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设大学的专业课“图书馆学”?这样实用的方法论课程如今在北京中小学也可以找得到。记者发现,目前,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和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已经试点开设图书馆课程,而其他一些学校多开设了博物馆课程等场馆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这类“超学科课程”渐渐走俏北京中小学。
巧用图书馆进行主题阅读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从本学期起开始将图书馆学纳入了校本必修课,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全部开始学习。“我们希望初中生学习图书馆课程后,可以达到本科生的图书馆素养。”学校副校长罗琳说。
罗琳介绍,开设图书馆课程前,学校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一些学生并不清楚图书馆与图书大厦的区别,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查资料只要上网搜索就可以了。为此,学校首先从数学学科入手,以教材上每节课后面的“数学故事、数学史”部分为授课内容,让学生学习检索和查询相关书目。“这部分内容本是老师最容易忽视的,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罗琳说,比如讲到华罗庚谈“知识、学识、见识”这篇文章时,罗琳就要求学生们去图书馆查找有关华罗庚的专著,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和排序,同时,以主题阅读的方式更深入地阅读和学习相关知识。
检索书目“难坏了中学生”
据了解,图书馆课程是北京教育学院在其附属中小学试点开设的课程,意在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图书馆的技能,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
日前,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68名学生就走进了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课程”讲堂。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馆长邢素丽用丰富详实的资料讲解了图书馆功能,介绍了图书检索的方法。在实操阶段,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图书检索的任务,尽管给出了“大书号”“小书号”,学生们还是颇费了番周折才找到相应的书目。
在图书馆全体馆员的指导下,学生们还完成了图书检索与图书卡制作,一字一句地完成了最原始、但又最朴实的图书卡制作。
据了解,这次课程由“图书馆微讲座”、“参观图书馆”、“图书检索与图书卡制作的实操”以及“快乐的阅读时光”等四部分。未来,图书馆将不断改进、完善课程内容,启蒙中小学生对于图书馆功能的认识,增强其使用图书馆的实际技能,为其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随着“四个一”活动的开展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有些学校还设计了系列博物馆课程,分主题实施。未来,场馆课程将成为学校越来越重视和开发的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