满跳神时全副神装,胸前背后挂着铜镜,腰系腰铃,脖子上挂着布克春、萨日卡、额其和三种神,“爱米”供在西炕上。萨满手拿神鼓以通神。还有神刀、神杖、龙头杖等神具和祭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尤其在夜间神鼓神咒的声音,容易将人引入幻境。跳神时除萨满外,还有“二神”也是其助手。治病时“二神”在病人背后,两手扶病人的肩上,萨满请神边敲鼓边唱边说,依次猜测是什么鬼作祟,据说猜中了,“二神”便发觉病人的双肩抖动,告诉萨满请神驱鬼。

萨满于春、秋时节“跳鹿神”亦称跳太平神。意思是求神驱鬼消灾求福,保护全村人丁兴旺,祈求渔猎丰收,有群众集体参加,是很隆重的宗教仪式。具体时间由萨满确定,预先通知大家,如有还愿者准备祭品。“跳鹿神”之日,萨满全副神装,请年轻力壮者手执鸠神杆、鹰神、神偶、神刀击鼓,从萨满家中边跳边唱鸠神歌而出。在屯中跳,到其他人屋内跳,所去人家早有安排,其户数为单数,甚至有的去几十里以外的村屯跳,据说可赶走藏在各村屯里的鬼怪和病魔,以保护人口平安。原来患病许愿而病愈,求子许愿得子者,都在跳太平神时还愿,显得更加热闹。

双鸭山市少数民族民风民俗

1、赫哲族民族习俗:“赫哲”是满语,大意是指"东方的人们",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历史上是我国北方民族女真族的后裔,赫哲族素以三江为家,渔猎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为依玛堪、说胡力;民歌有嫁阔令、赫尼娜;乐器有口弦琴、单面手鼓;有各种民间舞蹈;民族体育项目主要有插草球、骑马等。民族喜食品种有刹生鱼、烧塔拉哈、炒鱼毛(鱼松);有民间喜庆大会乌日贡;手工艺品有色骨制品、木刻、桦树皮缝制品等。

服饰---穿鱼衣:赫哲人的衣服多是用鱼、兽皮制成的。鱼皮衣服是用鱼皮线缝成的。兽皮衣服则用狍筋、鹿筋以及皮线缝成的。男人冬季穿狍皮大衣,夏季穿去毛皮板做的大襟式衣服。袖口、前襟多镶边或染成各色云纹,长袍的衣襟上还缀着两排用鲶鱼骨做的纽扣,女人穿鱼皮和鹿皮剪成云纹进行装饰。

饮食---食鱼肉:赫哲族人由于身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沿岸,常年以捕鱼为生。因此他们在吃鱼上不仅方法多,而且十分讲究。赫哲族人吃鱼,主要分为生食和熟食两类。生食的有:生鱼片,也叫刹生鱼。多选用鲟鱼、鳇鱼和鲤鱼。既是赫哲族人平时经常吃的菜,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鱼刨花,先将冻鱼的皮用刀削掉,然后用刀或刨子将鱼削成刨花一样的薄片,加一些盐,这是赫哲族人冬季吃生鱼的一种方法“塔拉哈”,将鱼肉带皮片下,切成连搭肉片,放在篝火上烤熟,称为"塔拉哈",用不同柴火、放不同调料,可以烤出风味不同的"塔拉哈"。

住房:固定性住房有马架子、地窨子,临时住房有撮罗子或野外住狍皮筒等。

交通工具:赫哲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狗拉雪橇、马拉爬犁、滑雪板、桦皮船、快马子船等。每当天寒地冻、大雪封山的时候,赫哲族人就赶上狗拉雪橇去狩猎或是远行。

捕鱼:捕鱼是赫哲人赖以生存的一项生产活动,渔民根据各种鱼的习性特点和活动规律以及所熟悉的捕鱼场所,按照不同季节进行捕捞。捕鱼大致分为“春、秋、冬”三个季节,最佳捕鱼季节为秋季马哈鱼汛期。常用捕捞工具有:网、钩、叉船。网具:丝挂子、拉网、趟网、旋网等。钩具有:滚钩、钝钩、蹶哒钩等。鱼叉分连柄鱼叉和带手绳鱼叉两种。船有三叶板船、桦皮船、快马子船等。

