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时间:2023-10-02 01:40:14 华夏高考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鞍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鞍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鞍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鞍山最早的文明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从考古发现的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证明,在距今约2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有确切文献记载始于战国时期的燕国,隶属于辽东郡。汉代开始土法冶铁,辽金进入极盛时期,冶铁文化历史久远。鞍山英雄辈出,千古功臣张学良、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时代楷模”李超等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鞍山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鞍山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鞍钢宪法》在我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80年代以西柳服装市场和南台箱包市场为代表的大市场,让海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市场经济的先锋。以海城高跷秧歌、岫岩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灿烂多彩,鞍山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省首位。鞍山是“评书之乡”,刘兰芳、单田芳等曲艺大师家喻户晓。鞍山是“国球之乡”,马龙、李晓霞、郭跃等组成的“鞍山军团”蜚声海内外。

饮食文化

鞍山的饮食文化底蕴丰厚,南北佳肴汇聚此地,川、粤、辽、鲁等菜系都得以弘扬,比较有特色的要数牛庄馅饼,起源于清末,为北方佳肴,具有选料考究、皮薄馅大、外焦里嫩、油而不腻的特点,另外还有云友米线、吸取了云南过桥米线和川菜的优点,并按照鞍山当地人的口味进行了改良。

民俗文化

鞍山地区的民间文化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相当活跃,构成了鞍山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有评书、大鼓、二人转、高跷、落子、皮影戏、秧歌、龙舞、狮舞、年画、剪纸、书法等。

评书,于明末清初首先流行于北京、天津两地,在清代传至河北、辽宁、黑龙江诸地。那时在鞍山地区的海城、台安、岫岩的城乡,都活跃有说书人。在城里主要是在茶馆茶社讲评书,在农村每当夏季挂锄时节,人们成群地坐在柳荫树下,听讲评书。大体上在讲《三国演义》、《精忠岳传》、《七侠五义》、《水浒传》、《济公传》等,一讲就是几天,深受群众欢迎。

大鼓,鞍山地区流行的是“东北大鼓”,旧时称“奉天大鼓”,后来叫辽宁大鼓,这种艺术在城乡也相当流行。大鼓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奉调”、“东城调”、“西城调”、“南城调”、“北城调”等多种流派。鞍山地区流行的是南城调,就是用辽南口音在唱曲调,演唱大鼓的人,手拿一对小鼓锤,打着架起的小皮鼓,还有三弦伴奏,曲调悠扬,百姓们非常爱听。

二人转,也叫“蹦蹦”。流行于清中期,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以吉林市为重点的东路,以黑山县为重点的西路,以当时的海城县为重点的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的北路。鞍山地区的海城、岫岩自然是南路二人转,尤其是海城演唱二人转的人很多,有不少乡镇村屯都有演唱者。历史上的二人转,只是一旦一丑二人表演,边扭边唱,以唱为主。民国年间,在鞍山市铁西以及岫岩、海城城里都有二人转小剧场。那时的二人转既通俗又文雅,没有脏话淫辞,可谓雅俗共赏。

高跷,在鞍山地区,尤其在海城城乡,广为流行。那时的一个乡镇多数都有两三个高跷队伍,高跷队里,有旦角和丑角,一个队里旦角和丑角有二十多人,高跷跳起来,由锣鼓唢呐伴奏十分热闹。从正月初二开始,高跷队就走村串户,进行表演,一直演到正月末还未停止。当时在海城农村有句流行的话叫“跳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有些村镇还表演龙灯舞、狮子舞等。年画和剪纸,历史上岫岩就比较发达,有很多年画和剪纸民间艺人。书法,其历史更为久远。古代的私塾和后来学堂,学生刚一入学就学书法,凡是念书人都会写毛笔字,每至春节,都是村里读书人为各家各户书写春联。在历史上书法的实际用途很广,不像而今主要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

二、鞍山城市简介

鞍山因钢而立、因钢而兴,具有百年工业历史,素有“祖国钢都、中国钢铁工业摇篮”等美誉,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东北振兴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等殊荣。

鞍山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o10′〜123o41′,北纬40o27′〜41o34′之间,东西最宽133公里,南北最长175公里。地处辽东半岛几何中心,是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沈阳经济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连接带,辽东半岛南北与东西交通大通道在此交汇。距大连港270公里,距桃仙国际空港90公里,距营口港100公里。铁路、公路网络完善,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途经鞍山。鞍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地直飞航线。

鞍山总面积9255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其中市区792平方公里。鞍山市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600米。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西部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20米。

鞍山境内共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小河流66条。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条,为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大洋河;流域面积1000-5000平方公里的中型河流2条,为海城河和哨子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小型河流59条。辽河系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经鞍山市境内的最大河流。

鞍山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东南部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剧烈的灾害性天气相对较少。鞍山所辖区域虽属同一气候带,但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不同各地气候有所差异。年均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0-2700小时。

鞍山市户籍人口333.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04%,下辖铁东、铁西、立山、千山4个区,海城市1个县级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2个县,共有55个乡镇、40个街道、830个村、348个社区。除正式行政区划外,鞍山市还设立鞍山市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个开发园区。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12大类33种矿产资源,铁、菱镁、滑石、玉石等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方解石、地下热水等探明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目前已开发利用矿种28种,其中优势矿产铁矿规模巨大,蕴藏量丰富,保有资源储量88.55亿吨,远景储量200亿吨;菱镁矿规模宏大、质量优良,以晶质菱镁矿为主,保有资源储量24.14亿吨,居全国首位,具世界优势;滑石多为高档滑石矿,质量上乘,驰名中外,资源潜力大,保有储量8184.43万吨,居全国首位;玉石主要产于岫岩地区,以质地细腻湿润、色泽艳丽、晶莹剔透而闻名遐迩,保有资源储量59.79万吨;方解石矿保有储量4568.82万吨。

工业基础雄厚。我市形成了以钢铁、菱镁、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0年钢铁、菱镁、装备制造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的55.1%、17.4%和5.6%。钢铁产业,现有规模以上钢铁及深加工企业85户,主导产品涵盖板材深加工、线材深加工、型材深加工、管材深加工、钢结构等门类。鞍钢是鞍山最为鲜明的城市符号,鞍钢国防用钢、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桥梁钢、核电用钢、汽车钢、铁路用钢、家电用钢、能源用钢等产品优势明显,是我国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菱镁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09家,产品以镁质耐火材料、镁建材、镁化工等为主。装备制造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51家,拥有梦网荣信、聚龙股份、森远股份、鞍重股份、福鞍股份、七彩化学、亚世光电等上市公司7户。

科教基础较强。鞍山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360户,院士工作站2家,各类研究院21个。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分别是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51224人。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6826人。鞍山职教城是全国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之一,集技能人才培养、大学生实训、农转工培训和社会化继续教育培训于一体,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可同时容纳11万学生就读。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都和祖国钢铁之都五大旅游品牌。千山,素有“辽东第一山”之美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佛教与道教共居一山,形成了特有的宗教文化。玉佛寺,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有一尊以重达260.76吨“玉石王”整体浮雕而成的玉佛,荣膺吉尼斯世界之最。汤岗子温泉疗养院是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汤岗子天然热矿泥被誉为“亚洲第一泥”。以“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为主题的鞍钢工业旅游,是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华宝玉之都岫岩,是中国最大的玉石产地和玉雕工艺品集散地,被中国矿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玉都”。

三、鞍山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一.精选鞍山人结婚习俗,老鞍山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

二.鞍山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鞍山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