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课程视频有哪些,走样的早教课程究竟得了什么病(三)

时间:2021-06-09 03:12:56 华夏高考网
一些“歪嘴和尚”的别有用心或者以讹传讹,它们成为早教课程华丽的外衣,致使很多早教场所成为“伪教育”猖狂发生的地方。

敏感期理论是目前早期教育的支柱理论,几乎所有的早教机构在给家长宣讲时必谈敏感期的重要性和意义。其实,遍阅蒙台梭利的著作可以发现,蒙氏提出这个概念是受了生物学的启发,是从动物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演绎而来。虽然她进行了大量的观察验证,但并未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来证明敏感期的存在。目前建立在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基础上的课程也只能是“经验课程”,况且敏感期的划分及判断标准也没有统一的、精确的依据。在调查接触的一些蒙氏教师中,大部分对“敏感期”只有感性的认识,凭经验或模仿做教学工作。

脑科学理论也是早期教育的基础,诸如在突触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全脑开发和右脑开发、多元智能和感统训练等。但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对应开发并没有科学的、成熟的解决方案,一些早教课程只是在宣讲一些宏观的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其实这些理论对早教行为并没有适切的指导作用,很多教师其实也是“言行不一”。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连续的,由于对婴幼儿的心理规律知晓得太少、太模糊,早教课程呈现出“各吹各的号”现象。这种多元化现象看似可以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但因为每个早教机构往往只钟情于一种模式,对具体的幼儿个体的教育则是零碎的、片面的。如果教育过早地割裂了儿童的灵魂,未来将可能出现许多分裂型、孤僻型的人格。那么,这样的早期教育还能造福幼儿吗?

早教课程“幼儿园化”急需遏制

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危害极大。由于早期监管缺位,我们国家正在花费极大的精力“消灭”幼儿园“小学化”的荒草。然而,一些早教课程把幼儿园课程稍加改造就成“早教课”了!某早教集团请来了国内知名专家和多家幼儿园及早教机构观摩示范课。该课程目标是锻炼1.5岁幼儿的大肌肉发展,设计的亲子活动课是《采蘑菇》,在每个幼儿背上绑了个塑料筐,让幼儿爬行并捡起地板上散乱的积木,然后放到自己背上的“小竹筐”里,比赛看谁捡得多。在随后的采访及评课中,某知名教授说:早教课程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请问1岁多幼儿的记忆特点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这么大的孩子是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