宗教信仰:赫哲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神灵,相信“万物有灵”,万物都是神在主宰。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是赫哲族人的“鹿神”节(亦称跳太平舞)意为求神驱鬼消灾求福,保护全村人口兴旺,祈求鱼猎丰收。农历五月十五是赫哲族人“乌日贡”节河灯活动,祈求“河神”保佑全家太平和喜获丰收。在赫哲人信仰中,天神为尊,属众神之神,平时供奉在赫哲人首领家中,一般族人中只能膜拜,而不可自行供奉。每到喜庆节日或偶遇重大事件,由族长带领族人共同敬奉,增添香火,借天神之威,驱除灾祸,祈求渔猎丰收,族人平安。文化艺术:赫哲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以“依玛堪”流传最广,它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说唱文学,“依玛堪”是赫哲族史诗,靠口头代代相传,它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个故事的内容词句都是固定的,说唱者不能添枝加叶随意更改。一部“依玛堪”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说完,说唱时不拘时间,地点、也不要乐器伴奏。还有“说胡力”,它是寓言、童话、神话,传说等体裁的统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富有启发教育意义。赫哲族的乐器有圆鼓、圆鼓和口弦琴,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情唱出优美动听的“嫁令阔”。舞蹈与宗教有密切关系,如萨满舞即以歌舞事神。

2、朝鲜族民俗民风: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每逢节假日和婚礼、祝寿,朝鲜族群众都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伴随着欢快的朝鲜族民谣,翩翩起舞,尽展朝鲜族传统文化的风采,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妇女穿短衣长裙,这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点。短衣朝鲜语叫“则高丽”,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虽然简洁,但是看起来非常美丽;长裙,朝鲜语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妇女现在依然穿这种衣服,保持了他们的传统特色。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脚腿宽大的长裤。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穿这衣服,显得人很直爽豪气。朝鲜族饮食花样繁多,有冷面、打糕、泡菜、松饼、油密果、馅糕、,主要特点以凉、辣为主,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狗肉、蒸糕、泡菜、“酱木利汤”(酱汤)等。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 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

3、挹娄文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挹娄文化,友谊县在友谊镇西1公里处异地复原了凤林古城遗址。该景区占地面积10公顷。园内建有木尔哈勤罕王雕塑,臣属扶余、七星祭坛、七挥戈西征、满之源、群落争雄等景观雕塑以及议政大殿、穴屋、捕鱼、制陶、纺线、围猎等场景,是一个集挹娄文化展示与传播、学术研究、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系列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景区。该园于2011年8月18日举办了盛大的开园仪式,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二、双鸭山城市简介

双鸭山市地处完达山脉北麓、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全市土地面积2.25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双鸭山市户籍人口1369590人。下辖集贤、友谊、宝清、饶河4个县和尖山、岭东、四方台、宝山4个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煤炭、电力、化工、钢铁和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黑土湿地之都、绿色生态之城”。

矿产资源富集

我市煤炭资源储量117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47%。有全省最大的铁矿,铁矿石储量1.2亿吨。石墨储量丰富,预测矿石储量7.67亿吨,已探明矿物量4700万吨。此外,玄武岩、硒、锌、铀等矿藏也较为丰富。

现代农业领先

我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上、三江平原富硒带核心区。全市耕地面积1676.25万亩,粮食产能130亿斤,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和组织化程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域内有12个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

工业基础良好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比较完备的煤炭工业体系,现有8个大型国有煤矿和42个地方煤矿,煤炭产能3700万吨以上。形成了以焦炭、甲醇等为主导产品的260万吨煤化工产能。国能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和大唐双鸭山热电厂是东北电网的主力电厂,全市电力总装机354.26万千瓦。建龙钢铁公司是省内大型钢铁企业,已形成200万吨钢铁产能。

统计公报 气候概况 民风民俗 对外交流

生态环境优良

我市地处我省黑土湿地核心区,有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群—三江平原湿地群,安邦河、七星河、雁窝岛、千鸟湖、挠力河、珍宝岛等国家级和省级湿地。有中俄界江—乌苏里江,是全国仅有的几条未被污染的江河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是国家森林城市。

开放优势明显

我市周边300公里范围内有6个国家一类对俄口岸,拥有国家一类口岸—饶河口岸,是我省距离中俄同江铁路大桥最近的地级市,是我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

三、黑龙江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一、鹤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双鸭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二、鸡西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双鸭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三、齐齐哈尔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双鸭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四、哈尔滨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双鸭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五、黑龙江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双鸭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